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赏析与小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2017-09-27盛静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2期
关键词:吟诵创作背景

盛静波

摘要:把小学课堂教学与“唐诗”这一传统文化密切结合起来,意在从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轻松和生动起来。使学生对唐诗的理解与课堂教学有效的结合。

关键词:唐诗教学、感悟诗词、创作背景、吟诵。

【中图分类号】G623.3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文化,而“唐诗”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唐诗”高度的思想艺术和文化底蕴,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从事小学教育27年,我深深地感悟到:唐诗的情感意蕴,已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我的情操,提高了我的素质。

一、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该诗的写作背景。

这一点看似简单,却十分重要而又容易被忽略。因为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倾向,以及该诗的创作背景,才能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内函,从而进入较深层次的理解。如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不了解杜甫的经历,不知道他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热爱的情感,不理解人民的喜怒哀乐时刻牵挂着他心魂的话,就很容易把这首诗理解成一般性喜爱春雨的作品。在本诗中,杜甫对春雨的喜爱,是出于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因为好的春雨能滋润禾苗生长,能带来好的收成,让百姓吃饱饭,过好日子。因此诗人一开篇就以喜爱的口吻赞之为“好雨”,说其下的“知时节”。他的心、他的情、他对事物的喜怒哀乐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前提的。了解了杜甫的生平思想,不但能透过字面意思,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而且能在感受其对祖国和人民热血情怀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渐渐地萌生爱国爱民的情感,并融化为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

二、感悟诗词情感意蕴,吟诵使之融为素质。由一般的“读”逐渐进入到“吟诵”。这样才能感受到作品中那犹如人体内流淌着的血液一样的“情”,感悟到如人的灵魂般的“蕴”。在经常地、多篇目地、反复吟诵“唐诗”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也培养了素质。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自己真的“雅”了点,“儒”了些。 随着“唐诗”的感受、感染、感悟及民族情感蕴蓄的加深,特别是更高层次的民族情感素质就渐渐地培养出来了。随之而来的是,所培养出来的文化素质将释放为我们的能量,获得意想不到的人文效应和经济效益。

三、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中安排教学内容必须考虑到两条规律:一是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实践证明,对学生完全是陌生的内容,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二是教学内容必须能给学生以某种新的知识。学生早已透彻理解的内容,也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此,我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当善于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讲授某些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的体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激发起来。

四、把对唐诗的理解与语文课相结合。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看,许多教师对唐诗的教学还停留在单一的技巧层面,只将一首诗的内容作为简单的课文呈现给学生,尚未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唐诗的欣赏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应用好的话能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更能增强对古诗的理解;应用不好的话将会造成教学低效,甚至是负效。因此我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一线教学开展实践与研究。例如在讲到“朋友”这一板块时,我们可以借机学习唐代李白的《赠汪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又如讲到“感恩”时,学习陆游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告诉学生要学会感恩,做一個心中有爱的人。

五、综合实践课与唐诗的紧密联系。

教师要结合各学科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综合实践课中,我们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可以带领他们学习汉乐府古辞《长歌行》。诗中借园中葵春天茂盛秋天衰败的形象,来比喻人生少壮时的美好和老大时的凄惨;以及用河水东流不返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不会为一个人而留住。让孩子们知道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谰,生机勃勃,活力无限。教师要善于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引发群体的思想碰撞,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要及时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反思教学行为,营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只有这样,师生才能释放出生命的活力,闪耀出智慧的光芒,飞扬起自主的个性。课堂也就尽然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顾长明. “做中学”课堂教学中拓展延伸的方法[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1(05)

[2] 钱士宽. 《唐诗宋词选读》课后练习教学实践与构想[J]. 中学语文教学. 2011(02)

[3] 陶红玉. 重新组合别样精彩——以《唐诗宋词选读》为例谈选修教材的二度开发[J]. 语文学刊. 2009(16)

[4] 肖翊东. 以“问题探究”激活我们的课堂——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之思考[J]. 中学教学参考. 2009(21)

[5] 钟秀玲. 涵泳工夫兴味长——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摭谈[J]. 科技信息. 2009(13)

[6] 黄琳娜,于海博,谢德银,刘霞.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让唐诗宋词靓起来[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吟诵创作背景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从“意会”走向“言传”
八年级古诗文诵读教学对学生情操的培养策略探析
小学高段语文语感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