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构形中看中国历史文化信息
2017-09-27胡勃
【摘要】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具有用义构形的特点,按照字义来绘形的汉字,能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表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民俗风尚,宗教迷信、伦理道德、传统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汉字构形 ; 文化信息
【中图分类号】H1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81-02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最早,汉字是按照字义来绘形的,字义和字形往往发生直接联系,具有用义构形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书写符号,更能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汉字特别是古代汉字,丰富的表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民俗风尚,宗教迷信、伦理道德、传统的思维方式。
一、汉字反映原始手工业的操作过程和发展
从一些汉字的构形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始手工业的操作过程,如甲骨文的巩(筑)字像双手执夯夯筑之形。
凿字则上部像巉岩之山,下部像山洞,洞中有人雙手持器械凿石米玉,并有盛玉石之筐具。这是一个完整的采石过程,甲骨文的“铸”字像双手倒执冶铜用的坩锅浇铸之形,甲骨文的“陶”字像人制陶之形。
有些汉字的字形演变还形象地反映了原始手工业的发展,如甲骨文的“监”字画一人弯腰在水盆中照影之形,可知当时的手工业还未能制造镜子。人们要看自己的面貌,须用木盆盛水,观自己在水中的影象,后来,“监”字演变为“鉴”,说明铜制的镜子已经产生。这反映春秋时代青铜冶炼技术和制造水平的发达。
古汉字也生动反映出中国很早就有纺织业,原始纺织的主要成品一为丝、一为麻。甲骨文“系”(丝)字呈丝线缠绕状,甲骨文的“经”字像织机上的经线。甲骨文的“绝”字取以刀断丝之形,“索”字取人在室内搓绳或绞丝之形。“系”字取手抓几束丝之形,这都说明了纺织业在当时的影响。
二、记录了古代的社会礼仪习俗
汉字的构形形象记录了古代的社会习俗,例如甲骨文的“戴”字描绘了古代汉民族的顶物习惯,它的结构像顶物于头,双手扶持。
甲骨文的“庆”字作鹿皮形,又附心形以表示祝愿,这可以看出上古时代以鹿皮作为吉礼庆祝的风俗。“俘”字古作手牵手形,可以想到上古时代有捕获种族部落的孩子以补充战争伤亡的风俗,“庶”字古文从石从火,即古“煮”字从字形又可以想象到古人煮食之法是投炽石于水,使水沸腾起来。
甲骨文中有关婚姻的字,其构形很能反映古社会的婚俗,如妻字,其结构像一只手抓住一个女子的头部,这只手不是女子自身的手,而是象征外力强制性的手,甲骨文中人形偏旁又从手的字,都有外力强制的作用,这说明妻子是从某一部落男子到另一部落抢来的,“娶”字是男子接妻之义,字形从取。“取”的结构也是画一只手抓住耳朵,可见抢婚的风俗在“娶”字上也有表现。“婚”字古文作“昏”,说明结婚与黄昏时分有关,男子乘黄昏时分光线暗淡去抢亲,这是古代抢婚风俗之证。
古汉字是古代社会风俗的一面镜子,即以当时人的面貌来说,我们从“髯”(两颊上的长须),“髵”(颊毛)“髭”(嘴上须)等字也可见当时蓄胡子的风尚。
三、汉字反映了古代战争风貌
甲骨文中不少字形描写了当时所用的兵器,例如“兵”字像两手持斤,“戊”字像一柄有月牙刃的大斧,“钺”字也像大斧。“弓”字像弓形,“矢”字像箭形,锋镝、杆、尾、羽具全。“侯”字像射箭时对准的靶子,“甲”字像士兵穿护身衣时的府视图,框形表示前护胸和后护背,框中十形表示所开套头处。“盾”字是一面盾牌的开头中间画有把手。
甲骨文中还有一些字形描写了当时使用武器的方式,如“武”字以脚(止)表示战士,字形像战士持戈。“戍”字像战士肩扛武器。“戒”字呈双手执戈形。“伐”字像一把戈砍断人头。“射”字像一只手张弓引箭。“取”字像一只手取耳朵。“卫”字画几只脚在城的四周,表示巡逻守卫。
四、汉字反映原始艺术
古汉字所反映的原始艺术形态。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舞蹈了,甲骨文中的“扎”字,就像一个人跽、坐着以双手和手臂来表演各种动作。
从古汉字的形象看,原始舞蹈有两个特点,一是舞者多戴动物面具或头饰,如“黑”字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舞蹈者头戴怪兽面具,身披饰物。“冀”字的金文字形像舞蹈者头戴饰物模仿一头野兽,这种舞蹈风格充满了渔猎时代的生活气息。在那个时代,动物是狩猎的对象。舞蹈者装扮动物,其目的往往是对猎物施加巫术影响,迫使它们出现,从而捕获它们。显然,模仿猎物的舞蹈,是狩猎生产方式的需要,汉字的构形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具有原始功利性的艺术形式。
