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中国幼儿园课程的比较

2017-09-27冯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纲要课程内容

摘要 新加坡的《幼儿园课程框架》和中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用以规范和指导幼儿教育,在保证质量方面起着引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两国幼儿课程的关键性文件的分析,从课程目标、课程原则、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两国的课程设置特点,得出我国幼儿教育课程应注意加强幼儿课程设计的多样性和适切性;重视幼儿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加强主体间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教育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 幼儿课程 课程目标 课程设置原则 课程内容 课程评价

[作者简介] 冯娅,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分类号】G612

一、新加坡、中国幼儿园课程的要领性文件的颁布

(一)新加坡幼儿园课程的要领性文件的颁布

从英国殖民时期至今,新加坡幼儿教育经历了殖民时期的缓慢发展阶段,独立后的整体发展阶段,到21世纪的全面发展阶段。2003年2月,教育部颁定了首个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指导纲要《幼儿园课程框架:培育早期学习者》。为提升幼儿园质量,2006年颁布的《幼儿园标准》对幼儿园的领导和管理、教师的培训和发展、课程、日常计划、儿童的安全与健康等各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标准。【1】此后,面临社会转型,为了让教育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教育部在2003年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展开了新一轮的课程变革并颁布了《培养早期学习者----新加坡幼儿园课程框架(2012年修订版)》。该课程框架主要是针对4-6岁儿童,作为幼儿教育相关工作者或者合作伙伴正确施行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指导工具。

(二)中国幼儿园课程的要领性文件的颁布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幼儿教育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幼儿课程的发展有了很大的空间。这段时间,国家针对学前教育颁布了几个重要文件:1981年10月颁布的《幼儿教育纲要(试行草案)》、1989年6月颁布的作为城市及农村幼儿园工作法规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89年9月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2001年7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正式颁布,同时废止1981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草案)》,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新阶段。

三、新加坡、中国幼儿课程之比较

中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新加坡的《培养早期学习者----新加坡幼儿园课程框架(2012年修订版)》,以及《幼儿园标准》分别是各国最新的指导纲要,里面包含了课程设置的原则、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评价等相关内容,是本文进行比较的要素。

(一)课程目标

新加坡总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每个孩子成为一个自信的人、自主的学习者、积极贡献者和有责任感的公民。为实现总的教育目标,需要把目标渗透到教育系统中一系列关键阶段的发展结果中,具体到课程目标则是:培养并保持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观、道德观、家庭观;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数理知识和简单的科学知识;培养合作意识、掌握基本的社交技能;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培养艺术欣赏和创作的能力;培养基本的识字能力和熟练使用英语和母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培养自我调控身体的能力。【2】新加坡的幼儿园课程目标立足于儿童的全面与整体发展,联系儿童现在与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为终身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

中国的《纲要》将幼儿课程目标灌注在五个学习领域下,在目标表述上多使用“感受”、“喜欢”、“体验”等字眼,突出了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3】领域的划分是把教育目标深入和具体化,但这种划分不是单一领域的目标细化与分解,而是多领域、有机整合的层层推进。《纲要》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更加注重每个幼儿不同于其他幼儿的学习特点或能力特征。

(二)课程设置原则

新加坡最新修订的《框架》,明确指出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六项原则,这些原则归纳起来有:整体性原则、全面发展原则、互动性原则、儿童中心原则。【4】《框架》构建以儿童为中心,明确指出幼儿是充满好奇心、积极主动并且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框架》强调了把幼儿作为权利的主体,有权被尊重为一个完整的人;强调儿童作为知识的构建者,是一个能动的学习者;强调幼儿具有潜力和创造性等等。《框架》提出教师作为儿童学习知识的促进者,儿童本身作为知识的构建者具有能动性,强调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在真实的游戏或者活动情景中促进儿童的学习和成长。

坚持以幼儿为本的理念贯彻于中国《纲要》的始终,字里行间里都旗帜鲜明地倡导保障幼儿权利、尊重幼儿个性独立发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纲要》的总则中有四条都围绕着“幼儿发展为本”,指出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创建良好的环境、密切联合与幼儿相关的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孩子的健康和幸福。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精神也融入了《纲要》的其它各个部分,指导者实施、评价等各个环节,如《纲要》在学习领域的指导要点中,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指出要充分尊重儿童成长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损害幼儿健康比赛、表演或训练,应支持幼儿妇幼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等等。

