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2017-09-27冯素文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实用主义教学思想杜威

冯素文

【摘要】: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思想于上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的教育体制、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期望在研究、梳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前人的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杜威的三个基本教育观点进行分析、评价,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可能的启发。

【关键词】:杜威;实用主义;教学思想;对外汉语

分类号:H195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立者,其教育思想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9世纪以来一系列的侵略战争使得中国不得不从闭关转向开放,对西方事物的接受也从物器转向思想理论层面。正是在20世纪初,一群觉醒的知识分子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的过程中,杜威的教育思想引入了中国,并成为改造中国传统教育的理论武器,对中国教育实践和理论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期望在研究、梳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前人的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杜威的三个基本教育观点进行分析、评价,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可能的启发。

杜威的教育理论基本观点概括起来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

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作为一种过程,可视为社会生活的延续,就是要保证继续生长,不断地改造经验,重组经验。他还指出“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1]。

杜威对于教育目的的阐述曾被理解成一种“教育无目的论”,但是教育作为一个有意识的人类活动,必须有一个目标作为指引,用以表明培养人的总的要求。通过对杜威的研究,不少学者提出了各自对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解:

A.杜威的教育目的就是资产阶级的教育目的,是为缓和阶级矛盾服务的[2]。

B.祁尔德:杜威的教育目的是“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3],是为构建一个个人与社会统一的民主主义社会而服务[4]。

C.将儿童作为教育的出发点,社会作为教育的归宿点,二者之间的教育过程既是教育的目的。良好的教育目的是根据受教育者特定的个人情况制定的,忽视个人的能力和要求,提出一致的目标和终极的教育目的不可取[5]。

D.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则认为生活即教育。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状态,这是一种“假生活”。“生活决定教育,教育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6]。

不论是哪种理解,社会生活都是教育最终的归宿。然而这个归宿到底是怎么样的社会?教育应该为当前的社会服务,还是为发展中的未来的社会服务,抑或为理想的社会服务?杜威的教育思想似乎为人们勾画了一个理想的民主主义社会作为蓝图,然而其教育组织方式和教学内容却是基于现实社会的或现有的状况的,所以至于如何连接一个现实社会与理想社会,也正是教育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就教育目的细化下的语言教学目的来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目的语的技能,使之能在目的语环境中顺利进行交流即可。

首先,在教学目的上不应作统一的具体要求。换句话说,每个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水平和学习目的,因而他们对于语言的学习也表现出不同的能力与需求。所以,落实到教学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能力引导学生寻找阶段性目标。否则,如果给学生设定同样的标准目标,也许会让部分学生感到困难、受挫,而其他学生则感到乏味、无意义。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给予相应的教学指导。如果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使自己能在日常生活使用的汉语来帮助他在中国生活工作并顺利与人交流,而教师教授的却是专业论文写作的汉语表达,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没有意义的。

二、学校即社会

《我的教育信条》里面,杜威提到“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7],学校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

他在《学校与社会》中指出学生必须学习有意义的东西,所谓有意义的东西就是能扩大他的眼界的,对当代社会生活有用的那种东西,并非由一个受片面教育的教师所曲解的认为有趣的东西。这对于第二语言教学来说,也是具有有启发性的,尤其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贴近生活,能与学生的经验产生联系,甚至是能运用到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上。这反映在汉语教材的编写上则是选取真实的生活场景和语言材料进行教学,而非生硬地编造对话、课文。而反映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则是对教材进行拓展,结合实际的社会生活来教授语言。例如在阅读课上可以选取最近的新闻作为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

三、从做中学

这是杜威的另一个重要观点。他主张从经验中学,反对以获取和积累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认为这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学生的,忽视了学生个性和个人经验。在教学方法上,杜威反对“把知识从生活中孤立的拉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件”[8]。

《明日之学校》他举了“做中学”的一个实例:一个班的课程以建造一所小平房为中心,各个学科围绕着这个“做”的内容开展。例如,动工前,手工课打图样;算术课计算所需材料和测量房子面积;语文课就学习有关的词语,作文则描写这个家庭的生活,评议论文时则又成了修辞课;美术课描绘房子的颜色等。

虽然不少学者批评这种教学方法欠缺效率和系统性,但是笔者认为这对于第二语言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首先,能为学习者创造相关的语言环境。学习语言很大程度就是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用。杜威所倡导的对儿童有意义的知识,在此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可接受的语言输入以及能与其经验发生联系的语言输入。在各种课程的学习当中,经过教师的引导和相应社会情境的创设,儿童可以掌握和运用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词语和表达,并习得这些语言使用的环境。

其次,让学习者在游戏和活动中习得第二语言。游戏和活动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不但可以为学习者提供练习和巩固的机会,而且也有助于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形成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避免传统语言教学的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方法。这些游戏和活动并不仅限于儿童适用,即使是高校里的汉语留学生也同样适用。例如,在学习完各种关于天气的表达以后,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加以复习、巩固。可以制作图片或幻灯片,给出直观形象的图像,把学生分成小组,一个人背对着图片,负责猜图片中的词语,其他组员负责给他提示,看哪一组完成得更快。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身心得到活动和一定的放松,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通过相互合作与竞争,学生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密切,虽然会占用部分课堂时间,但是对于语言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很有帮助。

最后,打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减轻学生负担。现今许多高校开设的汉语课程按技能划分为听力课、说话课、阅读课和写作课。这固然对学习者语言技能的训练更有针对性,但是同时也加重了学习者的负担,因为每一门课程都有各自的教材和课本,这意味着每门课都有各自的词汇、语法等内容需要掌握。这样一来,学生课上学到的知识也就显得多而没有联系,也不能把学到的技能该如何运用。如果能就同一话题,不一定非要是动手“做”的活动,各科教师共同围绕它来展开教学,方便学习者把握各种技能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

[1]毕定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三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4,106(1).

[2]程天君.教育无目的 儿童中心论 杜威两个重要教育命题献疑[J].学前教育研究,2010,4(6).

[3]杜威,王承绪.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杜威著,赵祥麟等.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6]陆野.从认知发展理论看美国儿童汉语教学[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104(1).

[7]王彦力.走向“对话”:杜威与中国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8]约翰·杜威等.實用主义[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9]臧兴妍.论约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0]张宝贵.实用主义之我见——杜威在中国[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

[11]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用主义教学思想杜威
浅析日本国民性之实用主义
现实与虚拟
让我们摇起橹来
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用主义思想应用瓶颈分析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思想的革新
以《折狱龟鉴》为视角浅谈中国古代法律传统
中职机械制图中三视图的教学对策研究
试论实现英语教学“学习增值”的策略
课堂教学与管理工作措施和经验
从“独白”走向“对话”:杜威研究的历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