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新思路

2017-09-27郭雁飞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

郭雁飞

摘要:作为一门以实验以及实例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无疑具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因此,想要学好这样的学科,运用我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的灌输模式教育是不行的。所以,新课改下的生物学科的教与学必须化教师主动为学生主动,让学生在不停地实践以及自主探究式学习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求实的态度,同时,也能够培养出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以及强烈的创新意识,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有关能力的培养目标,也是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基础。

一、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迷人的生物界、神奇的生命现象、诱人的科学前景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些在我们看来顺理成章的事情,在学生眼里觉得高深莫测,经常提出有趣的问题。教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耐心地、通俗易懂地加以解释,同时表扬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鼓励他们再接再励,使学生为自己的独到观点和看法感到光荣和自豪。生物课上有各种模型、标本、挂图等,生物更是一门探究课,有很多活动和实验。如:“蚂蚁的觅食行为”实验,我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独立完成时,学生饶有兴致地操作。如此学生既调动了主动性,得出了确切结论,又培养了实验探究能力。再如:在学习感觉器官的知识时结合近视眼的成因及预防;在学习骨胳的知识时让学生理解坚持正确的坐姿,保护脊柱的道理;在呼吸系统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理解吸烟的危害等。

二、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在生物学探究活动中,老师提倡不同的选择(如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论,或不同的解释,只要符合事实的,都应受到鼓励。例如食品安全的教学。我提前组织学生从报纸中搜集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安排学生询问家长或通过洗菜等活动寻找答案,并让每个学生带回一个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罐等。在课堂上,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表达了自己对食品安全的看法和做法。我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影响到食品的安全”,并指导学生观察包装盒或包装罐,教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防腐剂、色素、香精,使学生认识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什么是绿色食品”,我让学生阅读课本并举例说说自己的想法。通过一系列分析、讨论、交流,学生深深地认识到:防治环境污染才能做到食品安全。在本节教学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注重小组间的合作交流

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小组间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选择已经得到众多专家学者、一线师生的肯定与赞同,但是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初中生物学科当然也概莫能外。而笔者以为,要使我们的生物课堂在小组合作中取得实效,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是小组成员的组成,不仅仅要注重整体学习成绩情况,更要考虑到其在生物学科方面的知识区别;其次,小组的合作交流一定要做到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绝对不能允许有成绩优异的学生侃侃而谈,成绩较差的学生点头称是的情况发生;再次,我们要尽力发掘中等层次、低等层次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主动意识,捕捉其在交流过程中的闪光点,紧抓不放,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点燃他们学习的希望,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与自尊心;最后就是我们的交流方式不要仅仅限于课堂交流之上,对于一些生物方面需要探讨的东西,在行进的路上、吃饭时主张学生都能积极进行交流,只有这样学生的合作交流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以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是各种各样的。作为生物教师如果能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设置问题情境,更能使学生感到生物学离我们并不遥远,生物学就在我们身边。在学习“食物的消化”时问:经过充分咀嚼后,人口的馒头和米饭为何会变甜?在学习“血液”时问:医生诊断某些疾病时为何常常对病人的血液进行化验?皮肤被小刀划破而流血为什么不久就会自然止血?这样将课堂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究,有效地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的生活中,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在知识的“消费”过程中进行创新。同时这些开放性问题还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水平较高的学生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这样不但能使他们保持学习生物学的热情,而且使他们对身边发生的生物现象进行不断探究的良好习惯,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三、学生学习的反馈——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教学的预期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是否认同,教学过程中是否要根据情况改变……这一切都要从教学反馈中找到答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还是多以直观形象为主的,抽象的、综合的、理解性强的知识对初中生来说一般都是较难的。

再如,如果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也像体细胞一样,那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会增加一倍,其发育成的子代新个体所有的细胞中染色体都成倍增加。如果他们继续繁衍后代,其结果又会怎样?但事实并非这样,通过显微鏡观察,亲子代间体细胞数目都是一致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些问题,如果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这些问题还是不明白,教师就要针对反馈情况加以适当引导,也可借助视频、课件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果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性的评价,没有必要的反馈和对反馈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那样的有效性则是有些不真实了。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加强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实验和标本的有效应用是新课改相关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而针对实验和标本应用有效性增强的教师指导、过程管控和相关教学内容环节的组合进行有效的改善,将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并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薇. 探究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廖广婷,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2(3)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