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教学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09-27孙晓宇
孙晓宇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可以营造愉悦的气氛,使学生在自然而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有益于开发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力;挖掘智力落后学生的潜能;补偿智力落后学生的身心缺陷。因此,笔者对游戏教学法的含义、游戏教学法的意义、游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以及游戏教学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师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语文 教学 课堂游戏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游戏化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成为学生创新学习全过程,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对游戏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运用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一、 游戏教学法的含义从广义上理解,游戏就是玩,是一种娱乐的形式。从狭义上理解,主要是指游戏的主体必须具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品味人生意义的价值性软件。游戏教学法就是“游戏”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也就是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活泼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课文内容和相关的知识。那么,如何让游戏融入我们的培智学校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呢?
我认为,要针对具体教学目标,结合特定教学内容,把游戏充分结合到语文低年级教学课堂之中。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二、 游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1、教师的主导地位原则
在游戏的设计中,教师要体现主导地位。教师要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游戏设计的目的要十分明确,要将教学目的和内容与游戏的内容规则巧妙的结合起来。
2、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则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翁,更是游戏的主体。在教学过程当中,始终是学生参与到游戏当中,而教师只是学生在游戏时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引路人。
3、发展智力的原则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翅膀,游戏可以发展想象力,尤其是针对我们的特殊学生,在游戏中,常用图片、实物、情境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4、寓教于乐原则
教学过程中设计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来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使得个性潜能得到释放,自由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新知。
三、 游戏教学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游戏创设情境,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化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低年级学生识字,学的快,忘得也快。通过实践,我发现在通过做一些小游戏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生字、短句,并能有效地防止生字回生的现象。
1、全体学生参与
学生是游戏的主体,让每个学生理解并掌握游戏规则,让每个学生都有热情参与到其中,都有参与意识或行为。让每个学生都有热情参与到其中,多多的鼓励学生,设计层次不同的游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课堂当中有事可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游戏时不仅要让学生参与到游戏当中,还要他们喜欢这个游戏,并在游戏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激发学生的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特别是培智学校低年级的学生思维直观具体,概括水平低;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缺乏批判性和独立性。
(二)游戏的同时对智力落后学生各个能力方面的缺陷进行补偿。
智力落后学生由于智力上的缺陷使得他们在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情感、意志、需要、兴趣等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运用游戏可以补偿智障学生的各个能力方面的缺陷。我们设计的“小小邮递员”游戏中,请本节课学得最认真的学生当邮递员,把生字卡片当成信送到同学的手中。其他小朋友一起拍手唱儿歌:“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来送信。不怕风,不怕雨,一心一意为人民。”送完信后,请拿到信的小朋友一个个上台来读手上的字,并分析字形。补偿了智力落后学生识记缓慢,保持不牢固,遗忘速度快和再现不准确;记忆的目的性差,选择功能薄弱;语词记忆和逻辑记忆能力差;机械记忆相对好些;言语发生的晚且表达能力差,常常言不达意;词汇贫乏,语法简单;发音不准,吐词不清的缺陷。
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游戏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先让学生玩一些难度相对较小的游戏,逐渐加强难度,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用“你真聪明”“你真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克服了学生我不会做,我不行的自卑心理,建立了自信。
(三)游戏的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拓展日常的知识
根据智力落后学生的认知范围狭窄,感知的速度缓慢,信息量小的特点,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来增加学生对身边事物的了解,拓展他们的日常知识。
(四)在游戏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就是能够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生活。教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动手做的游戏,让学生不断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上海辅读学校语文教材第三册第5课《上衣拉链》这一课,我准备了穿衣板,让学生在认识了上衣和拉链的同时,自己动手来纽纽扣、拉拉链,从而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五、总结与反思
游戏是培养好奇心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由游戏的性质决定的——趣味性强、令人兴奋、具有挑战性等。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注视、观察、摆弄、发现、探索、并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而游戏恰恰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实践的环境,让他去实现他的好奇心。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正可谓是: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丰富多彩的游戏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智力有问题的学生来说,游戏让他们注意力更持久,游戏让他们的学习兴趣性更高,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游戏既有效地打破学科界限,实现了資源共享,消除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还能有效地为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在整体上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
总之,游戏教学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充分的运用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和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全礼. 特殊教育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
[2]肖非.智力落后儿童心理与教育【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3]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