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数学中的实践探讨

2017-09-27黄雅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9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中职数学

黄雅娟

摘要:从中职数学教学特点和目标出发, 就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展开探讨, 归纳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实施环节。

关键词: 中职数学 信息化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 同課多轮

【分类号】G633.6;G434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教师应更新观念,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计算机、 互联网等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努力推进现代信息化教学”。 因此, 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教育模式, 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 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 课程整合技术等手段, 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创设符合学习主题的学习情境, 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设计新颖的教学结构, 最终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二、 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环节

结合中职生数学基础薄弱、 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 我们主要运用 “同课异构”、 “同课多轮” 进行中职数学教学设计, 总结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促进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 “功能”。

1. 对中职数学课堂运用 “同课异构” 的教学设计进行

比较性探讨, 解决 “要不要用” 和 “什么时机用” 的问题。精心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必须在教学设计上多花精力, 认真准备。 同一课采用两种乃至多种设计,有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设计, 有的只用传统媒体进行设计;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设计, 时机和目的也不尽相同。 研讨中侧重于对异构的优劣进行比较性探究。 例如,

在 《正弦型函数图像变换》 教学中, 要让学生掌握参数变化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我们设计了两节课: 一节课设计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模式, 教师通过传统的作图方式, 让学生观察参数变化对图像的影响, 得出结论; 另一节课设计用几何画板软件, 通过设置不同的数据, 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参数的变化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从而得出结论。异构的两节课上完后, 大家普遍感受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第一, 图像清晰, 节省作图时间, 有利于学生辨析和思考; 第二, 学生兴趣浓厚, 学习主动性加强,探求问题解决的欲望高。 如果只用传统方法设计则显得平淡, 效果一般, 而且教师作图比较费时,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太少, 过于仓促。 经过多次 “同课异构” 的研讨后, 大家一致认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设计中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必须将其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 而运用时机则要根据课题、 课型、 课时及中职生特点而定。

2. 对中职数学课堂运用 “同课多轮” 的教学设计进行

连续性探讨, 解决 “怎样用才有效” 的问题。这里的“有效”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有效果, 发挥了它的功能优势; 二是有效率, 发挥功能优势所需的代价不大。 因此,要解决 “有效” 问题, 就要探讨它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能发挥哪些功能和优势, 怎样用最少的代价发挥最多的功能。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运用了 “同课多轮 ” 的教学设计 。“同课多轮” 指一位教师在教学某一章节时, 经历多轮研讨, 不断修改完善, 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各种功能。可采用四轮的设计, 第一轮: 执教者独立钻研教材, 设计教学过程,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内容, 同时掌握运用时机; 第二轮: 执教者上演示课, 课题组成员针对公开课内容进行研讨, 提出意见和建议, 修改设计方案, 包括课件中生活实例的引入怎样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 运用时机的选择等, 从而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激趣功能, 保证课堂的有效教学; 第三轮: 执教者在平行班先按修改后的方案授课, 课后反思并请听课者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形成第二次修改方案; 第四轮: 执教者在本班按第二次修改后的方案施教, 课后进行反思, 由听课者进行研究性评价, 形成研讨后的共识,而后整理较成功的教学设计, 供推广迁移。 同课多轮研讨的优势在于既发挥执教者的个人智慧, 又凝聚了备课组的有益经验。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 按照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 “适时、 适当和适量” 原则制作课件, 既有利于推广迁移, 又有利于执教者和备课组成员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专业成长。

3. “同课异构” 与 “同课多轮” 的教学设计课交互,进行综合性探讨, 解决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有效教学遵循的原则问题。 通过上述两个环节的实施, 教师在深入反思和研讨中开始将问题聚焦到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日益引起教师的重视, 势必涉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以及发挥相应的功能。 因此, “功能” 与“原则” 也成为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交替运用 “同课异构” 的教学设计与 “同课多轮” 的教学设计进行综合性探讨, 初步总结出中职数学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的几个 “功能”: ① 激趣功能, 即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图文声像并茂, 直观形象, 克服抽象, 多感官刺激, 调动学习积极性; ② 质疑功能, 即提供信息, 引发质疑, 针对性强, 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③ 启思功能, 即启迪思维, 引发思考, 虚拟现实, 突破视觉局限, 再现事物本原; ④ 互动功能, 即师生、 生生及时交互, 及时反馈, 益于学生参与, 师生互动; ⑤ 演示功能,即各种操作, 提供示范, 动态模拟过程, 有效呈现重点、难点; ⑥ 增效功能, 即增大教学容量, 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课堂效益。

总之,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要充分重视中职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培养观察方法和观察能力。 发挥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吴翠兰. 试论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2(06)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中职数学
高职现代设计史信息化教学设计探析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浅谈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下现代交换网课程的设计理念
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学习情境设计探究
探究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