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2017-09-27袁桂平
袁桂平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很多年,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中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教學已经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要求。本文中,笔者对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做了一个浅论。
关键词:新课改 中学 语文 教学方式
【分类号】G633.3
新课程改革已经很多年,现在仍然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发生了改变。各个学科有着适合各个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中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教学已经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要求,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方式,以崭新的方式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从知识传授到启发引导、因材施教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师直接在上面讲解,一讲到底,传授知识,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很少去管。新课程改革后,语文教师开始使用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启发引导。启发引导是教学方式使用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其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千变万化,种类繁多,但其本质都应是具有“启发性”的。坚持启发引导的关键在于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既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又不放任自流。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则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其实,陶行之先生在《教学合一》中早已指出:“我以为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一方面要先生负有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领,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间一切真知,不难取之无尽,用之无穷了。”
中学语文教学,还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二、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语文课上,课堂教学的中心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学生一旦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体验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并将之内化,便会形成一定的态度、价值和信念等,进而将之转化为教养,实现对象世界与生命意识的整合。这样学生就一跃而成为学习的主角,是“演奏者”而不是观众。教师的职责在于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不断有效地进行学习,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指导,从角色关系上是一个“伴奏者”,而不是主角,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奏者”。具体地说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探究的兴趣和习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从哪里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并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与协调各方面力量的能力等等。简言之,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向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或者说是帮助者。这种角色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讨论时,教师在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三、从单一教学方式向多种教学方式并存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或惟一的教学形式,教与学的关系被理解为灌输,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发展。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我教育能力,这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尊重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多种学习形式。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它强调教师要创设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来解决问题。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
(二)创设情境
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开始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来引导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越来越喜欢语文课,语文的学习成绩也得到提高。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也是中学语文教师越来越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语文教师运用小组合作,是新课改潮流的需要。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仍然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中学语文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中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知识传授到启发引导、因材施教;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为中心;从单一教学方式向多种教学方式并存。中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潮流,必将促进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峰,浅论新课改下语文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20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