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学校建筑力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2017-09-27纪丽静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教学经验中职学校课程改革

摘要:针对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对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举措——删繁就简,或者直接删除,笔者就自己几年下来积累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建筑力学;课程改革;中职学校;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712

1、中职学校建筑力学教学调查及分析

从学生的问卷调研结果来看,建筑力学枯燥乏味、抽象难懂,不懂得应用;从科任老师的综合反馈看,学生基础薄弱,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那么,是不是放弃这门课的教学了呢?继续开设这门课有必要吗?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来说,其培养的主要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人才,其职业岗位主要是以施工员为主,其次是监理员、安全员等。在施工现场,很多模板、脚手架工程及临时设施都需要运用力学知识复核计算,很多工程事故都是由于力学计算意识上的欠缺而导致的;其次,后续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专业课程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这门专业基础课。因此,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建筑力学》这门课不能简单地以删告终,相反应该加以重视,并进行一些可行性较强的改革。

2、课程定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对接施工一线五大员岗位群并重点锁定施工员,培养的基本核心能力之一为“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及结构构件的一般设计和计算能力”。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及能力素质要求,学生获取的专业能力是施工能力,而非设计能力,因此《建筑力学》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1]。

3、教学对策

针对目前的中职教育现状,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情况,对《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讨,以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

3.1 精简整合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材没有考虑学生的实情,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比较紊乱,过分强调解题技巧和计算能力,缺乏生活实例,与生产实践相阻隔,学生无法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别谈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了。

为此,编写一本适合本校学生实情的力学教材势在必行,而且功在千秋。在编写教材中,要精简甚至删除公式推导过程,着重阐明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减少定量计算,增加定性判断,多运用工程图片,把理论融入到实际工程中,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2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辅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录像、图片或者视频等形象生动的方式,将难以阐述的难点表达清楚,同时可活跃课堂气氛;另外教师可以适当引用一些真实案例或者工程实例,《建筑力学》有很强的工程背景,在上课之初播放一段视频或图片,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学生在思考问题后会急不可耐地去听讲解,学习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下边就我们学校参加2014年教育部主办的2014年“凤凰创壹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的一个教学案例跟大家一起分享:课程名称为“建筑桁架模型设计”,运用任务驱动法,借助班级QQ群发布任务,利用学校的OA系统,驱动学生借助网络获取信息围绕任务展开学习完成测试;并于课前把班级分成11个小组,通过QQ群平台答疑解问,时刻关注学生的预习进度。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快速了解桁架設计与制作的方法,让学生登录桥梁工程师游戏网页,得分按班级排名计入实训成绩。课堂教学上,先来个简答知识回顾:老师布置回顾的知识点内容,学生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情况不同登录相关的网络课程,并向老师提问,达到因人施教的目地;接下来是学生分组合作,各组组员在此项目基础上构建标准模型文件,利用ArchiCAD等软件进行桁架模型的虚拟搭建,通过的模型可以标注详细的尺寸,并导出图纸用于力学计算,各小组成员讨论比较,确定小组方案,找出大截面杆件;接下来是学生动手环节:制作前,利用自主制作小游戏,模拟工具选择、操作流程,养成规范、安全的施工习惯,经过通过游戏合格后,方可根据绘制出的桁架模型进行搭建,钉装完成后,在桁架上标明压杆、拉杆、零杆(见图一)。最后进行模型验证(见图二)。

通过以上的实训步骤,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教学方式有趣、新奇,同时又能接触到国际先进的BIM技术和互联网团队协作技术,对他们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给这门原本相对比较枯燥的理论课程带来了新的热点,也较理想地完成了本章节的教学任务,通过最后的成绩统计,基本掌握情况良好,整体反馈比预想的要好。

3.3 改革考核评价方法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一张期终的试卷,这种考核方式很难准确地衡量教学成果,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2]。在上述的教学案例中,我们将考核分解为多个不同的项目(见图三),每个项目的设定分别考核学生的不同能力[3](如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最后加权等到学生的综合成绩。

4、结语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职学校对《建筑力学》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艰难过程。本着“以生为本,以岗位为本”的原则,把实践教学引入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掌握必要实用的建筑力学知识和解决建筑工程中简单力学问题的能力[4],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和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胡兴福。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30-31。

[2]李云龙。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考试周刊,2011(07)。

[3]严晓新。建筑力学教学新思路[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01)。

[4]陆近涛。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建筑,2014(35)。

作者简介:

纪丽静(1983-),女,汉族,福建厦门,厦门技师学院,中级工程师,硕士学位,结构工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经验中职学校课程改革
善用习题,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双钢琴演奏与教学初步探索经验谈
构建桥梁,走进高
德育工作浅谈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