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探讨

2017-09-27李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节奏训练频率效果

李莉

摘要:节奏是音乐表现方面比较活跃的特点,主要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长短和强弱变化的现象,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学习乐理,理解音乐的关键环节。对音乐的独到的领悟和敏感的艺术表现都是节奏感强烈的重要表现,小学的音乐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体会音乐的节奏,并且训练小学生的节奏感和节拍,关于节奏训练小学音乐教学有自己独到的方法和方式,主要是通过做游戏、诗歌朗诵等调动小学生对节奏点的兴趣和理解。

关键词:节奏训练,频率,效果

G623.71

小学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是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关于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節奏是音乐的表现力,是音乐活的灵魂,假如一首音乐没有了节奏,那么它也就没有了生命。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于初中生和高中生来说,能力很低,小学生的课堂氛围要求要非常活跃,这样才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兴趣,如果音乐课只是很单纯的讲乐理或者进行唱歌的训练,那么小学生也会觉得枯燥乏味,对于乐理的知识没有丝毫的理解,而且在背乐理的的过程中会觉得很难记住,因为靠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在背过之后容易忘记,只有参与到节奏的训练中,并且对节奏训练一步步适应,这样才能在活动中理解乐理,从而实现对音乐的节奏感的准确把握。

一、训练方法

1、做游戏

做游戏是小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样这种方式也适合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是让小学生在和老师互动、和同伴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学习简单的音乐节奏,从而便于记忆。比如说在练习长短音的时候,可以试着全班同学做游戏,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表演动物的声音:“小狗,小狗,汪汪汪!小猫,小猫,喵喵喵!小鸭,小鸭,嘎嘎嘎!小鸡,小鸡,喔喔喔……”通过这样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基本的节奏感,即两个字一小段,两个字一小段,三个字一大段这样重复的节奏,通过语言的模拟和生活化的方式,运用语言节奏和声调节奏来进行节奏的训练。因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很简单,而且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符和节奏的快慢,相对于以后要学习的平上去入或者平仄阴阳,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而且相信游戏一定可能带动整个课堂的氛围,从而达到节奏训练的基本目的。

2、诗歌朗诵

把比较难记的乐理编成朗朗上口的歌曲,这样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就能速度很快的记住这些最基本的音乐知识,而且朗朗上口的歌曲之所以能够速度很快的记住,就是因为这些歌曲的节奏符合小学生一般认知和发音的规律,很适应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对于常用的基本音符单位要让学生全部掌握,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音符单位,小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才能把握节奏,几个常用的时值从长到短分别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比如在区分附点四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教学时,可以用这样的儿歌帮助小学生记忆与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加个圆点要记清楚,四分音符加圆点,等于一拍加半拍。八分音符加圆点,等于半拍加半半拍。”通过这样的儿歌让学生很容易背过这些难懂的音符特点和意义。

3、身体律动

小学生都是比较好动的,那么僵简单的节奏运用与动作之中,这样不仅可以给小学生表现的机会,同时也可以通过简单、富有节奏感的动作来实现学习掌握的目标,这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同时在实行的过程中,学生是通过身体力行来来亲自体现,也就是简单的律动。比如用“×”表示走,用“××”表示跑,用“×-”表示下蹲,然后可以请同学上来演示,也可以请一组的同学来表演,另一组的同学来监督表现是否正确,或者可以老师在台上表演,同学们提出表现的词语来让老师表演,练习的时候可以是“× ×|×× ×|× ×-”练习的节奏可以长可以短,可以慢可以快,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同时,牢固的掌握乐理知识。

二、训练频率

小学的音乐课并不多,但是关于节奏训练并不是音乐课上才能进行,平时上课前或者下课玩游戏的时候都可以练习着,逐步熟练,这样记忆才会事半功倍,比如说可以在老师上课以前起立的时候鼓掌,鼓掌的节奏是拍三下手,排三下桌子,重复三次,以此来作为欢迎老师的方式,这样练习的频率将就会提高,而不仅仅是上音乐课的时候才会有的节奏练习。平时对简单的节奏经常练习,在上音乐课的时候就可以节省很多的节奏练习的时间,就类似于语文背诵和数学练习,平时将简单的部分做以练习,那么在汇总时就会很轻松的理解和记住理论的知识。

虽然鼓励多多练习,但是节奏练习也应该有一个限度与规范,小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如果将过多的心思放在节奏感的练习上,那么就不是一件好事了,因为小学生没有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很多时候对于学习都是被动型的,所以有关于音乐教学的节奏感训练要保持一定的时间限制。比如说,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做节奏练习的游戏,调动课堂氛围,然后认真开始上课,并且提前告诉学生这节课很重要,下课老师会重新教一种节奏练习的游戏,但是上课如果不认真听讲的话,就不会教另外的联系了。以此来规范小学生的节奏练习游戏。

三、训练效果

通过多种方式的训练,让小学生理解和记住基本的乐理知识,这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主要目的和训练效果。训练效果的评定不仅可以看学生的节奏感,而且可以考学生关于基本乐理的背诵记忆,这才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原始目的。在小学阶段,不需要深入的理解太过晦涩的乐理,只要会基本的音符和音色就可以了,类似于学习钢琴的初学者,只要只是钢琴的黑白键的区别,会基本的原理就可以了。我们关注节奏训练的效果,主要是看节奏训练是否能将小学音乐课带动起来,也算是新课程改革之下,音乐课的创新培养之处。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节奏训练,增强小学生互相倾听、写作合奏的能力,还可以很好的调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是音乐教学基础内容之一。

结语:

通过做游戏、诗歌朗诵、身体律动来进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取得很显著的效果,学生可以有节奏的表现自己,用身体的律动来对音乐感产生感知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领悟。

参考文献:

[1]何啸. 音乐教学声乐训练之节奏集中教学[J]. 考试周刊,2014(64)

[2] 吉姆斯.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J]. 音乐时空,2014(19)endprint

猜你喜欢

节奏训练频率效果
处理器频率天梯
振动与频率
灵动耳环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分析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一类非线性离散动力系统的频率收敛性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