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简约化教学

2017-09-27陈斯海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例谈教学策略

陈斯海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很多先进理念得到发展,课堂教学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教学目标的面面俱到、教学内容的臃肿繁杂、教学环节的花里胡哨等为特征的“热闹课”已逐渐被摒弃。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简约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始给繁琐臃肿的课堂“瘦身”:包括课堂容量在内的各个方面都“简化”下来,实施“简约化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例谈 ; 简约化 ;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130-02

新課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先进理念得到发展,课堂教学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教学目标的面面俱到、教学内容的臃肿繁杂、教学环节的花里胡哨等为特征的“热闹课”已逐渐被摒弃,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简约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最近,一次有关《阿长与〈山海经〉》的同课异构活动,使我对“简约化”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先是许老师在八(1)班上的课。许老师首先出示下列图表,引导学生速读课文,思考并完成图表:

许老师提示学生要根据图表的要求,在速读的过程中,利用“勾画圈点”的办法从课文中提取信息并按如下步骤进行:找出体现“我”对阿长的情感的词语→再据此找出并归纳相关事例→分析“我”对阿长的情感产生的原因→根据事例分析作者眼中的阿长形象→感悟作者对阿长的深沉的情感。

接下来是学生根据提示和要求自主阅读和探究,完成表格。这个过程大概安排15分钟的时间。之后是引导小组讨论交流,这个过程控制在5分钟左右。这么一来,一节课所剩的时间不足15分钟(因为此前导入等其它几个环节已用去了十几分钟,特别是导入环节很繁琐)。

问题就在于在剩下不足15分钟的时间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引导讨论完成图表的教学任务,完成得很不理想。因时间关系,教师似乎在与时间赛跑,也顾不上学生的反应,一味“拉”着学生按事先预设的答案一“空”紧接一“空”的填充。教师讲得上气接不下气,学生也跟得气喘吁吁。直到完成表格后,教师还拖课拖了好几分钟。

一堂课下来后,教师很失落,因为没有完成好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很不好!

问题出在哪?

另一堂课是郭老师在八(2)班上的课,她的导入较简单,所采用的教法也没有像许老师那样采用“图表教学法”,而是直接亮出三个问题:

1.梳理表现阿长的几个典型事例,注意分析“我”对阿长的情感。

2.根据表现阿长的几个典型事例,分析作者眼中的阿长这一人物形象。

3.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深沉的情感。

郭老师要求学生针对三个问题展开自主阅读,这个环节安排的时间大概是20分钟,然后是小组合作探究5分钟左右,剩下的时间是教师引导在全班范围内交流讨论。一堂课下来,预设的目标任务基本都“拿下”了。“课堂对话”比较深入,学生也能够得以较充分思考、交流和吸收。特别是在第二、三个问题的讨论中,教师能够更加注重课堂的生成,能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也不拘泥于预设的“标准答案”,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得到较充分的体现。没有像许老师在第一堂课里,为了抢时间“拉”着学生忙着填充那个设计得很繁琐的图表。这节课与前一节相比较,“成功”了很多。但到了交流讨论第三个问题时还是显得急促些,课堂还是留下些遗憾。

问题又出在哪?

从教法看,其实两节课各自所选择的教法都很有特点:一个是“图表教学法”,一个是“问题教学法”。“图表教学法”是指教师利用教材中现有图表或根据教学需要设计、选编的图表而进行的教学。图表具有直观性和系统性特点,“运用图表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清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问题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运用“问题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究文本的兴趣。两种教学法其本身都是可取的。但是教师要着重考虑的是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的运用所选择的教法,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它的效应来,像许老师所设计的图表是太繁琐了些,而郭老师所设置的几个问题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从教学容量看,两节课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是课堂容量太大了。特别是许老师的课,不仅课堂容量大还很繁琐,教师为了赶时间几乎是“拉”着学生“跑”,学生来不及充分阅读,来不及深入思考,更来不及消化吸收。一节课下来,学生也只能是懵里懵懂的了。而郭老师的课,事实上是许老师的课的“改进版”,她一改“繁琐”的“图表教学法”为较单一的“问题教学法”,学生得到较充分的思维和交流,教学的有效性会好些。但是同样因其教学容量太大,课堂也显得很急促。

