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识字能力以及阅读技巧反思

2017-09-27吴晓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识字能力阅读技巧小学低年级

吴晓宏

摘要: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一门启蒙学科,这是他们在人生中刚开始接触文字,从积累字词,到连字成句,再到写出优美的段落,是低年级小学生接受知识的一个递进的过程,对于他们来说,完成这个过程要面对很多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语文学科有足够的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多思考、多实践,才能够取得进步。本篇论文主要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识字能力以及阅读技巧进行反思,立足于教师的角度探寻提升学生识字能力和阅读技巧的策略,从而为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拓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识字能力;阅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2

引言: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和课改的深入发展,众多教师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思维和方法,逐渐将关注点从成绩转移到独立自主、合作探索的良好学习方式上来,特别是在中高年级当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和习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是在能力的培养上,培养学生可以自我识字,进而独立看书、写作,拥有掌握知识的能力后,过渡到中高年级就轻松顺利的多。在新课标和课改的双重影响下,现在的教师开始根据单元重点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应该让学生在这堂课中掌握什么知识,帮助建立怎样的能力,如何帮助训练等等。本文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对如何组织学生学习生字、锻炼自我阅读方法给出一些浅薄的分析。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识字和阅读方面遇到的障碍性因素

(一)不具备抽象的理解能力

依照教学学家、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研究,6——8岁的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具象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一些具象的事物有很强的感知力,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不具备抽象理解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一些比较生僻的字,教师很难以类比和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而对于閱读中一些具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也很难深入地剖析。小学低年级学生面对那些需要运用抽象思维才能够理解的知识,总是觉得非常困扰,而且这一问题在识字和阅读方面都存在。

(二)缺乏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以及能力

虽然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已经开展十多年之余,但是传统的教育理念是根深蒂固的,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旧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很多低年级的学生是在对老师非常畏惧的情绪下去听课的,神经高度紧张,无法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接受知识。长久以往,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度不高,并且也缺乏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认为新的生字和课文都是需要老师去讲解的,自己不应该主动地去学习,如果提前学习,可能会被老师责骂。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体,难免会忽略学生的想法、需求以及感受,按着传统的方式教学,这也成为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和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三)知识不成体系,表现为支离破碎的状态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由于年级低,掌握的知识比较少,所以很难将以及认识的字词连成连贯的句子和段落,也就是说,虽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总体看知识不成体系,表现出来是支离破碎的状态。当需要写作文的时候,无从下笔,不知道应该如何将已有的知识连贯起来,这样一来,之前已经学习到的知识也有可能被遗忘,并非真正被理解和掌握。

二、探究提升小学生识字能力的策略

(一)教学中要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获得识字的主动权

一般来说识字教学的通常做法是在课文当中理解学习生字,在特定的环境下学习生字的读音和写法,理解其意义,这部分内容要在一年级时就要落实,开启学生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甚至使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生字的学习。使得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可以学习生字,在课文的预习当中,凭借自身的知识累积也可以学习生字理解意义。如果按照常规教学,学生就会觉得乏味无趣,缺乏对生字的学习,而且由于生字也会有碍于课文的整体理解。所以这种情况就不应该按照常规教学,而应该让学生首先自学,然后集中对生字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学习并且进行拓展训练。

(二)拓展生字教学的方法

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成立专项的课题研究小组,主要针对低年级小学生识字障碍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针对这一年龄段学生心理、生理、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从而找到对应性地方法。比如说:图文结合、猜字谜、加一加、减一减、和新生字交朋友、换偏方等。这些方法都是游戏类型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学习和探究过程的兴趣。还可以将生字和拼音对应起来,以填涂颜色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将知识“对号入座”。教师必须要迎合新课标的发展,将主动权让给学生,提升学生参与识字的过程,从而拓展阅读的能力以及兴趣。

三、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的策略

(一)教师首先要摆正态度

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是一项需要长期做的工作,教师首先要摆正态度,不能认为这项工作是不可完成的。教师要首先发挥引导作用,不仅在课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还需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指定阅读书目,定期召开“读书心得会”,为学生提供交流以及沟通的机会,从而互相鼓励,拓展阅读量。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知识和质疑的精神,认为但凡是老师讲授的知识,必然是正确的知识,实际上长久以往,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神都会被磨灭,进而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人”。教师要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习惯,上课时面对课文就会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不会感觉紧张,更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质疑和提问的机会,使得他们面对问题不是刻意逃避的情绪,而是主动去进行研究,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学生质疑的方式也是多元化的,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圈一圈,最关键的是思考的过程。

总结:

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技巧并非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的理念以及方法,充分地发掘学生的潜力,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全面保障,主动地参与到识字和阅读的过程中,方能有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小让. 浅谈小学生识字能力培养[J].神州 2012

[2] 李丽萍. 从走近到走进研究性学习课程[D]. 首都师范大学 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识字能力阅读技巧小学低年级
浅探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
优化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技巧研究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浅析初中语文中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阅读技巧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