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误区与策略

2017-09-27黄敬师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误区素养教材

黄敬师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总是还存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区:把信息技术课认为是电脑课,缩小了教学范畴;过分强调教材的教学内容,既脱离现实,也难于与时俱进;片面夸大网络的毒害作用,影响学生的视野开阔和创造力培养;技术传授成为教学目标,没有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当作独立的学科教学,缺乏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因此,转变信息技术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势在必行。

【关键字】信息技术 教学 误区

· 【中图分类号】G434

当今的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及其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信息技术也随之成为中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在蓬勃发展,各地区、各学校都试图加快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以适应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然而由于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配套的教学设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师生在思想上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时常使信息技术的教学进入了一些误区。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将面临的重要改革课题,本文就针对此现象,谈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一、把信息技术课认为是电脑课,缩小教学范畴

信息技术课作为学校教育的课程,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教师也好、学生也罢,都还是习惯把信息技术课说成是电脑课,学校课程表或上级的有些文件也常把“信息技术”改写成是“电脑”。电脑课嘛,无非就是把学生带到电脑室,学习Office的基本操作,学习Photoshop、Flash做图形图像的处理,更深一点就是学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如VB等。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学,先不说培养学生的什么素养,就仅拿教学条件来说,大部分山区的配套教学设施都不是尽人所意,所以组织教学较为困难,课程难于开展。这也许正是有些偏远山区的学校放弃信息技术教学的缘故吧,使得山区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僵局”危机。

实际上,在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学习Office的基本操作,学习Photoshop、Flash做图形图像的处理”,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的教学范畴远大于电脑的内涵。如必修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它并没有教我们学习电脑知识,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实例,从中归纳和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并让学生围绕主题内容通过探究活动来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从而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学习生活方面的影响。这样的教学内容,我们既可以摆脱教学条件的限制,又丰富了信息技术的教学内涵,走出了长期以来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电脑课的误区。

二、过分强调教材的教学内容,脱离现实,难于与时俱进

国家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制订了教材。所谓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正因为如此,有些信息技术教师就把教材当作法宝,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产物”,不论用什么方式和方法,都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这是对信息技术教学认识不够深刻的典型表征,把教材当成是死板板的教条。我们要知道,教材的编写是面向大众的,有些实例、素材难免会较为陈旧,不够切合实际,在组织形式上也还存在一些不够适合地方逻辑的习惯等,使学生觉得教材中有部分内容要不是在“炒旧饭”就是在“讲天书”,枯燥无味,调动不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精思宜放胆,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大胆放开手脚,在不离背教材原理的前提下,尽可能举些现实中的实例,或是当前社会上的热点、焦点的话题,这样既帮助了学生增长了见识,丰富了情感,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必修一第二章教材展示的“爱鸟报”,当然其目的是通过这些素材来归纳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借此培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这本是一个很好的题材,但作为一些山区来说,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对爱鸟的题材难于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自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试想,我们原教材上的素材改为今天大家都在关注的“H7N9流感”的题材,这样既没有离背教材的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又使学生认识“H7N9流感”的症状、防治等常识,有益于自己的健康,何乐而不为?同样第三章第三节《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教学,我们把教材中所选用的“革命先驱孙中山”的素材改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的素材,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吧。

三、片面夸大网络的毒害作用,影响学生的视野开阔和创造力培养

网络是资源共享,是零距离,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一种新型的工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智慧结晶。但由于频繁出现学生上网成瘾、虚度年华的现象,加之色情、暴力、诈骗等网络犯罪的报导层出不穷,使得一些家长和教师都片面地认为网络就是污秽,是毒害学生的工具。有些学校,无时不刻都在教育学生要远离网络,甚至把抵制学生上网作为一项制度,狠抓不放。他们只看到学生上网浏览网页,忽视了网络里隐藏的丰富信息资源。学生通过网络,看到钓鱼岛的危机升级,了解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也感受到了中国作为一个强国的伟大崛起……他们只看到学生上网就是看视频,玩游戏,虚度光阴,而否认了网络是能使学生从朦胧的想象变成鲜明逼真的多媒体界面,利用强大的软件提供各种工具,使学能最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学生通过网络文化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力量,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有效地激发学习过程的创新意识。所以信息技术是中学的必修课程,网络不能简单看成是学生的毒害。

当然,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要时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道德、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信息观,才能使信息技术课真正成为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课程。

四、技术传授成了教学目标,没有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倾向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容易使一些教师片面在追求技术的传授,把技术学习变成了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谁的技术内容讲得多,谁的学生作品做得好,谁的教学效果就好。这也许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误区。与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相比,技术应是第二位,浅层次的。大家可以设想,在知识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新科技产品日新月异,有经验的老师就会发现,以前有很多认为是很优秀的软件,今天还是要被淘汰,如DOS系统不是就被Windows取代了吗?但不论产品怎么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这便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更要教会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正确理解、判断、评价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即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

所以信息技术是一门更具有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前瞻性等特点的课程。戴尔公司的董事长迈克尔·戴尔也这样说:“其实PC和网络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我们学习信息技术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获取更多、更及时的信息,并不是培养机械的电脑操作高手。

五、把信息技术当作独立的学科教学,缺乏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由于受到“學科本位”思想的影响,且信息技术又是非高考科目,所以在很多师生看来,信息技术与其它高考学科是格格不入的,属于“副科”。所以也就自然地忽视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联系,没有把信息技术课融会到各科教学的相关方面,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又一大误区,也是信息技术在有些地区难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像这样的教师没有深刻领会信息技术课的真正内涵,没有理解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渗透整合作用。放弃了信息技术是为其它学科更好地获取信息从而帮助学生学好各学科知识工具作用。按教材讲授了Word的自选图形工具,却不会让学生绘制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学习了Flash,却制作不出生物学中的有丝分裂动画;认真考究Photoshop的操作,却遗忘了品味美学中的多少精华……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还不够,片面传授知识,缺乏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学在教学中的局限性。

信息技术教学虽然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配套教学设施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思想上出现或这或那的误区,因此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深感任重而道远。结合地方实际,转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加深对信息技术教育根本目的的认识,寻找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探索适合地方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造就一批高素养的人才,必定是每位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的共同愿望。

参考文献:

[1]邬家炜,信息技术教育实用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叶澜、杨小微,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误区素养教材
教材精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