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心”设计 别出“新”裁

2017-09-27姚飞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

姚飞红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语文作业是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有效载体,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可是当前农村学校初中语文作业状况令人担忧,学生作业流于形式,被动作业已成普遍现象。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主动作业,最终爱上作业?笔者认为当今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作业“质”的变化上,语文作业在设计上应突出多样性、趣味性,层次性,让学生在快乐幸福的作业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作业优化设计 多样性 趣味性 层次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现状——沉重的翅膀

语文作业是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有效载体,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可当前农村学校初中语文作业状况令人担忧,学生马虎应付作业、不交作业的现象层出不穷,令老师们头疼不已。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所任教的七年级两个班级共72名学生。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分析,对学生的作业状况统计如下表(一):

作业表现 作业不做 作业潦草 少做漏做 作业抄袭 认真作业

人数 6人 13人 7人 35人 11人

百分比 8.33% 18.06% 9.72% 48.61% 15.28%

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只占15.28%,作业潦草的同学高达18.06%,而抄袭作业现象竟然高达48.61%,更有很多同学既是抄袭作业,又少做漏做,且作业字迹潦草。班级里一位课堂表现活跃的同学曾很形象地说:“抄作业就像吸毒一样,不让我们抄,我们就像吸毒者犯了毒瘾而没有毒品一样,一道题目也不会做了。”另一位语文成绩优秀的同学也这样说:“其实班级里大部分同学都会抄作业,就连学习最优秀的那几位同学也在偷偷地抄。”

笔者询问了本校的另外几位语文老师,学生的语文作业状况基本一致,又到其他农村初中学校了解学生的语文作业状况,情况也大同小异。可见,农村学校的初中语文作业基本上流于形式而没有实效了。

二、原因——桎梏的灵魂

学生何以这样消极被动地作业?通过调查与分析,得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和学习动机方面的原因,有家庭、社会的原因,更有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

本文仅从教师方面谈谈看法。笔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深刻地反思,也与本校其他语文老师和周边农村学校的语文老师进行了交流,认为当前农村学校初中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为此,笔者对青田县8所农村初中学校25位语文老师就作业设计问题进行了访问,并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情况如下表(二):

问题 您的学生喜欢做语文作业吗? 您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吗? 您的语文作业一般由谁设计? 您的语文作业设计会因人而异吗? 您给学生设计的语文作业题型 您设计的语文作业量

欢 不喜欢 会 不会 老

师 学

生 会 不

会 多样 单一 多(超1小时) 少(不到1小时)

人数

(人) 5 20 6 19 23 2

3 22 7 18 17 8

百分比(%) 20 80 24 76 92 8 12 88 28 72 68 32

從上表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学校初中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①作业目标不明确,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②作业量过大,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只求数量,难求质量。学生疲于应付,无暇进行更广泛的阅读,以积累知识,开拓视野;③作业对象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④作业形式单一,抄写、做习题、背诵、写作文,老面孔唱主角,千题一面,缺乏创新;⑤作业的布置完全由老师“发号施令”,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造成学生兴趣不高,完成作业时有惰性。上述原因,捆绑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桎梏了学生的灵魂,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健康心理的发展。

三、对策——梦想的丛林

“减负提质”是当前教育的趋势,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在当今减负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在作业的“量”上做文章,更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质”的变化上,语文学科作业在设计上应突出多样性、趣味性、层次性,让学生在快乐幸福的作业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整体素质,让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达到轻负提质的目的。

(一)多样性作业——春色满园关不住

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我在作业形式上进行了创新,查一查,读一读,写一写,唱一唱,画一画,演一演,辩一辩,做一做,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采访日记、调查报告、课本剧等都可以成为我的语文作业,可以说,语文世界多姿多彩,作业形式灵活多样。如我在上了《钱塘湖春行》后让学生画一画苏堤的美,在上了苏轼的《水调歌头》后让学生学着王菲唱一唱,在上了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后让学生演一演,上了《羚羊木雕》后让学生辩一辩金钱与友谊哪个重要,上了《安塞腰鼓》后让学生激情澎湃地读一读,甚至忘情地敲一敲,舞一舞,学了《未选择的路》后,让学生模仿着课文写一写诗……形式多样的作业,吸引着学生,学生乐于接受,易于表达。

(二)趣味性作业——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富有趣味性,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endprint

1、专题阅读性作业——采得百花酿成蜜

①专题搜集性作业:专题搜集就是指围绕某一专题,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渠道广泛涉猎,收集整理信息,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认真筛选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专题简报。我在上《月亮上的足迹》这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研读文本,在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专题搜集性作业:查找与登月有关的资料并制作专题简报。

