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激发兴趣为前提 实施语文创新教学

2017-09-27白芳贞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策略

白芳贞

【摘要】本文从激发兴趣的前提性策略,创设活动的保证性策略,延伸拓展的发展性策略,课堂创新的关键性策略,开展语文创新教学,多措并举,以期见成效。

【关键词】语文创新教学 ; 策略 ; 语文课堂的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73-01

所谓语文创新教学,就是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积极吸收创新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创新价值和学生潜在的创新因素,在听说读写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指向的学科教学活动,语文创新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希望,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语文创新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一、营造学习气氛,创设成功的机会,善于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创新的意识。

(一)创设情景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自发行为。

语文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学习环境上做工作,在教室的布置上,将文学性与艺术性熔为一体,标语、专栏相映成趣,板报、展评篷壁生辉,让学生置于语文的氛围之中,课间,让学生读报纸、看看书,讨论佳作妙句;课外,激励学生留意宣传条幅、文告、商标等,注意语言的准确、精炼、形象……总之,力求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的氛围之中,关注语文,感悟语文。

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还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图、文、声、像以及超文本技术也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习内容的丰富性,信息展示的多样性,努力让课堂情趣横溢,使学生置于高尚激越的情感,汩汩清泉的知识和妙横生的语言氛围之中,感受到学有所得的喜悦,感受到艺术享受。

(二)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学习快感。

“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习收效大,创成果多,学生当然愿意并且乐于学习语文,并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创新;在目标的设置上,既注重全体,又尊重差异,让“好的吃得饱,差的吃得了”;在训练设计上,既注重全体性、又注意灵活性,使好中差各得其所。学习评价上,激励后进,鞭策先进,让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其实,分层教学就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尝到成功的快乐,成功又使学生充满信心,投入到下一轮的学习中。

(三)引导课堂要善于制造悬念,让学生在探索中提高。阅读古典章回小说,看到紧要处,作者要结束这一段的故事,于是给读者制造悬念、“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语文教学能不能也多给学生留下一些待解之谜,多制造悬念,让他激情盎然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創新呢?我认为完全可以,比如说学习了《群英全蒋于中计》后,教师可这样设置悬念,周瑜设计除掉了精通水兵操练的蔡瑁、张允,难道他就没有一点儿疑虑?如果曹操再请到两位深谙水上作战的水兵将领,周瑜还能让曹操再中一次计吗?在这样的问题促使下《三国演义》自然成了学生们关注的核心,这一悬念的设置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会马上去阅读,去钻研。

二、充分运用多种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学习创造机会。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辩论中可以看到各种思想的大碰撞,可以看到各思想中闪光的东西。教学中创设一些辩论活动,可以一举多得:一是可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二是可以互相借鉴学习成果;三是可以调动集体智慧,四是可以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辩论活动可以大到一个专题,小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词。

(二)开展多种多样的的语文知识运用实践活动。

古人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也可借鉴到语文教学中来,即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运用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技能。如学过《观察与思考》后,观察身边的人,抓住特征描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学过《我的空中楼阁》之后,指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事物,学过《联想与想象》之后,指导学生利用联想的多种方法,围绕文章主题搜集素材来丰富文章内容。这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在应用文写作、演讲、社会活动等多方面能力受到了锻炼,并得到了提高,给了学生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创新能力。

(三)展开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没有评比就缺乏动力,我们在举行各种活动时,采取了自评、班组展评、全校观摩、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的主体方式,使学生自己承担评价的主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常性地开展评比活动,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创新成果,有助于激励先进,鞭策落后,让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朝着预期目标前进,评比活动的开展要注意目的性、计划性、时间性、时效性。

三、课外延伸,拓展巩固,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

(一)课内向课外的延展。一周仅仅五六节课的教学时间,显然时间极为有限,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运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进行课外的阅读、写作或其他学习与创新活动,并经常进行督促和检查。

(二)是校内向校外的延展。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压力普遍不大,语文教师可以“乘虚而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创造。比如,参加校外兴趣小组,参加校外读书活动,进行校外采风等等。

(三)学习向生活的延展。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留意生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进而创造生活,注意运用语文知识于社会实践。如可指导学生搜集民间谚语,可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以丰富其阅历,提高其表现生活的能力。

四、创新、丰富教学手段,实现语文课堂的创新

只有创新的语文课堂,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创新的人才。语文课堂创新包括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手段、语文教材处理等方面的创新。从教学内容上讲,敢于根据语文创新教学的要求有所取舍,做出大胆的删减,并引进文情并茂的课外精品;从教学方法上讲,勇于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囿于已有的一招一式,办出创造出特色的、超过他人的教学方法,同时注重学法的指导与训练,特别是创新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从教学手段上讲,能够因地制宜、因时而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从教材处理上讲,既要依据大纲,符合学情,又能灵活处理教材,努力挖掘出教材中的创新因素。

实施语文创新教学的策略很多,但我认为:激发兴趣是前提性策略,创设活动是保证性策略,延伸拓展是发展性策略,课堂创新是关键性策略,多措并举,方能见成效。

参考文献

[1]《特级教师谈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83年2月版

[2]于漪.《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1、2期合刊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