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改下教学误区的措施浅谈
2017-09-27齐亚杰
【摘要】教育改革要从基础教育做起,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整个基础教育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特别是基础教育中的小学教育。然而我们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小学新课改下教学中的一些误区。本文在小学数学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主要就小学数学新课改下教学误区的措施进行浅谈。
【关键词】小学数学 ; 新课改 ; 教学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61-01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爱动手勤思考的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也是小学教育率先践行新课改试验的重要学科之一,从中既可以看到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数学在教学方面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但在新教学的探索中也凸显出了一些不足,走入了一些误区。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新课改中的具体教学实践对一些误区的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与方法。
一、小学教学新课改下教学误区的集体措施的表现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过于放大,忽视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我们都知道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一切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改以往应试教育中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的现象。这固然是新课改的一个正确方向,是在教育领域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符合“使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但是,一味地强调、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就会出现一些教学误区。比如在数学的教学中,一些学校的数学老师在一些数学难点重点的教学中,由于大部分的学生都反应觉得难,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于是这些老师就在“一切以学生为主”的口号下,理直气壮地避开了这些教学内容,既顺应了学生的要求,自己也落得一身轻松,何乐而不为?这明显是错误的,它错误地理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内涵,同时又忽视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这些老师应该在发现学生出现学习难点时及时采用新方法新途径来达到教学这些内容的目的,而不是避开这些内容。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是指数学教学的模式、方法等要围绕学生的智力的充分发展来展开,而老师在整个教学中处于主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引导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
(二)教学重形式主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知识教育得不到培养和训练
在新课标的教育改革下,无论是高中、初中,还是小学教育,都提出了许多教育的新理念,提倡许多教学的新方法和教学新模式,这些方法模式是值得运用到新课标的教学当中的,特别是小学数学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但是凡事都应该有个度,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就成了重形式主义。例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些老师一开始就强调要如何应用新的学习方法,以前的那些一定不再适用了,然后就是大谈特谈数学的学习方法,每节课都谈一下自己的教学模式方式等,或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虽然能运用到新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数学的趣味游戏,但是有时一节课就只是做游戏,而忘了做游戏的目的——为了教学,学生收获了许多的笑声,却没有学到任何知识,试想一个学期有大半的课都是这样的形式,那还会学到多少知识啊。显然的,老师并不懂得利用这些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新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是把它当成一种形式,表面上看学生很快乐地在学习,其实却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内容。
(三)老师同学的合作交流没有能落实到具体的知识内容上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是新课改的又一重要目标和主要方向,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要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才能在以后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加强老师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是新课改后各学科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其具有探究性、实践性强的特点,特别适合分学习小组的学习模式。但是一些学校虽然分了学习小组,老师也经常深入学生当中交流,然而并不能发挥这些小组的作用。比如在课堂上,老师让各个小组讨论交流,但是最活跃的,老师最爱提问的,往往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并没有调动起成绩差的学生的积极性,更沒有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此外,一些学习小组在课后并没有积极去完成老师的学习探究任务,而是打着学习小组的幌子一起去做些无学习无关的事。究其原因,是在分组时没有合理有效地分,从而使同学的合作交流没有能落实到具体的知识内容上。
二、小学教学新课改下教学误区的改进措施
(一)正确认识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的具体内涵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同时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老师主导作用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正确认识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具体内涵。
(二)要把教学的创新方式与知识教育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情境教学法,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难点重点,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其中,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但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不能因情境教学而只是单纯的情境,而没有落实具体知识点。
(三)老师要重视数学学习小组的作用
出现小组的合作交流没有能落实到具体的知识内容上的情况原因主要是老师没有重视学习小组的作用,认为小学生年纪小,合作学习探究能力差,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有重视学习小组的分组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胡乱分组,造成小组实力参差不平的情况,也就没有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所以老师要重视数学学习小组的作用,通过这种形式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卜玉婵.试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误区[J].空中英语教室·校本教研.2012(03)
[2]余志君,张培芬.在浮华的背后——浅议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教学误区[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7(02)
[3]苏松山.莫让气氛流于形式——谈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两点误区[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01)
作者简介:齐亚杰(1973.3-),女,吉林省四平市人,小学一级教师,东北师范大学专科,现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