除了面具和头饰,汉字构形中还可以看出原始舞蹈的尾饰,如“尾”字,从甲骨文的字形看,“尾”字像一个屈曲的人体身后拖着一条尾巴,这条尾巴显然是装饰性的,所以汉字的字形为我们保存了这种原始舞饰的生动形象。
由古汉字所反映的原始舞蹈的为一个特征是舞蹈多与巫术活动有关,例从“巫”字看,甲骨文的“巫”字像人双手持物而舞,是因干旱而以舞降神祈雨的祭奠仪式。
五、汉字反映传统的民族思维方式
汉字的构形是以古人的视觉、触觉为中心来取象,而且有时取象角度不同,视觉和触觉不同,所以汉字的不同角度的取象造字必然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反映了汉民族的思维特征,如古文字“人”,是人的侧立外形,正像鞠躬行礼,看出做人要彬彬有礼。反映出中国自古强调“礼”的社会现实。又如古文字“夫”,本义为成年男子,字形表明古代男子头上也留有长发,而且要有簪子来固定头发或帽子,反映出古代成年男子束发插簪的习俗。可见具象性是以形表意文字的主要特点。从汉字形体结构,实物象征和会意,我们可以体悟到古人造字的思维进程。
汉字是以具体图形代表抽象意义的,如古文字“麈”(尘)指鹿群走过扬起的尘土之义。但是“麈”字并只指麈群扬起的尘土,别的动物走过扬起的尘土叫“麈”。又如“逐”字,像人追豕之形。但是“逐”字并不限于只追逐豕的意思,凡追逐动物都叫“逐”。古人在造字时,往往就以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意思,反映了意象思维,这种思维是通过具体形象表现抽象意义的。endprint
当出现没有事物可画的抽象概念,可用近观的可感知的构形表现出来,如“左右”等方位等,没有实物可象,因此只能采用间接表达方式选出象形字,用人的左、右两手来表示方位,又如形象词“甘”《说文》:“美也,从口含一”,表示舌头所在的地方,舌头能辩别味道,这种抽象的方式所选出来的字都成了直观的,人们可以凭视觉感知出来,这种构形不仅要有生活经验,而且反映出汉民族重视整体直观、重视综合分析的思维特点。
六、反映古代社会的进步
从汉的偏旁可以指示我国古代社会的进化,例如从“金”字旁的字,西周以后才出现,“铁”字不见于西周金文,所以从“金”的字的大量出现,只有在青铜器高度发达以后才有可能。而“铁”字也只有在能够生产“铁”的条件下才能够创造出来。再如从竹的“箴”到金属“针”(繁体字左为“金”,右为“咸”),也有一个从竹针发展到金属制针的历史过程。
再如当牛、马、羊、犬等部的文字特别多时,说明蓄牧事业的发达,当出现草、木、禾、耒等部时,说明农业的发达。当有了玉、石、金等部时,则说明由石器时代变为铜器时代。有了言、心等部则说明思想进步了。
作为华夏文明象征的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产物,是汉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突破了时空传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能把深刻的政治、经济、宗教、艺术观念以及古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认识事物的方式等揭示出来。从主观上讲,汉字构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记录汉语中的词,它的表意特征是在字形和词义之间建立联系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也就是说,人们采用表意构字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据形知词,而不是据形知物,从客观结果看,汉字的表意字形记录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从汉字可以解读出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文化。
从上述分析可见,结合相关文献,通过字形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我们古代的原始手工业的操作过程和发展,古代的社会礼仪习俗,古代战争风貌,原始藝术,传统的民族思维方式,古代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道尔吉,《从汉字的形体结构看汉字的文化功能》[J],《汉字文化》,2002,(2)
[2]申小龙,《中国原始文化的结构化呈现》[J],《汉字文化》,1994,(2)
作者简介:胡勃,男,湖北仙桃人,仙桃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