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方院校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2017-09-27凌宇张丽伟
凌宇+张丽伟
摘要:现阶段地方院校美术教学存在内容单一化、模式滞后化等问题,制约了美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为了提升地方院校美术院校教学水平,必须对其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这包括优化课前教学思路设计、完善美术理论课程的设置、革新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等方面。
关键词:地方院校;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本文系2014年度江西省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JC1439 )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J212-4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市场对于美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诸多行业都在寻求高素质的美术人才,这就使美术专业成为了较为热门的学科。现阶段地方院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美术人才的需求,开展了对教育模式的创新,从传统的理论教学转向为人才培养,不过创新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结合这些问题对创新策略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优化课前教学思路设计
对于美术教学来说,课前教学思路设计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不但是课本内容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思路脉络。课前教学设计是否具备科学性,直接影响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对于美术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为了提升学生对于美术理论的学习效率,地方院校美术教师应当优化课前教学思路设计,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设计协调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1]。与此同时,美术教师还应当对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在美术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实现对绘画技能进行延伸,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
二、完善美术理论课程的设置
美术理论课程的设置直接关系着学生对于美术理论的掌握程度。为了对美术理论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应当合理安排美术理论课程与美术实践的比重,保证二者存在一定的教学逻辑关系,美术教师可以根据理论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二者的教学计划进行及时性调整。与此同时,在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同理论课程的延伸活动进行联系,革新传统的基础训练模式,提升基础课程延伸训练的针对性,通过室外写生等手段对学生的空间感、形象感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美术理论掌握效率,通过提升学生的绘画基础为学生的美术理论学习打下基础。
三、革新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
美术教学是以情感为主的教学活动,对于艺术情感的剖析与探讨是美术教学活动的基本意义。既然美术教学是以艺术情感为主的教学活动,那么美术教学应该增添一定的趣味性,特别是美术理论课程教学,应当以趣味性的表现手段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艺术表达能力,通过革新传统单一性的美术理论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艺术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美术理论学习兴趣,从被动接受教育转换为主动开展学习活动[2]。
四、明确理论教学目标
美术教学是一种性质较为特殊的学科类型,美术教学自由度较大,教学内容不受理论的局限,可以随着教学需要进行延伸与扩展。虽然美术教学与一般教学存在着一定差异性,但究其根源美术教学仍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明确理论教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对教学活动的把控。美术教学的理论课程是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一目标服务的,提高理论教学水平实质上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因此应当根据理论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按步骤将创作意识融入到理论教学过程中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并重技巧与创作,从而打破原有局限性的教学思路。通过明确理论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其艺术自信心。
五、对美术理论进行整合
在美术理论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从社会需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美术理论进行整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综合艺术能力[3]。随着新课改的深化,美术教学逐渐由传统的理论教学转向对学生艺术修养以及创作能力的教学,因此应在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基础上将培养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例如笔者在教学素描理论与绘画手法的过程中,就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侧重点,将构图理论、透视理论与素描理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美术理论进行整合打破了美术理论间的界限,提高了学生对于艺术理论的掌握程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六、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现阶段部分地方院校美术教师对美术理论教学的认识存在片面性,认为美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不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导致美术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根据时代的发展为教学内容赋予全新的教学内涵。为了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美术教师首先应当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提升自身的美术学科理论基础,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准确的把握,在利用现有教学内容有利于艺术创作的部分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中滞后的保守的因素进行革新。与此同时,美术教师还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与艺术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创新教学理论内容的接受程度。
七、改革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
传统美术课堂教学都是根据学生课堂作业的质量以及试卷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因素,单纯从成绩优劣分析学生学习成果存在极大的片面性。由于美术教学的性质较为特殊,与一般学科的理论教学不同,试卷成绩的高低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试卷成绩的高低难以客观地说明学生对美术理论与技能的接收程度,因此对美术素质的评价不能仅凭分數就妄下断言。为了创新美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应当改革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从多角度、全过程对学生的艺术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价,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章节性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期末的考试成绩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判标准[4]。
结论:
虽然现阶段地方院校的美术教学不断进行着创新,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亟需创新。基于这种教学形式,地方院校美术教师应当综合自身的教学能力、实际教学内容、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以及社会实际需求,对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化优化。
参考文献:
[1]孙宏高. 职校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分析[J]. 美术教育研究,2013,21:154.
[2]魏东. 艺术院校美术基础教学改革与创新浅析[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09:168-170.
[3]程丽颖. 如何创新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品牌,2015,06:182-183.
[4]田怡. 独立院校美术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 美与时代(中),2015,08:84-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