浅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
2017-09-27覃玉兰
覃玉兰
【分类号】G633.3
摘要: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小说通常是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多变、蕴含的主体也比较鲜明,因此小说的教学也应该是多种方式进行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初中小说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感知、理解以及欣赏和创作小说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小说的审美教学,通过各种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小说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
新课程改革之下的新课标中指出初中语文小说的学习是属于审美层次的教学,教师不断加强小说的审美教学,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对于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也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要不断重视小说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培养学生在小说学习中自主探究能力以及不断创新的能力,同时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小说学习概况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二十多篇优秀的小说,内容丰富,包含了不同年代的小说。而很多小说中不仅体现了不同层面的教育作用,还反映了小说中所包含更深层面的哲理问题。课本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经过编写教材者精心挑选的文章,它具有深刻的代表性,而且适合中学生学习理解,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而小说通常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教师通过小说的教学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了解当时的社会,更好的体会写作者的意图,从而不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基本道德品质。小说中所表现的情感非常丰富,通过对这些经典的小说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的表达能力,真正理解和体会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美。
二、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的现状和不足
1、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小说审美的冲击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基本素质以及文化品位素养也有普遍的差异。但是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根据小说情节所表达出来的观点而特别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而忽略了小说本身的教学,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审美标准。
2、语文教学中对小说审美教学的知道不够全面
由于语文教学引导方式的不透彻性,这就导致学生对审美的思维方式认识的不够全面。通常在教学中,教师多重视理论教学,但是忽略了实践方面,在讲课过程中,也只是简单的给同学讲解文章内容,但是没有引导渗透,让学生真正融入小说,体会写作者的意图,所以学生对小说审美的内涵以及侧重点没有很好地掌握。
3、小说本身的特殊性
小说的特殊性在于它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文章来说字数较多,篇幅较长,这就导致教师在小说教学过程中有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在备课中由于小说篇幅长所以要讲的知识也比较多,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效,所以在实际授课中往往不能很全面。所以这时候就要求教师要突出讲解重点,对于简单或者很好理解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课下自己学习或者提前预习。其次,由于我们现在距离作家创作的年代已经很遥远,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创作背景的分析更好的进行小说教学。在《范进中举》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文章是通过描写老秀才范进参加乡试考试中举人一事,重点讲述了他得知自己高中后喜极而疯以及他的老丈人胡屠夫前后判若两人的表现,从而刻画了一个科举制度高压下心灵极度扭曲变形的封建世人形象,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但是由于这篇小说讲述的是清代科举制度下士人的经历,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清代科举考试制度进行教学,先让学生明白相关创作背景之后,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才能更好的发现小说中的情节美。
三、有效的进行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
1、利用“建构主义教学法”
建构主义教学法即是在一个浅层面上理性突出教学工具的重要性,但是不考虑学生主体感受以及在一种体验性的情境中体现出的一种双重否定。教师首先要自己融入到小说的氛围与情境中,再通过课堂教学以及各种手段、肢体语言等有效引导学生也融入到这种情境中,同时结合作品所给出的一些画面,引发同学进行合理想象,使得小说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里更加活跃鲜明。
2、使学生在自我建构中发现美,开阔思维空间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小说全方面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健康全面的审美水平,培养他们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在自我建构中发现美的能力,进而在小说的创作中拥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不断开阔自己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在小说教学中,要积极合理引导学生,带他们发现、欣赏小说中的美,从而不断激发他们创作小说的灵感。
在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辨析主要人物。教师:从标题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就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展开讨论。讨论前,教师合理引导,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之后让大家寻读课文,分组讨论,最后确定一个人发言。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归纳小结。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全家人的对话,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在游船上,而真正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于勒不是主人公,但是他在一家中占据重要位置,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接来下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理读情节,提炼概括情节内容。随后让学生分组去探究小说的情节中的美,最后教师概括后板书总结。学生对小说的情节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品读文章,评说人物形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品析主人公以及于勒的形象,更好的理解、发现小说中的美。
结束语:
初中小说审美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小说教学中不能生搬硬套的将一些太过理论化的审美知识授教给学生,应该结合多种方式进行教学,积极合理引导学生去发现小说中的美,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标准。同时学生在自己阅读小说时,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小说中,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写作者的意图。在阅读后也可以积极与教师和学生交流,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及不断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艳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4):143-143.
[2] 邱富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探微[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2):87-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