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

2017-09-27马昌锦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厌学心理健康小学生

马昌锦

【摘要】在笔者多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厌学是非常普遍且棘手的心理现象。围绕这个话题,教育各界人士也已经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厌学心理是普遍存在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本笔者多年的教育经验,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厌学心理原因的探究,提出了针对厌学心理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也为小学心理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厌学心理 ; 小学生 ; 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93-02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采取敷衍态度或排斥,拒绝行为的一种消极现象,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缺乏学习兴趣时对学习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在笔者多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时常发现有些学生上课时懒散低落、无精打采,下课了却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其实,这就是厌学心理在作怪。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厌学心理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可以看出,小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通过笔者对所教班级学生的观察,对小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极其对策进行研究探讨。

一、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溺爱型教育

现在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家庭的中心完全圍绕着孩子,饭来张口以来伸手,呵护有加、爱护过度成了家庭教育的主流,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溺爱型教育。溺爱就是非理性的过度宠爱、迁就、姑息孩子的态度。具体表现为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的地位,过度保护,视为家庭的中心人物;对孩子的任性、骄横采取百依百顺的态度;生活上让孩子吃独食,包办代替;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护短”等。 在溺爱的呵护下,孩子无法建立基本的抑制反射,不能很好地抑制自我中心和独立本能。连起码的社会抑制都难以达到社会人的需要,更不用说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了。

2.冷漠的家庭氛围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温暖的家,而有些家庭往往不够和睦。夫妻之间经常吵架、打骂等,这些不良行为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刺激,无法感受到家庭温暖的孩子,备受焦虑、孤单、伤感的折磨。遭受这样的心理折磨,孩子往往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因而产生厌学心理。

3.过高的期望

家长都抱有望子成龙的愿望,往往将自己的对过往的遗憾以及自己的梦想强加到孩子的身上。过高的期望和要求,不仅不适应每个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而且会让学生产生反弹的厌学心理。

(二)学校方面

现阶段应试教育的压力日渐繁重,不管是老师还是孩子,都已经习惯了考试考什么,老师学生就专注于什么。上课完全是填鸭式教学,学生死记硬背,完全靠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习成绩。这样高压的教学方式,可能会毁掉孩子的天性,也可能会抑制孩子个性的发展。而这种高压式教学的另一种后果,就是可能让孩子产生焦虑症并精神恍惚,打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甚至厌学。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由于急躁或一时心急,老师可能会对学生作出不当的评价。而这些消极的评价,可能严重上海学生的自尊心,自我否定,最终可能厌学。

(三)学生自身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行为、性格和智力均是在这个阶段迅速发展起来的。由于这个阶段人的身心变化极快,而且小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存在明显不足,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况。这个阶段的孩子性格上存在这敏感、嫉妒、叛逆等诸多弱点,再加上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就很容易患上厌学症。

二、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一)注重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人的心灵进行教育。如果教师的个人素质存在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所以,为了减少教育的障碍,我们应该首先来检讨一下自己的言行。可能你因忽视自己的优点而自卑心态严重;可能你会因同事比你强而产生强烈的忌妒情绪,也可能你会因生存的压力而终日愁眉紧锁、内心焦灼,等等。这使得我们的心理空间阴暗不宽敞,变得心胸狭窄。

(二)家长积极配合

家庭是孩子形成健康心理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转变观念,利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与孩子成为朋友。杜绝溺爱,更要杜绝打骂体罚等不恰当方式,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教师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的学习方面,不能一味地只关注成绩。对待孩子期望也不要过高,在孩子能接受的基础上,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娱乐、休息时间,减轻孩子的负担。

(三)因材施教

独立意识及个体自我意识,在小学阶段不断形成。然而小学生往往缺乏生活经验且对生活抱有完美的幻想,他们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及完善的价值观,任何突变都可能让他们产生负面的心理状况。我们应该认清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早发现早处理”,给予全力帮助的同时,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小学就是一个大花园,每个孩子的性格丰富而迥异。只有不断地深入了解,多沟通多交流,勤于灌溉,才能真正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走进他们内心的世界。“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孩子的不通对症下药,才能接触每个孩子的心理障碍。

(四)善用鼓励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鼓励,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特别实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具有突出的效能。适时、充分、恰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学生,大多是对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应发挥主管能动性,组织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韦清.《学生厌学根源何在》新教育,2011(1)

[3]杨艳.小学生厌学情绪分析及其纠正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厌学心理健康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浅析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疏导对策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我是小学生
浅析如何引导学生克服 “厌学心理”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