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017-09-27赵清香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教学教育

赵清香

摘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年代,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相关课程的知识点,而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小学数学为例,数学不仅是一门工具课程,而且還是一门锻炼思维能力的课程,数学的分析、推算等等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本文主要指出了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了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1.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还是比较欠缺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缺乏引导小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是比较低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靠背和记来掌握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差,难以对所学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把握,难以形成自己具有独到见解的创新性思考。所以,这就需要外界给予启发和推动,有效引导小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这个外界的力量更多的来自于老师。但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赶课程或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能有好的成绩以完成教学任务,很多老师都是采取以老师为主体主导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灌输多一些数学知识点,而忽视了小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引导小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小学生的学习步骤都是跟着老师走,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制约了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1.2缺乏可以有效启发小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简单,认知能力也有限,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外界力量去给他们引导、提示和推动。这个力量除了老师这个因素之外,教材内容也是个重要的因素。虽然现在小学生没有了升学压力,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依然以考试成绩来衡量,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也是单一地从学生考试成绩来考核,学校对老师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评估也是从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在种种压力下,这就导致了无论是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以考试成绩这种量化的标准为导向,所以对小学生的教学内容基本就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做笔记、做作业、做习题,教学内容围绕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而展开,没有给予小学生必要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压制了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

当今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发展更新速度很快,知识随着社会发展会发生变化,如果学校对学生的教学目标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那么将不利于学生将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1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中有明确指出,教学活动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能力培养需求。这就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除了要授予学生知识点外,还需要挖掘小学生的潜能,有意识给予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围绕孩子能力发展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并引导他们自主探索、思考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中,针对小学喜欢小动物、喜欢看卡通片的特点,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以小动物为主角的卡通片,假设动画片有4只兔子、6只猴子、8只青蛙、9只企鹅,设置给小朋友的问题是:要求小朋友算出刚才画面里所有动物加起来有多少只耳朵、多少只眼睛、多少个耳朵,多少条尾巴,并提醒小朋友要注意观察和记忆,看一会就会把画面关掉。这时候,小学生们就会将问题分解思考,思考每种动物各有多少条腿、多少只眼睛、有多少个耳朵、多少条尾巴,每种动物各有多少只这样的问题,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2教学内容要新颖有趣能够启发小学生的思考

数学这么学科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而且知识点的系统性也比较强,比较枯燥,小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容易产生厌烦该们课程的情绪。如果在教学内容中能够添加进去一些有趣的内容,那教学效果就会不一样。有趣的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一般可以选用小学生在日常生活里经常会遇到的数学问题,以便能够调动小学思考、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出这样的题目:猜猜XXX小朋友爸爸的岁数。XXX小朋友爸爸的岁数是5的倍数,这时小朋友启动思维,会给出35,45,40的答案,但具体是哪个呢?这时候老师可以给出另外个提示,同时也是8的倍数,这时候同学们就会给出40这个答案。通过这样的对话方式,一步步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下将抽象数学知识有趣化、形象化,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3开展数学知识拓展活动

开展数学知识拓展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也是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点,通过数学知识拓展活动的形式,让小学生在生活的亲身体验中去应用,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价值的认同感,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小学生进行思考,思考该用什么样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要怎么活用数学知识,最终达到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比如,在六一儿童节联欢活动上,老师可以布置给小学生一个任务:联欢活动上要买小气球、糖果和互赠小贺卡,小气球0.05元/个,糖果0.1元/个,互赠小贺卡1元/个,而且要保证班里每个小朋友都要有一份(假设班里有学生45名),然后让学生们计算出需要多少的活动费用才够买这些物品。儿童节是小学生最喜欢的节日,又有礼物可以收,这样的活动能够很好促使小朋友们积极主动开动脑筋进行思考。

3.结束语

小学生天性比较好动、思维模式简单,而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对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有些小学生会觉得数学难学,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应该采用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帮助小学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解决数学知识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秋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9):20

[2]王正义.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08):10

[3]小学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5(05):15endprint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教学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