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发式课堂教学

2017-09-27郝建秀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开放式问题课堂教学

郝建秀

〖摘要〗 语文与人类文化生活活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为了适应当今教育教学实际和新课程教学理论的发展,把语文教学从封闭的模式中解脱出来,使它成为一种开放的、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本文主要介绍了语文教学中开放式课堂教学的认识。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开放式 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4.21

随着时代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也逐渐在加快。关于语文,张鸿基先生这样讲过:“语文这个工具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产物,它的发展与完善体现着人类文化进步的过程,所以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这段话不仅阐明了语文的本质,还道出了这样一层意味:语文与人类文化生活活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成为一种开放的、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老师要做好备课工作,积极进行激发引导,要积极创造良好、宽松和谐、有利于教学的氛围,课堂教学往往和课外的生活联系起来,甚至于直接延伸到课外实践,也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成果。就这种新的教学思想,我有一点简浅的认识:

一、对课文的认识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对课文的教学是“就课论课”,为学习课文而教学,把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孤立的学问而研究,学生实际获得的不过是一些书本理论而已,并不能应用,这完全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一些专家提出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的觀点,摆脱了课文的束缚,从书本之外看课文,自然很有见地。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学从书本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使孤立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使单纯的课文知识与语文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这样,我们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训练场地、交流场所与用武之地。通过课文的“例子”作用,结合学生实际,与课文之外的知识与思想连接,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课文,而且是语文的运用能力、文学的欣赏能力及丰富的思想。课堂教学呈现一种开放的体系,冲破课文的藩篱,给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正如刘国正先生说:“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而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同。”以罗方荣老师教学《人类的语言》为例,教师在课堂前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影视作品欣赏和社会用语调查中,收集变化无穷的语言现象的例子,课堂上讲析人类语言的特点,“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时,教学从课本中走出来,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发现的变化无穷的语言现象,结果学生探讨的非常热烈,列举了许多非常精彩的语言事例。有同学把“不可随处大小便”化为“小处不可随便”,表达的意境很开阔,有同学把“有人无事做”变化成“有事无人做”,具有了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而后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了课文,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了语言的特点后,趁热打铁 问同学们“一夜”和“一晚上”两种表达方法的优劣,引发了同学们兴趣盎然的辩论,再经过老师评价,并让学生把争议内容整理或小练笔,让学生自然地掌握了比较的写作方法,学生在交流中积累了知识,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把课文学习与社会相结合的意识,使人觉得课堂不再是孤立的空间和两三页的课文,而是开放的学习进程中的一个知识集散地。

二、关注教学环节的设计,丰富教学情景

在小学生的心灵深处,有着和童话、游戏、儿歌亲密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手段进行充分地挖掘,增强现实学习的情趣和乐趣。游戏与小学生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应当课堂上营造游戏氛围,增添游戏趣味,使小学生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使他们感觉有意思。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我们的小学生由于生活在农村里,对一些新鲜事物接触比较少,见得少,听的少,所以在课堂上往往缺少思维和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差,接受新事物也比较慢,所以教学中不应一条道走到黑,教师“独白”表演式的模式应坚决摈弃,教师需要创设丰富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使思维呈现开放的辐射形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三、开放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开放式教学中,老师要做好备课工作,积极进行激发引导,组织和调控。做到有备而来,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利用一些设备,努力将课堂效率提到最高,同时老师在备课中还要有计划地提出适宜的问题,开放学生的思维,将老师提问题逐步过渡到学生提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索,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升华到比较深刻的系统化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质疑、善疑、解疑的能力。

2.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良好、宽松和谐、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只有在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才能在极大程度下进行自主思考和创造思维,从而自主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向课外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延伸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与现实脱节,课文成了说理的工具及教学的全部内容,语文知识及文意往往以理论的形式高高在上,老师的权威往往让学生以虔诚的心理囫囵吞枣地接受,学生除了应付考试之外并未有任何现实意义。这种脱离致使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以及学无所用。只有把课堂从“四壁合围的教室”以及“有限的课本”中解脱出来,面向学生实际,伸向广阔的生活天地,学生才会感兴趣,学到的也才会有“用武之地”。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观点,就是逐渐淡化学科观念,淡化传统的课堂观念。开放的教学观念要求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这样,课堂教学往往和课外的生活联系起来,甚至于直接延伸到课外实践,也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成果。这样的课,也许比不上传统“独白”式的教学,但学生的收获是实实在在的,感受更丰富。

在教学《触摸春天》时,如果单纯地分析讲解生命的本质意义,四年级学生难以理解生命意义,很难对生命产生敬畏的感情。我让同学们用心观察了小草的萌发,查找了许多植物传播生命的方式,还看了蝴蝶成长变化的录像,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执着和伟大,再学习课文时,学生已经初步有了对生命的感受,对课文中生命意识的领悟也就较为深刻。

从封闭走向开放,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创设一种师生互动、平等交流的学习氛围,把单纯的语文知识学习辐射向丰富综合的学科,从狭小的教室延伸向广阔的生活世界,从教师的“独白”表演走向与学生的平等对话。这样才真正体现了教学中的开放。

参考文献:

1、莫怀珍 《教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2、武宏志 周建武主编《批判性思维——论逻辑视角(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1endprint

猜你喜欢

开放式问题课堂教学
基于YOLOV5与Raspberry PI及Arduino的视觉开放式智能机器服务平台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游戏元素分析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晨星开放式基金业绩排行榜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