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打造快乐课堂
2017-09-27梁晓杰
【中图分类号】G633.51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学生成为“乐之者”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打造快乐课堂尤为重要。
一、教师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它能通过图片、动画效果、影音资料等再现历史事件,这能够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学生仍然处于感性思维状态,多媒体能成功的吸引学生。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丰富多彩的图像,形象动听的声音,色彩斑斓的图片,历史影片的剪辑都是能吸引学生看、听、动手和动脑的兴奋点,以上这些,加上教师的及时细致的讲解,定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如何充分发挥出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首先,选好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中五四运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由于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学生不好理解,用多媒体教学就会轻松愉快的接受。例如讲红军长征时,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可以将长征路线生动形象展现出来,还可以通过图片和影视剪辑展示红军长征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故事,学生感觉参与长征,仿佛身临其中,归纳长征精神,更是容易得多。其次,精心准备课件,课件的选择和制作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如剪辑影片,动画的制作。精美的课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的选材也非常重要,内容精彩的课件最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讲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这些长征故事的时候,选择最能展现长征精神的画面和影片,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老师一定要及时讲解,如果一节历史课下来,学生只是热闹的看图片、看影视,而忽略了知识的汲取,总是得不偿失。因此在多媒体课中,老师必须注意好引导和讲解,通过这些图片、动画、影视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利用课前三分钟,培养学生兴趣。
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这是教学的最高原则。”课堂上,教师教学的内容和气氛是不断变化的,为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须灵活采用各种教法,因勢利导,因材施教,点面结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历史故事都特别的感兴趣,抓住这一特点,我让同学们课下自己动手收集历史小故事,利用课前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讲给全班同学,一段时间下来,效果很好。同学们主动学习历史风气形成,历史知识面明显拓展,通过上讲台讲故事同学们的胆量和自信也增加了。班里有个男生。学习成绩不好,还有些调皮,但是就喜欢历史。无论是历史人物、历史故事都喜欢看。历史知识面很广,自从课前三分钟他讲的故事很生动,引人入胜,获得了老师的赞扬、学生的认可。不仅对历史成绩提高了,各科的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三、 挖掘引人入胜的故事,引起兴趣。
初中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抽象思维的能力还不够强,他们学历史往往注重它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穿插有关历史小故事的讲解,必能大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充满兴趣。如讲述春秋战国时可插入朝秦暮楚、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的故事。讲到楚汉之争时可以给同学们讲一讲鸿门宴、霸王别姬的故事。教学昭君出塞时可介绍画师画像、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讲到抗战历史的时候,可以讲一讲我们东北的抗日英雄人物杨靖宇、赵一曼的故事。故事要有亲和力、吸引力,塑造一个个丰满的、生动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课堂活起来。
四、巧用幽默,获得兴趣。
德国学者海因兹·雷曼指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往往让他们很难接受,而巧用幽默,柔化批评,则可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放松与精神上的愉悦,让学生在会心一笑中获得意味深长的启迪,远比声色俱厉地当众批评、正面训斥效果好得多。
例如:一节历史课上,我正讲的起劲儿,紧挨着讲台的一名女生却在那里埋头做着语文作业。我发现后,顿了一下,那名做着作业的女生似乎已是到了什么,抬起头来,正和我目光相遇。她等着一场暴风雨的“洗礼”。熟料,我只是微笑着问一句:“是不是觉得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同学们都笑了,那位女生不好意思了。她随即收好书本,马上坐好。大家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一堂课便如同一场轻音乐,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休止符之后,又轻松的流淌起来。如此幽默的教育机制轻松愉快,意境高雅,不费口舌无伤自尊。即显示了教师的宽容和睿智又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还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做到了一举多得的显著效果。
知识是船,兴趣是帆。承载着快乐驶向人生的彼岸。
作者简历:
梁晓杰,女,(1975-)1995年7月从事教育工作,现任舒兰二十中学历史课教师。
研究方向:培养初中学生历史课教学的学习兴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