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音乐专业合唱指挥课程现状的思考

2017-09-27王菲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角色体验合唱指挥教学形式

王菲菲

摘要:合唱指挥课程是高等职业专科学校音乐专业中难度较大的必修学科之一,包含了大量音乐专业知识,特别是合唱排练与指挥技巧既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艺术。同时,合唱排练和指挥技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循序渐进且持之以恒才能完全掌握,因此这门学科的学习所需的时间周期比较长,教与学双方都感到很吃力。部分高职院校面临合唱指挥课程课时量不足;课堂教学信息量少,教学形式单一;忽略实践的教学环节,学生缺乏对指挥角色的体验等等问题。

关键词:合唱指挥 教学形式 角色体验 综合能力

J60-4

一、 高职音乐专业合唱指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音乐专业学生现状分析

近些年音乐专业考生数量逐年下降,本科院校不断扩招,使得大部分音乐专业的学生被本科学校录取,高职学校所招收的音乐专业学生生源较差,学生底子薄、专业水平较低。

(二)部分高职院校合唱指挥课程课时量不足

《合唱指挥》 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学生很难在短时间掌握其中的知识和要领,因此这门课程的学习需要足够的课时量做保证。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虽然都开设了 “合唱指挥” 课程,可是不可否认很多院校对该课程不够重视,大部分师生也觉得与声乐、 器乐等课程相比,合唱指挥没有什么实质的专业内容,虽然是一门必修课,但也是“可有可无”。以至于相当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安排的相应课时量不够, 普遍存在只开设一年课程的现象,学生对于合唱的学习只是浅尝辄止,根本不能真正掌握指挥技能技巧。[1]

(三)课堂教学信息量少,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合唱指挥”课程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独立授课, 即教学过程中“合唱学” 和 “合唱指挥学” 两门课程分开,互不交叉,合唱课只排合唱,指挥课只练指挥,这种模式忽视了两门学科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种是交叉授课,将两门课程合为“合唱与指挥” 课,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涉及信息量较少,往往只侧重以排练合唱为主,对指挥知识根本不做深入系统的讲授。此外,两种模式在教学形式上都很单一,大都还是采用集体授课形式,这不仅造成学生不可能有很大的进步,而且教师的水平也是“原地踏步”,实现不了教学相长。

(四)忽略实践的教学环节,学生缺乏对指挥角色的体验

目前高职院校合唱指挥课的教学大多以合唱团排练的模式来进行,为方便教学,学生在合唱队中的身份一般都是固定的, 教师作为组织者对学生进行专业性合唱排练,致使学生缺乏组织者和指挥者的角色体验,更没有对合唱作品进行案头分析及二度创作的经验。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对 “合唱指挥” 教学法的系统掌握,毕业后面对课堂教学与合唱排练及演出任务,其教学及排练、演出质量都缺乏专业水准。

要解决上述矛盾,高职音乐专业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就必须要改革。笔者以为,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深入改革课程教法,消除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病,创新教学方法。[2]

二、高职音乐专业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

在合唱指挥教学改革过程中,不仅要有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实现个别方面的改革,而且要有周密的实施计划,实现课程的全面改革。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整理出契合高职音乐专业合唱指挥教学改革要求的整体思路:

(一)第一学期,将学生引导到指挥的角色中来

合唱指挥是大合唱的灵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合唱指挥,就要有深厚的专业修养。第一学期的任务就是将学生引导到指挥的角色中来,感受指挥在合唱中的作用、地位,这一阶段以掌握合唱中的基本要素为主, 着力提升学生的复调节奏、和声以及声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配合作品掌握基本的指挥图式,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把握指挥的技能技巧。上课的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练习合唱作品。上课的时间以两节课为准,其中第一节课划分为三个小节:第一小节,讲授基本知识点,准确示范;第二小节,带领学生进行练习;第三小节,挑选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大家表演,让大家进行点评。第二节课首先分组练习所学内容,每组 10至 12 人,形成一个小演出单位,注意学生在其中的角色要不断互换。在一个学期当中,小组中每名学生都应该上台展示,都要得到锻炼。课堂结束时,教师要对每一个小组进行点评,表扬进步,纠正错误。这种方式利于学生将每堂课所学知识点及时消化,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学相长,形成良性循环。

(二)第二学期,以合唱教学为中心将指挥教学引向深入

第二学期将合唱的理论及合唱排练的知识进行系统教学,要求学生较熟练地组织排练 2 到3 声部的合唱作品,较熟练地运用指挥动作指挥作品。同时,要求学生尽量多的接触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积累合唱过程中的乐感,配合练习总谱读法及合唱指挥的案头工作。第一节课首先讲解理论知识,再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合唱的声音训练、声部训练,咬字吐字、分析作品、指挥动作的设计和运用等,最后再将各声部合成一首完整的合唱作品。第二节课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真正领会理论要点。此外,在这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精心挑选有独特的艺术美,能体现不同风格和不同时代特点的作品,切忌一味追求高难度作品,使学生望而却步。?

(三)第三学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学期,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住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学会分析合唱作品中的音乐织体,能够为作品进行指挥图示的设计。经过前两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住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这一阶段要将重点放在分析作品中的合唱创遍方法及思路,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小作品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分小组演唱、指挥。要求基本做到指挥图式正确、拍点准确、线条流畅,基本能够打出风格、打出情感。从本质上说,这就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合唱指挥课程的各方面知识点,从文化和情感层面理解作品,会创编,会组织,会排练,会指挥,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合唱指挥者。

总之,合唱指挥的教学改革,是方式、理念、内容等所有教学环节的改革,这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具体的问题。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在充分尊重合唱指挥的学科特点及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合唱指挥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君陽.高师音乐专业合唱指挥教学探微.艺术研究.2004(2).

[2]伏庆元.浅析合唱指挥课的教学方法.教学与管理, 2004 (3).endprint

猜你喜欢

角色体验合唱指挥教学形式
创新情境构建体验性语文新课堂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肢体语言艺术在合唱指挥中的表现
浅谈合唱指挥的综合能力
话剧演员表演与角色体验探究
预示在合唱指挥中的作用
体验式的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