(三)课程内容

中国的《纲要》把教育内容划分为五个领域,更倾向于学科性质的划分,然而这样的学科领域不同于具体学科科目,主要体现了整合性和综合性。这样的划分主要考虑到:“1.这是比较成熟的、科学的划分;2.它有利于教师按知识的性质来选择相应的教法和理解幼儿的学习;3.这些名称为我国幼儿教师所熟悉,有利于《纲要》推行。”【5】学科领域具有较弱的学科知识逻辑结构,比较注重学科知识和儿童生活经验的融合。《刚要》使用“教育内容”而不是“课程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导向,强调课程内容领域的结构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力图避免学前课程的学科化和知识化倾向。教育内容各领域内部多采取“目标--与实施要点”的结构组织方式,主要表现在对每个领域幼儿学习和发展目标的制定,然后就是对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原则和要点以便实现该领域的目标。值得強调的是各个目标是相互联系与重叠,从整体上指导幼儿的全面发展。endprint

新加坡《框架》把教育内容划分为六个领域,更倾向于从儿童生活的角度来划分,就比如审美与创造表达、探索世界、社会与情感等领域,主要不是把幼儿作为要学习各科科目的学习者,而是把幼儿作为身处在特定社会文化生态之中的生活主体,凸显出幼儿探索的、创新、交流、追求与构架的天性与能力。《框架》在领域划分上不像按学科领域划分那样具有更清晰的逻辑性,但其内容之间是比较有融合性与统筹性的。《框架》在课程内容各个领域之内主要采取“目标----实施要点”式的组织方式,目标更倾向于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各领域的课程目标比较详细,有一级目标,二级目标,还有具体的行为指标,比如在审美与创造表达领域,下分为四个子目标,其中一个子目标是“分享关于艺术、音乐和舞蹈的想法和感受”,关于艺术这块儿又列出了两个指标:观察艺术并且谈论它以及欣赏不同艺术形式并且谈论它,这两个指标的实现通过观察孩子的具体行为来辨别是否实现了目标,即谈论他们自己或者同伴的艺术作品,谈论手工品以及艺术形式的想法和感受等。这样的课程目标比较详细,属于标准型的课程目标。对于老师来说具有可操作感。

(四)课程评价

中国的《纲要》有教育评价这一块,强调评价过程由静态评价转变为动态评价、在真实的情景中对幼儿进行多元评价、评价过程由多方主体参与并且强调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采取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但没有具体到课程的评价这一块儿,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评价这部分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更注重发展性,而在《纲要》的总则的第二条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定基础,所以幼儿园教育的课程评价也应当是发展性课程评价。该评价理念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性、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性。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强调评价主体管理者、家长、教师以及幼儿本身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相互交流与合作,通过各方相互对话,才能得到真实的评价,促进各自的发展。

新加坡在《框架》中没有明确给出课程评价这一块儿,但其教育部于2006年颁布的《幼儿园标准》,该文件内容第二部分“幼儿园标准:维度与因素”,其中第五个维度是针对幼儿园课程制定的评价标准。【6】该评价标准下面有五个指标:课程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资源、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以及学习环境,在每一个指标下面又分为很多个小指标,对课程评价做出了详尽的规定。通过对课程评价的阅读与分析,可以发现新加坡的课程评价标准也是倾向于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幼儿、家长、教师以及管理者都需参与到评价体系当中。评价内容包括上述五个方面,并且每个方面下面还都包含各个小的子方面,内容涵盖面比较广,凸显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和全面性。除此之外,新加坡于2011年推出了“新加坡学前教育评审框架”(Singapore Pre-school Accreditation Framework,简称SPARK),为学前教育机构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用于规划或者立即操作并且用以指导长期改进的蓝本。【7】

四、新加坡、中国幼儿园课程对比的经验总结

通过对两国幼儿园课程的几个关键方面的描述与分析,事实上,不存在哪国的課程的好坏之分。在分析描述两国的课程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都在向一些共同的经验迈进,比如说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功能、重视儿童中心的发展理念、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编订、强调幼儿教师的课程决策、带动社区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只是程度深浅的问题。除此之外,我国幼儿课程教育要注重课程设计的多样性和适切性、注重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以及加强构建课程的评价体系,加强多元主体的合作形成幼儿教育的合力。

参考文献:

【1】陈时见、何茜,幼儿园课程的国际比较---侧重幼儿园课程设置的经验、案例与趋势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9,123

【2】【4】Nurturing Early Learners--A Curriculum Framework for Kindergartens in Singapore2012[EB/OL].http://www.moe.gov.sg/education/preschool/files/kindergarten-curriculum-framework.pdf

【3】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3,44.

【5】李召存.追寻课程政策背后的教育意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1.

【6】Standards for Kindergartens 2006[EB/OL].http://www.moe.gov.sg/education/preschool/files/standards-for-kindergartens.pdf,2011-04-01 【7】史明洁.新加坡学前教育评审框架及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9:47.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纲要课程内容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刍议纲要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