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2017-09-27滕双燕
滕双燕
【摘 要】从高中化学教学的课堂提问方式研究出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实施高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化学 有效性
【分类号】G633.6
一、 明确提问的目标。
提问是在我国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一种学习方法,历代的教育家和学者大多对此都有过一些精辟的见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就提倡“学思疑”,把他的教学经验总结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而把他自身的学习经验概括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据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人们特别注意到了问与学,知与疑,疑与思的关系并不断实践,问与答形成了我国课堂的教学的重要原则与手段。课堂提问不仅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地思考问题,同时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中,我们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主要目标,帮助学生实现预期的学习目的,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协调完成教学任务。但总的来说。课堂提问就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
二、明确课堂提问的原则
提问的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并利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为了使提问达到预期目的,应该掌握如下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提的问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2.提问必须有序。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目的和重点通盘考虑 整堂课提问的主次和先后,力求做到主次分明、先后有序,使所提的问题前后贯通。3.重视知识的迁移。教师要充分利用提问,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去联系新的知识点,利用学生已具有的能力去想象、创造,举一反三,扩展知识领域。4、提问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符合,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接近学生的能力水平。尤其要注重教学重难点方面的提问。
三、问题的设计及课堂提问的技巧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问题的难度要适宜,具有思维价值
有效的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接受状况,太浮浅的问题会使学生觉得没兴趣,不以为然,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难度过大的问题又会使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智能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目地的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探究式的问题和实验,既能巩固新知,又能联系旧知,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2、问题要具体,表述要清晰、准确
一般来说,提问要言简意赅,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一听就明确教师问的是什么,自己要回答什么。反之,问题不明确,条件不易懂,涉及面过宽,超出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想象力,学生将无从入手,大惑不解,无言以答或答非所问;知识面过窄就起不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为此,教师应在深钻教学大纲,认真研究考纲,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一个个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诱导学生步步深入,拾阶而上。
3、提问要兼顾各类学生
有效的提问应形式多样,分层次地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施问时,一要根据问题的难度,二是根据学生的反应,提问相应程度的学生。较易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的信心;较难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鼓励他们变换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思考,以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对学生的回答必须作出评价
在提问时,教师要自始至终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及时矫正其认识缺陷。评价的方式包括:重复学生的回答,表示予以确认;从不同角度转换叙述方式,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使表达的意思更明确;归纳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所答的内容加以评论,对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以示范;依据学生的回答,联系其材料,对某一问题进行延伸或追问,促使学生理解和深入思考;对学生的回答补充新信息,提出新见解;对回答中的错误倾向、模糊认识,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评价、矫正和扩展。教师也要有民主作风,让学生有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四、在化学教学中巧妙设疑的建议
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化学教学中巧妙地設疑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问题就在于化学教学中如何巧妙设疑呢?对此,建议如下:
1、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处设计问题
教学中要善于在联系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旧中引新,设问激疑,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处设计问题
好奇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好奇心。例如,讲授“原电池”一节时,先让学生动手实验:将锌片与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进一步验证锌与稀硫酸反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的结论。然后将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再同时插在稀硫酸中,发现铜片表面立即有大量气泡逸出,而锌片表面则几乎没有气泡产生。这个“一反常态”的实验现象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思维特别活跃。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定能收到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3、在学生的思维受阻处设计问题
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解答习题时出现的错误,出现思维疑难或思维受阻是经常发生的,有的是个别的,偶然的,而有的是具有共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时有意识地让学生的普遍性错误暴露出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置,随时调整或改变原来准备的问题,分类设疑引发思考, 在思考中强化对这种错误根源的认识和分析,达到知其所错,以求防错的目的,加深了理解。
4、在学生所遇疑难之处设计问题
难点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认知过程中的“鸿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能结构,在难点之处质疑问题,或引起学生的重视,集中注意力听讲;或激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对难点作探索思索。这样在难点得到解决的过程中也使学生加深了理解,强化了记忆。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提问能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状态,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课堂提问才会真正的做到有效,课堂才会成为学习的乐园,课堂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卢红梅,符剑刚.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思路。[J]. 学术探索,2012 ( 10) : 177 - 179.
(2)韦国生,黄少军.化学课堂语言评价的有效性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07,(1):36-37.
(3)王祖亮,王丽娜.化学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14(5):61-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