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国际化途径分析

2017-09-27张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国际化课程体系高校

张驰

摘要:在当今高等教育中,本土校园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核心问题。大学生的课程体系国际化体现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需求。我国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出国深造,因为看中了国外高校的优势资源和文化环境,怎样逐步提高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学院和专业的國际化水平,成为了面向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直接问题。打造一个合理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则成为提高我国高校办学水平的关键点。

关键词: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体系;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0-4

在“十三五”规划即将开始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创新创业大众化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等标签越来越深的印刻在大学生的教育层面。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国际化当成机遇和挑战。所有人都希望完成从“国内高等学府”到“世界一流大学”的转变。

一、高校国际化战略

1、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涉及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各国教育工作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包含至少三个方面,即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学术交流。教育理念国际化即指高校工作人员要有开放的视野,立足全球化格局,长远发展,与国外的教育互通有无。

2、高校课程体系国际化

课程国际化是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尤其在进入世贸组织以后,高校教育国际化成为了重要课程。把国际的、跨文化的知识和观念纳入到我们的课程中来,有利于完成知识和观念的有效融合。更有利于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国际化人才。课程的国际化能够给没有办法出国的学生提供国际化教育的机会,也可以吸引国外的留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目前,美国高等教育课程的国际化已非常普遍,呈多种形式,如在普通教育的核心课程中增加关于世界文明、世界史和外国语的要求,增设和加强地区研究和国际研究方面的主修、辅修和专攻计划,开展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外语教学;在工程、工商管理、教育等专门领域的教学中,增加国际内容,把到国外修学旅行与课程教学联系起来等等。[1]加拿大高校近年来在课程国际化方面进展明显,据加拿大大学联合会(AUCC: The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Canada)2006年组织的一次调查表明:加拿大61所高校的356个专业中均开设了国际课程,并将课程国际化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2]

二、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国际化的重要性

1、课程国际化是高校国际化的重要载体

弗朗西斯(A. Francis)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是课程的国际化,教师的国际化,国际学生项目,到国外学习/工作及交换项目,国际合作计划,与国外同行院校的密切联系,与各区域的联系。[3]

2、课程国际化是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国际化的重要支撑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等方面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高校经济管理类学院也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国际经济形势跌宕起伏,多数学生都想将自身所学拿出去到世界的舞台上练练兵,保研、考研和出国留学已经成为经济管理类学生毕业时的模式化选择。

目前,国外知名大学的商学院都在积极推进课程的国际化进程,值得借鉴。其课程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目标的国际化。从全球化视角来考虑高等财经教育的发展,提出要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等财经类人才。(2)教育内容的国际化。通过增设有关国际化方向的专业或在原有课程中增加国际化内容,以实现国际化的培养目标。(3)教育合作的国际化。通过发展留学生教育、师生互换、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三、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国际化的途径

1、战略规划

“985工程”,也称“世界一流大学”工程。旨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目前我国985高校共有39所,所有大学都有经济管理类学院及专业。这些学院都将国际化办学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课程体系的国际化可以成为重要抓手。若想将国际化课程体系落到实处,应该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1)从重视到共识。学校领导要重视学校国际化发展道路,学院层面要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国际化进程的部署,各方面达成共识。(2)营造国际化氛围。学校要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包括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外国留学生、青年教师代表等,要定期召开研讨会,制定国际化课程实施细则,不断营造课程体系国际化的良好氛围。(3)资金扶持。要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推进,学校应设立课程国际化的专项资金,从制度上与经费上保证课程国际化工作的顺利开展。经济管理类高校如果希望将自己打造成国际化商学院,还应该通过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 of Business)论证,该论证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院开设的国际化课程的多少。

2、师资队伍的配置

目前,很多高校经济管理类学院都加入了课程国际化进程。进程的顺利,教师是关键因素,教师的充分参与对实现课程国际化进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若想逐步建设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主要是做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工作。

3、合理的课程体系

首先,根据高校经济管理类学院及专业的特点,针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设置跨人文与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综合性通识教育类课程。例如增设历史分析和社会分析、文学艺术、外国文化、道德伦理、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程。其次,强化公共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建议在保证大学英语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英语强化训练课程。同时开设跨文化交流与比较的课程,例如《东西方文化比较》、《外国历史》、《西方思想史》、《西方经济史》等,为双语教学与国际化意识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在专业课中增加双语教学的比重,适应国内、国外、国际三种环境变换的全球视野,提高对外交流的能力。加强双语教学,推动教材和教辅的国际化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是培养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方式。建议在高校经济管理类学院对国际化程度高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如金融学、管理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市场、公司理财等课程。对专业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选修课程则可以选用翻译的国外教材或国内优秀教材,中文授课。在双语教学层次上,建议先从低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开始,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积累,逐步过渡到较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

[1]邱伟芳,财经类高校课程国际化策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3):92-95.

[2]加拿大大学联合会文献[DB/OL].[2008-08-06].http://www.aucc.ca.

[3] FRANCIS A. Facing the Future: The Internationalizaon of Postsecondary Institutionsin British Columbia[EB/OL].http://www.eric.ed.gov/ERICDocs/data/ericdocs2sql/content storage 01/0000019b/80/13/84/c7.pdf,2009-05-25.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际化课程体系高校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