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形成的原因及辅导措施

2017-09-27安晓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形成原因改善措施

安晓艳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近年来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有生理遗传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个体原因。从以上不同维度提出家庭、学校和大学生自身出发的辅导措施,希望对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有所帮助。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社交焦虑障碍;形成原因;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4

一、引言

大学生是一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渴望社会交往,希望尽早掌握社交的技巧。但现实情况是,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社交障碍,社交焦虑障碍不仅会给个体将来的学业、就业生活质量等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严重的还会发展成其它更严重的障碍,甚至导致自杀。因此系统的了解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相关影响因素就显得很迫切。

二、概念界定

(一)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在社会交往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状态;这些情绪状态是负面的、消极的;这些负面心理状态指向未来;产生这种不快体验的同时,伴有躯体的不适应感。几乎所有的人都经历过社交焦虑,但通常持续的时间短暂,对个体影响不大。

(二)社交焦虑障碍

社交焦虑障碍是指个体在社交场合或人前表演、操作时存在显著的、持续的担忧或恐惧,从而妨碍其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的一种心理障碍。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概括出了一些社交焦虑障碍者典型的情绪行为体验,但实际生活中,其表现形式更为多样。

(三)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

就大学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看,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延缓偿付期,正面临许多心理矛盾;高校扩招及产业结构的变化,使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这一切都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许多心理问题;大学阶段是由学校走向社会的准备期,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社交技巧不够,社会交往面比较窄,容易造成社交焦虑。

三、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一)生理遗传原因

父母的焦虑性格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或遗传到社交焦虑障碍患者身上,有行为抑制的父母更容易养育出有行为抑制的子女;母亲妊娠期使用药物或分娩时不顺利的情况也会很大程度上加大孩子患社交焦虑的几率;个体成长中身患疾病或经历身体创伤对焦虑情绪的产生也有影响。

(二)家庭原因

父母过于极端的教养方式,如过度保护或溺爱、冷淡或苛责、甚至精神躯体虐待等,导致社交焦虑障碍者个体无法培养独立能力或缺乏安全感;家庭经济水平低也是社交焦虑的一个影响因素,患者会有自卑感,自尊过于强烈也会疏远人群;家庭居住环境较封闭的学生从小社交机会少、社交技能差,这也可能是社交焦虑障碍影响因素之一。

(三)社会原因

青春期以后,个体除了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外,还发展出了新的关系。大学时期,同伴是大学生重要的依恋对象,良好的同伴依恋关系也成为情感支持的重要来源,扮演“安全基地”的角色等,对个体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有重要作用。

(四)个体原因

具有敏感、内向、多疑、胆小、孤僻气质类型的个体具有先天的焦虑易感性,更容易在后天的创伤事件促发下产生社交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的个体特别担心自己在人际交往情境中的表现,担心由此而招致他人的负面评价,有学者指出这种担心的实质即是不自信,对自己胜任人际交往情境的能力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也表现为对自己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缺乏悦纳。

四、辅导措施

(一)重视亲子关系的培养

父母要维持良好稳定的亲子关系、避免安全的依恋关系中断。大学生不论何时遇到困难,父母都应尽力随时提供开放的沟通和持续充分的情感支持。大学生与父母的牢固的情感联结是他们心理能力发展的基础,只有感受到父母永远是自己的安全基地,他们才可能勇敢地进行职业探索和人际探索。

(二)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

对于因同伴关系严重失调而导致的社交焦虑障碍的大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善。

1.团体心理辅导;在团体心理辅导中,通过开展一系列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同伴关系的活动,如团体成员间相互结识、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容纳他人和赞赏他人、角色扮演等,可以使团体成员从三方面得到改善。

2.朋辈辅导;通过挑选合适的学生作为朋辈辅导员,并对其进行训练和督导,使他们对朋辈发挥正面的影响;朋辈辅导员透过帮助别人的历程,不但能够协助朋辈解决他们的困难,更能增强对自我的认识,从而实践“助人助己”的精神,促进自我成长。

(三)進行大学生就业指导

1.一年级将就业指导与入学教育和职业介绍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要求和社会地位,帮助学生初步确立成长目标和发展方向;

2.二三年级着重加强专业教育、思想教育以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打好专业基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并适当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招聘会,使学生对就业市场有一个感性认识,增强择业意识;

3.帮助四年级学生分析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政策,同时进行择业方法、择业技巧等具体求职知识的教育,提供就业信息服务,进行模拟面试等,帮助学生成功地找好第一份工作。

4.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特别注意端正学生择业心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从而让大学生正确分析自我能力,认识就业现状,了解就业形式,扩展自身能力,减轻就业带来的压力。

(四)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心理素质

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和外部环境,改变这种不良的认知,对社交活动赋予积极的意义。

1.高校需营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环境;高校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强化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走出社交焦虑障碍的阴影。

2.大学生要全面客观的评价自己;要让大学生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挖掘自己的闪光点、才能和潜力,客观的剖析自己,作比较正确的自我评价。

引起大学生社交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自身方面的原因,还有各种外界因素。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对有社交焦虑障碍的学生,分析导致个体社交焦虑障碍的主要原因,积极引导。

[参考文献]

[1]刘春梅.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7.

[2]李波,钟杰,钱铭怡.大学生社交焦虑易感性的回归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 (17), 109-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形成原因改善措施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分析
新形势下提升供电所供电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谈当前农机具存放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中职学生学习现状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