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公共就业服务起源与发展演变
2017-09-27刘丽
刘丽
摘要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作为国家实施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调节政策的载体,在扩大就业、优化劳动力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河南省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在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长期存在的就业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对河南省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主要研究了河南省公共就业服务发展历程、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 河南 公共就业 服务 发展情况
中图分类号:D61
一、就业服务与公共就业服务的概念
公共就业服务是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由政府出资向劳动者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承担着维护人力资源市场公平,弥补市场缺陷的职责。二是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载体贯彻实施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三是公共就业服务以免费服务为主要方式,促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市场中的求职、招聘成本回归到合理水平,并为市场中介服务行为树立诚信标杆。
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主要分成三类:一是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二是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机构,以职业介绍服务为主,按照统一服务窗口的要求,设立专门服务场所,作为直接面向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的综合性服务窗口,承担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服务和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多项就业服务功能。三是以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为主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窗口,承担面向辖区群众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人力资源统计调查等基础性。
二、公共就业服务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了“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市场机制逐渐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出现了以劳動服务公司为代表的就业服务机构雏形。
第二阶段是就业服务体系逐步成型阶段。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市场对于人力资源的配置作用日趋明显,随着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应运而生。劳动部门举办的就业服务机构逐步发展成为由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生产自救四项主要服务工作相互配合的就业服务体系。
第三阶段是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建立完善阶段。九十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职工下岗问题日益突出。98年中央要求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简称“老三化”)的要求,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人力资源市场“三化”建设既是对当时迫切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要求,也是对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自身建设的长远要求,标志着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我国开始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其中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对全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对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免费再就业培训,所需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2003年,在总结人力资源市场“三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提出就业服务要实现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简称“新三化”)的要求。“新三化”建设要求的提出,是在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自身建设基本完成以后提出的更高要求,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新时期,确立了我国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2008年实施的《就业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了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
三、公共就业服务的发展的演变及差距
3.1初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设立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具体负责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二是城市的市、区两级和部分有条件的小城市,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了综合性服务场所,集中了就业服务的各项功能,代办劳动保障事务,对下岗失业人员和所有求职者实行“一站式”服务,提供全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三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基本上延伸到各城市绝大多数的街道和社区,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部分城市还在街道和社区建立了基层服务场所,为辖区内的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服务。
3.2河南省公共就业服务现状及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服务网络日趋健全。目前,全省159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公共就业服务平台,522个街道、1912个乡镇和2236个社区建立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行政村有兼职信息员,全省形成了横向间各部门协作、纵向间五级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但有的市乡镇这级平台还不健全,有的市形同虚设。存在机构不统一、经费没保障、人员编制少,专业人员匮乏,严重影响服务的公益性。
此外,市场发育亟待完善,全省大部分人力资源市场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配套,设施设备陈旧老化;信息网络建设滞后,有近一半的市场没有建立全省统一应用软件和信息数据库,无法实现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信息的不及时和不对称与时代的发展和百姓的需求差距太大;城乡发展不够均等,主要体现为公共就业服务总体投入不足,城乡二元结构架构下的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失衡。
3.3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仍不健全。
目前,河南省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以高校为主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各高校也有一支就业指导服务队伍,但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尚处于初步建立阶段,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机构建设非常不均衡,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机构仍隶属于学生处或招生就业处,没有设置独立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机构对毕业生进行指导服务; 而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具有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创业信息提供、技能培训等功能,现在即使有些学生管理部门承担了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规划、公共就业服务管理和劳动力市场管理工作,但仍存在着职能不清或职能不强等问题,造成其功能发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尤其是难以满足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人员匮乏且专业水平不高,大多为兼职人员,绝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与就业服务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大多数没有通过全国职业指导师培训与考试,持证上岗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专职人员比例更低,有些人员更缺乏对就业服务工作的研究与探索,业务水平参差不一。endprint
