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发展现状
2017-09-27易磊
易磊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地位日益提高,这是由国内外大环境影响、国家教育政策的导向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具有的特性所决定.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汲取世界文化之精华,稳步走向世界,高校体育教育这一环节必不可少。文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其深远意义。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等学校;教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4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则更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绚丽多彩的明珠。民族传统体育是对具有各民族特色的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华夏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灿烂的中华文化,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醇厚的文化滋养。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记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有近700项,汉民族项目已有300余项。如此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改造和推介,不仅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当代义务,而且具有繁荣世界体育文化,造福于人类的历史重任。目前在我国各高校中开展较为广泛、影响较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其主要有:武术、舞龙舞狮、导引(养身功法)、摔跤、毽球、围棋、象棋、千秋、跳绳、拔河、放风筝、跳竹排等等。
由于西方奧林匹克强势对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冲击,百余年来,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保持着一种强劲的势头。如今当我们走进今天的运动场地,放眼望去,源自其他民族的体育项目色彩斑斓、争奇斗艳,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却身影稀疏,前景令人担忧。我们并不否认西方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警惕其对于其他民族文化的冲击与挤压。正如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一样,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起源、地域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所形成的体育文化也必定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我们主张,不同民族、不同形态的体育文化之间要互相尊重,加强对话,减少偏见和冲突,促进交流与合作。
如今高校体育课程正由篮球、足球、健美操等这些“洋体育”唱主角。虽然目前全国众多的高校体育均把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考核之中。但是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学校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主渠道,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丰富高校体育课的内容,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当前如何让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发展中走出困境?
一、重视学科建设,突出健康第一
要改变过去高校体育教学一味追求以竞技为中心的体育教材为主、采用专业式的教学方式、统一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的状况。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一笔文化财富必须利用教育来聚敛。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原始体育形态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
二、面对高校实际,培养合格师资
体育院校是高校体育教师哺育成长的“母体”,其教学体系直接影响师资队伍的水平和质量的优劣,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新颖的学科,其教学内容、理论传授和课程设置要适用现代体育发展和需求。师资则可由国家教育部、省市教委委托各大体育院校,依据目前高校体育实际师资情况,有计划创造各种条件,根据所需举办各类民族传统体育高校师资培训班,不仅从技术技能上掌握各类项目,还须从理论上注重科学研究,深入学术探讨,从而培养一大批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合格师资队伍。
三、创编特色教材,注重理论传授
配备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教材,既是每位体育教师的必备的工具,也是学生掌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技术和锻炼知识的向导。有无教材不仅影响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工作,同时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结合有着较大的作用。因而编写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教材,对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深运的意义。
四、择优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多样
要使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更具特色,使其充满吸引力,就必须拓宽教学内容,选择内容上既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要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特点,有利于自我健身锻炼,还须兼顾到有益于今后终生增强体质的实用价值高、易于开展的项目,要培养学生对内容的兴趣爱好,需要教师组织教学灵活多样,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发动学生会组织武术协会、保健功法运动队,专门培养一批批民族传统体育的骨干队伍,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协会锻炼、运动队训练。有条件的高校,可每年举行一次校民族传统体育节或传统体育保健运动会,从而提高族传统体育运动水平。
五、动用现代手段,采用各类教法
要注重教法的研究,继承优良传统教法和应用现代教法相结合来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深入理解掌握是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要在继承优良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引进一系列有关现代科学锻炼身体教法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突出将自我锻炼、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三自能力培养移植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领域之中。
高等学校是当今实施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其中不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被各类学校体育引进和采纳并深受喜欢。特别象已经由传统的娱乐性走向了今天集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为一体的舞龙舞狮运动,现在正在经由民间到社团再到高校,大有与武术并驾齐驱之势。由此可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应该走出西方体育运动的思维定势和实践范式,回归到固有的文化发展轨道中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合理地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体育文化,使其成为当代先进文化的一部分,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让高校这块沃土使这朵民族体育之花开得更艳丽些。
我们相信,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能够为世界体育的发展带来新生与希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将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小明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学报 2002.12
[2]曾于久.民族传统体育概论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
[3]胡小明.民族体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2
[4]栾桂芝. 民族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堂 中国学校体育,1998
[5]蔡知忠.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几点思考 体育学刊,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