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2017-09-27王正福
王正福
【中图分类号】G632.4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本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这种方法主要是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习动机,感受生产、生活、科技中都离不开数学。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制造悬念,让学生有迫不及待获得新知的欲望。例如,在講《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一节课时,我通过打比方的方法提出疑问句,我说:“在我班有一个同学,个子很高,人也很帅,学习成绩良好,乐于帮助别人,这个人是谁呢?”大家回答:“张X”。我又说:“张X是一个个子很高,乐于助人,学习优秀的同学。”老师的这两句话哪一句是判定,哪一句是性质呢?同学们都回答第一句是判定,后一句是性质。于是我在黑板上板书《平行线的判定》,学生积极性很高,急切地想要学会这方面的知识,这一节课掌握的很好。随即学生被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轻轻松松的学习,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教师示范例题——学生模仿练习”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教师独占教学课堂,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人。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传统的提问模式是: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或者直接问:请说说“什么是——?”“——都包含了那些内容?”这样的问法,都是教师主动发问,学生被动回答,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答案死板。这样的提问方式,时间久了,学生失去了回答问题的热情。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除了要努力提高自己提问的质量外,更应注重鼓励和启发学生提问,让学生全面参与课堂。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
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课堂上的做题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情绪。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诱导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也应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这样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作业,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讨论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使之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起到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教师给学生留下的课后作业也不仅仅是习题,而应当留给学生更多的是一些引发学生思考的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考题,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想象空间,通过探究性习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尽量将课堂教学过程生动化、趣味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四、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㈠,教学生“读一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圆周角”一节时,可布置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①圆周角是怎样定义的?对比圆心角的定义两者有何不同?②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进行.③圆周角定理有哪些推论,这些推论如何证明.
㈡,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
㈢,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㈣,引导学生“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㈤,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复习有多种,根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一种叫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的复习,一般在当天进行;另一种叫系统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后,集中一段时间对整体性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教师要多向学生介绍复习方技巧。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而应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