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定制教学

2017-09-27赵悦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中学数学

赵悦

摘 要:近年来,如何打造因材施教的教学新模式,已经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基于分层施教这个角度,主要从设置教学目标分层、实施备课指向分层、开展课堂提问分层、注重进行练习分层、进行教学赏识评价分层等方面,积极思考初中数学分层施教的有效方法,从而为数学教学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关键词:中学数学;分层施教;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31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效率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困惑于如果更好的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显著提升数学知识与能力。而要做到这一切,必须实施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师应结合班级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分层为纽带,打造数学分层教学的新模式。换句话说,要改善初中数学教学的尴尬局面,就必须进行分层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设置教学目标分层

采用分层教学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层次为依据确定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及良好教学氛围的创造,关注学生的进步,完善激励机制的建设,推动学生整体进步。不同的学生在个性方面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信息接受能力、智力水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方法等,教师要综合上述方面设置具有层次性性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师以学生实际数学水平为依据,采用不同的方式,如教师建议、学生自报等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基本层次,这三个层次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并非绝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调整学生所处的层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和动力,努力提升自己的层次。

二、实施备课指向分层

想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认真备课是关键。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在备课上就要根据学生情况而分层准备。对于学困生,即C层次学生,教师要准备一些基础的教学内容,对于学优生,即A层次学生,教师除了要准备基础教学内容之外,还要提出一些高难度的问题,促使其获得更大的提升和进步。教师要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为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置问题,C层学生侧重于学习信心的树立,B层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要向高难度冲刺,A层的学生则要注重思维能力的拓展。

如在講授“平行四边形”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要求、教学重难点内容,分别设置以下三种教学目标:“掌握定义、熟识性质”“用数学语言规范表达”“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这样,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就会“有据可循”,从而更好的进行学习活动。当然,在教学中也应避免以下情况发生:一些A/B层次的学生因为知识过于简单,感觉浪费时间,学不到东西。而一些B/C层次的学生因为知识太难,明显超出自己的理解范围,因长期听不懂而产生厌学情绪而放弃听讲。

三、开展课堂提问分层

为了提高新课导入的效率、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采用分层提问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要注重问题的针对性,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层次调整问题的难度系数,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新的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相互之间紧密相连、难度系数由易到难的系列问题,这种关联能够形成一种铺垫,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心对称图形”这一概念的讲授时,可以通过演示扑克牌魔术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游戏的学习情境,逐步将教学内容引出。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提出相对简单的C层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回答正确,这时教师将问题的难度向上提升,处于B层的学生能够正确解答,最后在将难度系数最高的A层问题抛出,优等生在仔细思考之后会给出正确答案。

四、注重进行练习分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练习时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巩固已学的知识,还能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学生练习的习题也要实现分层,要有弹性和梯度性,不能所有学生全部练习相同的内容。例如,一些应用练习题是一题多解的,C层的学生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掌握一种解题方法就可以了;B层的学生解答问题要独立,在找到一种正确的解题方法之后,学生之间可以交流讨论,找出其他解题的方法;而A层的学生,不仅要独立解题,还要提升解题的速度,在正确解题之后要寻找效率更高、速度更快的解题方法。在班级中,学生掌握数学能力高低不一,那么如果统一编制学案习题,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因材施教的开展。在精选学案习题时,教师应注意把握好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等三个层次, 在难度上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不要选用那些偏题、怪题,以免浪费课堂时间和让学生感到厌烦。

五、进行教学赏识评价分层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被肯定的喜悦,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进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都是非常有利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以分层评价辅助分层教学的实施,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分层教学的效果。不同的学生个性又明显的差异,也有不同的优势,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长处和优势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如实评价,哪怕是学生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忌用批判的、尖锐的语言评价学生,以免加重学生的自卑心理和负面情绪。

总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施教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它能够突破传统整体看待学生这一教学对象的弊端,而是注重差异化的看待学生,用定制的方式打造因材施教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思考先进的教学理念,尝试多种分层教学方法,保证学生以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林金生.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13(2).

[2]丁桥梁.浅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初探[J].未来英才,2014(9).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中学数学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微积分的思想及方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