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于民族舞蹈教学中的体现
2017-09-27姜慧芬
姜慧芬
J722.2
1 前言
民族舞蹈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种类繁多的舞蹈形式,集文化因素、遗存于一体,展现了每个民族独特的审美艺术。文章试论述民俗文化与民族舞蹈教学之间的关系,为今后舞蹈课堂教学提供技术指导,以供参考和借鉴。
2 民俗文化与民族舞蹈教学
2.1 民俗文化在民族舞蹈教学内容中的体现
中国民族舞蹈种类繁多,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考虑,是一种传统文化心态和样式的集合体。不同的舞蹈派系,有着不同的舞蹈语汇系统。鉴于此,在民族舞蹈教学過程中,必须要从内容上保证民族舞蹈渗透这种民俗文化的心态和样式,并将这些内在的东西疑舞蹈语汇的形式分解到课堂教学元素,向学生们讲解,进行训练。此外,民族舞蹈作为形体动态的传授过程,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还要兼顾内在民族精神、文化精髓等文化内涵的再传承,讲述民族舞蹈素材的文化渊源,内在民族心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更好地用语言去表现他们。比如:比如,藏族民族舞蹈由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而成,藏族舞蹈独特的体态动律特征,重心偏前,身体微前送或90度的前倾,这是漫长的封建农奴制、政教合一的政权形式以及喇嘛教迎合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结果。因为地域的辽阔,藏族舞蹈色彩斑斓、风格各异。在表演风格上,“堆谐”朴实自如,踢、踏、悠、摆、跳、翻甩,柔韧多变,稳沉有力。但无论怎样变异,藏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膝部上分别有连续不断的或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不断柔韧的屈伸。连绵不断的颤动或屈伸,在步伐上形成的重心移动,带动了松弛的上肢运动,其中的“踢踏”和“弦子”、“锅庄”表现最为突出,不同性质的颤动和屈伸是我们在教授时的核心,也是训练展开的着眼点。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还强调了对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的把握。
2.2 民俗文化在民族舞蹈课堂教学方法上的体现
在民族舞蹈课堂教学中,教育者通过口传身教的方法,训练学生身体的能动性,加深学生对舞蹈民俗文化内涵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舞蹈的动作美感。中国舞蹈是五十六个民族心灵的感应、智慧的结晶、情感的体现,其内涵的民俗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点,同时表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中国民族正是集大成文化于动作表现于一体,以此为元素基础,触类旁通,在新文化形式的演变中构塑新的舞蹈形式,这既符合了文化历史轨迹,同时又体现在对文化的再造。由此,在课堂教学教法中,我们必须要体现出对民俗文化的再造作用,从内容到形式体现时代变迁群众对审美情趣和艺术个性的影响,体现历史、宗教、理论乃至语言因素的时代变化。朱熹曾经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由此,教法的重要性是可见一斑。
第一,语言氛围。在舞蹈教学中,民俗文化形式常常以语言的形式体现在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比如:藏舞中的“拉索”、“呀”,东北秧歌中的“嘿嘿”等等,都是不同地域文化于舞蹈教学中的特殊应用,具有提劲、提神、抒发情感等作用。第二,情境氛围。舞蹈教学中,有用语言难以表达民俗氛围的,此时课借助现代教具——投影仪、电视、电脑等等,通过生动情境的再现,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比如:藏舞学习中,用投影仪投视唐古拉山山脉、民族特有服饰等等,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独到的文化内涵,体味民族舞蹈的真实魅力所在,进而产生对舞蹈内涵的认同度。第三,生活体验。在教授学生民俗舞蹈的时候,条件允许的可携带学生深入民间,体现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生活,加深对舞蹈内涵民俗文化的深刻理解。4. 创造法。引导学生从模仿阶段进入到创造阶段,是发展舞蹈教学的创造所在,只有去创造美,才能更好地去体现美。让学生自己组合音乐,自主进行舞蹈动作的编排,再由老师去指导、加工、修改,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创作和表现能力。中国民族舞的教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舞蹈文化教育,只有渗透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去把握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舞姿韵律。
2.3 民俗文化在民族舞蹈服饰上的体现
服饰是舞蹈形式的重要体现形式,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舞蹈的形式和表现。同时,不可置否的是,这些服饰也是中国名俗文化于舞蹈形式中的特殊表现,体现了地方风尚习俗和结令性风俗。可以说,在古往今来的漫长岁月中,民俗文化正逐渐以服饰的形式与舞蹈相融一体形成统一的文化品位。同时,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服饰作为民俗文化的代表,在不同的民族舞蹈中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形式。像是傣族的筒裙、藏族的长袖袍子、维族的小上衣和大摆裙等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民族舞蹈的韵味及丰厚的文化内涵,必须让学生穿戴极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比如在教藏族舞蹈时,可以让学生穿上藏袍,去感受双臂的松弛下垂,感受袖子对指尖的影响,感受脚撩袍子时“似绷非绷”的细腻动作,等等;以此,加深学生对动作规格的掌握。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服饰风格的训练,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使特有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民族审美心理自然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加深学生对民族舞蹈文化的了解,引发出高昂的学习情趣,并以之为元素,创新、重构一种带有典型意义的民族舞蹈。
3 结论
总之,民族舞蹈作为中国舞蹈系列的一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种类繁多的舞蹈形式,集文化因素、遗存于一体,展现了每个民族独特的审美艺术。作为一个舞蹈教育者,必须要深刻认识到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同时,要以敏锐的眼光,去适应舞蹈教育的发展要求,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和内涵。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精髓所在,将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渗透到教学每个环节之中,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玉玲. 浅谈舞蹈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2] 肖梅梅. 提高舞蹈教学质量——非智力因素培养[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4(09)
[3] 吕婷. 合作学习及其在幼师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 教育导刊. 2005(08)
[4] 向本涛. 浅议高校舞蹈教学的愉悦式方法[J]. 美与时代. 2005(07)
[5] 牛青春. 浅谈培养学生在舞蹈教学中的兴趣及情绪[J].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05(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