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特色鲜明的技工院校“双师型”语文教师
2017-09-27包静斐
包静斐
摘要:基于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呼唤“双师型”语文教师,本文围绕建设技工院校建设“双师型”语文教师的重要性、必要性,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设途径,并就如何体现“双师型”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提出若干教学策略,并在阐述过程中穿插了实践教学案例,为技工院校语文师资建设构想和课堂教学作了积极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技工院校 双师型语文教师
【分类号】G715.1
技工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因此,各院校引进和培养了大批“双师型”专业实习实训教师,这既是实际专业教学的需求,也是衡量一个技工院校师资水平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从来没有被放在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的文化教育领域内,笔者认为,根据《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2010)的要求,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具有和专业、职业不能脱离的情况,近几年提出“专业渗透”、“专业对接”、“专业嵌入式教学”等教学策略,都深深体现着为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生活的实际、提高职业发展需要的人文素养、重视职业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植根社会、面向职业的特点,因此,基于这种培养目标,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呼唤“双师型”语文教师。
一、“双师型”语文教师是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
现今技工院校语文教师多数是未经过职业教育直接从高校中文系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没有经过职业教育学习的“他们”,“大多教学科目单一,职业技能较差,照搬中学或大学中理论教学的模式,忽视职技教育的职业性。” 如此一来,就无法适应当今时代对职技教育的需求,虽然语文是一门基础文化课,看似中文系或相关专业的高材生教技校生已绰绰有余,但技工院校基础教育的特殊性决定,语文教师若不了解培养对象将来从事的工作环境和从事者的能力要求,孤立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对接,强调语文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忽视最为重要的应用性的话,这就不是理想的技工院校语文教师。因为,他与职技教育要求不相適应,其结果就是丧失技校语文的特色性,丧失其在学校学科中的存在价值。因此,技工院校语文教师需要花大时间工夫和精力心血来拓宽专业面,了解学校各专业的特性和学生就业方向,并以此为指导,作出教学调整,使所教语文既具共性,又具个性,还能有针对专业、针对学生的针对性,上出有专业特色的、有职业特色的语文课,故培养“双师型”语文课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如何建设特色鲜明的技工院校“双师型”语文教师队伍
1、语文教师学习1-2门所教专业相关技能。
技工院校语文教师的业务能力起码具备二个方面:本学科的知识能力和所教专业的相关知识要素,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实现语文与各专业的融合,才能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才能为学校培养目标提供相符合的教学保证。为此,语文教师有必要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对执教学生的专业(至少是专业群大类)、岗位群语文能力的需求度把握准确,并体现在教学目标与进度安排、教学内容与策略选择、教学考评与反馈渠道等诸方面,让语文教学向专业化、职业化双轨制方向发展。
2、语文教师深入专业,共同把握专业脉搏。
技校的语文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所教专业,为自身语文教学注入可发展、与办学性质相符合的教学生命力,在不断搜集各类专业的新知识、新导向中,在不断变通语文教学内容和策略中,将语文课上得“下接地气,上接人气”。目前,已有职技学校采取语文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相互融合的编制思路,他们把语文课教师编入专业系室,一起参与专业的各项活动,使他们感受专业课教学特点。因此,语文老师得以有机会尽可能了解所教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所在专业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从而更明确该专业的语文课上到什么样的程度,教哪些内容才“够用”,要知道,“教什么”远比“怎么教”重要得多。
3、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师“结对”,互帮互学。
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师不应各自为阵,在学校培养的最终目标上,文化和专业是综合的,相融的,不可分割的,因此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也不是两个独立的群体。如若他们一起带学生下企业,了解市场人才需求,编写体现职场语文能力的校本教材,共同搭建新的课程体系,是种极有意义的教学开拓,甚至是场教学变革。
4、课程融合,讲授“应用型”语文课。若教学的语文课与将来从事的相关岗位语文能力有距离,或“学无所用”的话,那就很难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持久动力。技工教育是“就业型”的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需要应用型的教学方法。笔者通过案例搜索,考察了解,建议在语文课上可以深度打破学科体系,上“应用型”的语文课: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从职场岗位要求出发,从整体办学效益出发,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出发,变纵向的学科体系为以职场能力为核心的横向课程综合结构体系,建立以技能递进为顺序、以技能及相关文化和职业道德为横向结构的模块教学体系。比如,我们把语文课上到实习实训室,上到了学生下厂的企业。这样的语文课,目标指向明确,任务锁定清晰,内容实在可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质量也就会有所提高。
5、选编一套适合的校本教材。技工学校的语文教材,既有用传统的技、专、职统编教材,也有为了帮助学生升学,采用普高教材、成人高考专用教材(高教版、人教版都有),教材种类繁多,给各校教学执行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茫然及教学质量评价的难度。2010年颁发了《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在吸收课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技工教育的实际需要及趋势,部里编写了《语文(第五版)》(上下册),上册以阅读教学为主辅以语文综合训练,下册引进应用语文、生活语文新理念,着重开展针对学生应用文能力的教学。从使用的情况来看,上册教材执行力度较好,但下册教材受升学影响、课时安排和教师观念等影响,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疏密间恰恰缺失了技校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缺少语文技能的实用训练和习得,对于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技工院校来讲,是种教学价值的丧失。这一现状并不是理想的语文教材使用情况,笔者建议,在统编教材的使用下(必修A),按专业群和年级段,灵活配套校本教材(选修B),设置模块化分向教学(特色自选C),实现教材使用的“本土化”,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比如 “A十B”、“A +B +C”、 “B+C” 等等,可以有多种不同组合方式。在C模块中,无论是选文、口语写作训练都有意向专业类别靠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