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内容中重指导轻发展现象普遍存在,表面上看职业生涯规划已在高校引起高度关注,但各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大多停留在对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传播、讲授层面,忽视了国情、省情、校情,忽视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步骤的可操作性,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能力的发展等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任务,造成了学生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社会对职业发展的需求。
四、完善河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对策
4.1完善公共就业服务职能。
一要培育和完善统一、有序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促进劳动者就业。同时,打破城乡界限,建立统一的失业、就业登记制度。二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整合,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扩展和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三要加强对全省公共就业服务的统筹管理。制定公共就业服务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公共职业服务机构,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公共就业服务的具体对象和具体项目,统一服务流程和规范标准,定期组织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成效开展统一评估。四要面向不同的群体,通过设立新的、专门的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援助、就业帮扶、免费就业等服务。五要强化创业服务,健全完善创业服务指导体系,大力开展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担保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4.2加强对公共就业服务资金的评估和监督。
首先,严格贯彻执行《就业促进法》,将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经费、人员经费、建设经费和项目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财政对公共就业服务投入的长效机制,逐步提高财政对公共就业投入比例,最终达到GDP 的1%左右。其次,建立大学生、下岗职工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专项基金,为开展更多的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再次,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加大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支持力度。最后,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公共就業服务资金的评估体系和监督制度,定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服务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估,加强监督管理,使就业服务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最高。
4.3明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能。
明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属于非营利机构,从事公益事业,确定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为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 工作机构属于纯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按照事业单位管理。在全省范围内,通过试点,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分开管理。选择市场发育成熟的地区,试点将经营性业务转让、外包给私营中介机构,让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主要承担政策指导、依法监管职能和公益性服务。同时也可以逐步将部分公益性服务转包给私营中介机构,这样,一方面可以引进竞争,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公共就业服务的需求。
4.4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
全面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按照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方案建设总体要求,实行规划,要建立优化以城市为核心、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信息网络,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中的信息化手段。应力求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实现就业服务各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并逐步建立联系全国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广泛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要尽快建成以城市为核心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实行统一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为社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建立优化招聘信息全国互联网工作机制。并在现有基础上,打造就、失业信息监管、招聘求职公共服务和就业服务管理信息三大平台。作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只有拥有足够丰富的信息量,才能做好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计划的管理者。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以设置专门的信息员,定期访谈企业或者是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方式采集空岗信息,以便能够更好、更快地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或者直接鼓励企业登记用人要求,或是为企业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协助企业寻找符合要求的求职者。另外,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工作数据库,帮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进行匹配。
4.5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多元化,拓展服务领域,充实服务项目,细化服务内容,满足各类群体的就业服务需要。一要在思想上树立服务意识,吸引用人单位自愿提供空岗信息,吸引劳动者主动到劳动力市场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的岗位。二要提升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信息分析的能力,逐步建立专业岗位持证上岗制度。三要在服务功能上多元化。要把提供空岗信息、就业培训信息、就业指导、档案管理、劳动关系接续劳动事务代理以及再就业援助等多种服务集于一体,提供一站式多功能服务。四要明确服务的目标及责任。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服务体系,要把服务目标细化,明确服务内容标准、数量和质量,并层层落实到每一个机构、每一个工作人员,并进行定期检查考核。
4.6统筹河南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河南省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在就业收入、就业机会和就业保障上都存在着一定差距,此主要缘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公共就业服务投入不足,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十二五”时期及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的方向,也是改革和制度安排的一种价值取向。而要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让城乡劳动者享受公平、平等的就业服务,还必须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共同分享公共就业服务资源、优化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提升公共信息服务效能、创新公共就业服务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下工夫,努力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其次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不均等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受到户籍制度的制约,城乡劳动力具有不同的身份,这使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时不能得到平等的对待,只能从事城市居民不愿意干的工作,而且,我国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投入偏向城市。为此,迫切需要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消除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差距的主要且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打破当前的城乡二元政治经济体制,可通过加快小城镇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继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力度,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素质,拓展其就业空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的主要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R].2013年,1月
2王静.河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岳艳美.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