学生很有兴致地去搜集资料,找到的资料可谓五花八门,他们将资料整理分类,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排版设计,有的负责抄写,有的负责插图,最后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份份精美的简报。

在活动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合作交流,体现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专题阅读性作业:“专题阅读性作业”是围绕一个主题设计的系列阅读性作业。它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凭借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课外知识,发展多元智能。

去年暑假恰逢电视剧新版《红楼梦》热播,为了配合观众的需求,老版的《红楼梦》也在多个频道相继播出,于是我适时抓住时机,给学生布置了研读名著《红楼梦》的暑假作业,并设计了这样一组专题阅读性作业:①阅读名著《红楼梦》,观看电视剧新旧版本《红楼梦》;比较电视剧新旧版本《红楼梦》有哪些异同,比较原著与新版《红楼梦》哪些异同,你更喜欢看哪个?为什么?②观看《百家讲坛》之《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看看大作家刘心武是怎样去评价红楼人物的,模仿刘心武揭密红楼的方式撰写读书报告单: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可以是人物探秘,语言探究,可以是演技比拼,是新旧版本争奇斗艳,也可以写读后感……

通过这样的阅读与比较,学生了解了名著内容,汲取了名著的精髓,提高了鉴赏能力,培养了探究精神,练就了书面表达的能力。学生交上来的读书报告单令我心花怒放,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文采飞扬,引经据典,洋洋洒洒,有的同学甚至写了5000多字,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读书报告单都表达了学生的真情实感,学生的思维在读书报告单中驰骋纵横。

2、自主性作业——我的作业我做主

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就应注重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我在上完《杨修之死》这一课后,也让学生当了一把老师,鼓励学生出一份有质量的课外作业题。学生设计的作业有:①查找资料,了解罗贯中及《三国演义》相关知识;②作者是怎样塑造杨修这个人物的?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③谁该为杨修之死买单?请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的看法;④史料上是怎样写杨修的死因的?作者罗贯中为什么要这样写杨修之死?⑤课外阅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孩子们的启发下,我把这些作业进行了完善和补充,组织了一次有声有色的“七嘴八舌话《三国》”专题活动,效果出人意料的好。

3、实践性作业——绝知此事要躬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性、动态性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

学生对自己的姓氏总是很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姓氏考”的实践活动,具体设计如下:①查找资料,了解自己姓氏的起源及分布情况;②采访爸爸或家庭其他成员,了解自己这个宗族是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迁过来的;③查看族谱,了解自己宗族成员分支及相关情况;④采访家族中成功的人員,了解他们的创业史;⑤采访家族中有威望的长辈,了解家族精神;⑥活动过程以采访日记的形式记录,活动结果用调查报告来表达。

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文实践题:同桌合作编选一本作文选。具体要求:自己习作4篇,精美选文16篇(每篇选文有阅读批注,并有入选理由),前言一篇(可邀请家长、同学、朋友帮忙),后记一篇,设计好封面、封底,装订成册。

布置这道作业后,我发现教室变得安静了,看书的同学多起来了,同学们看书的神情比以前专注了,还不时看到同学们写写画画。一个月后,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本本精美的作文选,字迹端正,插图美观,内容丰富,最令我赞不绝口的是那精美的封面封底设计,每一本都那么精致,每一本都那么有创意,每一本都那么让我爱不释手。

4、探究性作业——无限风光在险峰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的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学生主动探究。 我在上完《端午的鸭蛋》这一课后设计了这样一道探究作业题: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请你朗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仔细品味,以本文为例,探究汪曾祺的语言特色。

(三)分层作业——万花竞放馨远扬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作业“一刀切”,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差生与优等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既让差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这就要求教师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三种难度的作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不让学生觉得太难,又要让学生经过努力才能达到。

具体做法:将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B、C三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如学完《春》这一课,可设计这样的分层作业:A类——①摘抄文中的三字短语和四字短语;②摘抄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一背,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B类——①搜集描写春的诗句,背一背;②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背一背,并作赏析;③模仿课文最后三段,用比喻的手法再续写两个句子;C类——①品析课文中的精美句子,探究《春》的语言特色;②模仿朱自清的文笔,选择春天的一景,写一个片段。

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作业,必能让学生爱上作业,爱上语文,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专题作业的研究与实践》 王乐乐著

《中小学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 陈剑华著

《如何落实课文后的实践性作业》 摘自《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第四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
多元表征:促进儿童数学思维发展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以画之名
趣味几何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水磨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国际足坛108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