所以我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应该要给繁琐臃肿的课堂“瘦身”;包括课堂容量在内的各个方面都应该“简化”下来,“简约化的课堂”会更有效。

要实施“简约化课堂教学”,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简化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走向。目前,很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总是患得患失、面面俱到的,存在着内容复杂化倾向。而教学目标一多,课堂教学内容就繁琐臃肿、教学任务就重。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里,教师授课也就只能是“蜻蜓点水”式的浅尝辄止了,结果哪个教学目标也没落实好。许老师和郭老师所设定的课堂教学目标,都包括有归纳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体味情感以及了解叙述和描写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的目标。这么多的目标要在一节课内完成,很显然是不太适宜的。这也是导致两节课的课堂容量太大、课堂教学显得很急促的主要原因。

所以,智慧的教学方法就是化繁为简,大胆取舍,简化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深入挖掘文本,选取文本中最有探究价值的一两点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深入品味。这比“蜻蜓点水式”的教学要好得多。endprint

二、简化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导入时间要控制好,不宜拖得太长;也不要设计过多的情境让学生去饶圈子。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的。像许老师的课就是犯这样的毛病,导入环节太繁琐、拖的时间太长,其他几个教学环节就会受到挤压,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新课导入要简洁。首先是在导入的设置上要直观,不设计过多的教学情境,不绕圈子,而应一语中的、切中要害。其次是教师用语要简洁,即言简意赅又富有激情,能快速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迅速有效的为课堂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简化课堂教学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经典文章,它作为教学文本,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教师如果不加取舍的安排过多的教学内容,课堂就会显得臃肿不堪,重点不突出,难点也无法突破。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就会被大大压缩,因此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必须要有所取舍。在简化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围绕教学目标,深度解读文本,挖掘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合理整合资源,简化教学内容。

像许老师的课,我想只要抓住“我”对阿长的情感,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几个典型事例就足够了。那么教师可以出示如“图表2”:

这样,课堂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学生就会解读得更充分、探究得更深入。也就能为后面的课堂探究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针对“图表1”,如果按照“三不讲”原则(学生会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我对阿长的情感”,“典型事例”和“原因分析”三项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或小组讨论解决。教师只引导交流讨论后两项“作者眼中的阿长”和“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就可以了,这样“课堂探究和对话”就会更充分,重点得以突出,难点也得以突破。

四、简化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注重课堂生成。所以教师就要简化教学过程,不必要设计太多太复杂的教学环节,以便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对话的时空,为课堂生成创造条件。

相比较两节课,许老师的课是零敲碎打的“碎问”,很繁琐、很费时,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而郭老师的课,却是由三个主问题牵动整个课堂(自然其容量也大了些),学生的思维是得到较好调动的,学生的探究文本的空间也就得到了更多的拓展。而且教师不拘泥于预设的答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见解。这样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得到较大程度的激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比较好的。

如果要使郭老师的课再改进些,我想教师只要提出以下两个主问题或许会更好:1.谈谈你眼中的阿长:你喜欢这样一位保姆吗?2.谈谈“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两个主问题的设置教简洁,而且问题的开放性较大,又富有思维坡度,即符合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利用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样的课是不是更简约有效些?

五、简化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方法不在于多,而在于恰到好处。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和学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像许老师的“图表教学法”和郭老师的“问题教学法”自然都是很可取教学法。只要教师科学使用,都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简约教学不是简单教学。它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和对教学资源的合理有效的整合;是對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从教学设计到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删繁就简”。它立足于学生实际,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简约化教学,简约而不简单。endprint

猜你喜欢

例谈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张活动之羽翼 沐习作之芬芳
诗词教学:共构言语与精神的春天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