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电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17-09-27侯立芬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3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电子装配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立项编号16SDJ04,负责人:侯立芬)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侯立芬(1975-),女 ,山东烟台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电子信息

摘要:依据高职电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剖析电信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和工作任务,分析各种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工作项目为载体,解构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形成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 : 高职教育 电信专业 职业能力发展 课程体系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面向电子信息行业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由于电子信息行业覆盖领域宽、专业岗位多,不同岗位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也不尽相同。如何使学生符合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是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问题所在。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技术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发展过程,加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核心课程,构建基于学生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

应遵循以下原则构建课程体系:

(1)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努力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主动适应电子行业发展的需要。培养目标要定位准确,能力培养要具有岗位适应性、持续发展性,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3)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和能力培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把学生的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注重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分析,统筹安排学生的专业认知实践、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及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建立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实现“双证”融通。

(4)坚持课程整体优化的原则,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要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行动领域及职业能力要求,将其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再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依据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调研烟台市及周边地区的电子信息类企业,根据专业岗位和岗位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确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烟台及周边地区电子信息行业的制造、服务、研发类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具备电子产品设计、测试、维护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安装、调试、技术支持等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主要有:(1)专业能力:能够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电子产品装配、安装、调试;能够设计电子产品电路,绘制电路图;能够对电子产品进行软件编程,实现其功能;能够完成电子产品pcb板等硬件设计;能够对电子产品进行售后维护和故障处理。(2)方法能力:具有制订工作计划与实施的组织能力;具有利用网络、文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通过自学获取新技术的能力与创新能力;具备评估自我及他人工作结果的能力;(3)社会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具有与客户沟通及协商的能力。

(三)電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确定的典型工作岗位及职业岗位要求

依据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区域内电子信息类企业调研情况进行分析,剖析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企业人才需求以及工作岗位设置情况,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召开专家研讨会,以确定本专业典型工作岗位群。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比较广,涵盖生产、维修、技术研发、质量控制等领域,其中主要面向岗位是电子产品生产服务企业的电子产品设计员、技术支持人员、产品工程师等,其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本专业组建了以校企事业单位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和校外资深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认真开展市场调研,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剖析电信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和工作任务,分析各种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工作项目为载体,解构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形成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项目教学,探索并形成了一套既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形成规律,又能满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由职场认知课程、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岗位实践课程五部分构成。将课程按岗位能力设置为公共课程平台、专业技术平台、专业技能平台、专业方向模块、专业拓展模块、人文素养模块、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模块。

完善以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训练为主线的“6.2.1”课程教学模式;全面推进并实施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改革,同时推进人文素质课程与技能拓展课程相结合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及职业资格认证工作,进一步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四个层次。其中目标体系职业能力目标、职业素质目标、职业证书目标等;内容体系包括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机构、规章制度、组织实施等;保障体系包括师资队伍、仪器设备等。

1.实践教学目标

本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进行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现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同时要体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

2.实践教学内容

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构建遵循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单项与综合相结合、教学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该体现职业能力梯次递进的原则,按照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教育贯穿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全过程。具体内容架构如下:

四、结束语

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迅速,随着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社会对高职人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课程与岗位之间的融合,使之更符合区域经济、行业发展和工作岗位等对电子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能力的本质及其学习模式[J].职教通讯,2007(1).

[2]李学锋.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1).

[3]韩宝如等.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2(6).

[4]李祖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3)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