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客体关系的视角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7-09-27李伟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一对最重要的关系范畴,这对关系状态的好坏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有必要加深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并寻找一些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主客体关系 高校
【分类号】G64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综合系统中的一对重要的关系范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大影响。大学生是当代社会中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走向成熟,他们思想活跃,心理压力较大,他们的思想行为在青年群体中最具代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和化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课程系列和活动系列,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当前大学生群体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处境实在有些尴尬,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未处理好是一个重要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即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世界观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体或群体。”[1]149 根据这一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就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和相关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作用的对象,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1]159根据这一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就是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良性运行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前提。陈万柏、张耀灿两位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在谈及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时,用了“平等、理解、共享” [1]171—173 这三个词语。这三个总结性的词语概括力非常强,内涵十分丰富。具体来说,我认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民主平等。思想政治教育是民主平等的教育,教育主体不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教育客体更不是完全被动的等待救世主的奴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以与教育客体完全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理解他们的苦境。从而确定适合受教育者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要畅所欲言,勇敢地要求教育主体为自己澄清疑惑。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充满爱心,重视教育客体的个体性。其一,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意义诠释,而应该在进行知识传授和意义诠释的同時,更要有感情的交流,关心爱护教育客体。通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能促进教育客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所传授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规范的认同和内化。其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都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特性的个体,教育主体不能搞一风吹,一刀切,而应该在充分尊重教育客体个性的基础上积极地加以引导,使教育客体成为保持自己鲜活特性,卓尔不群的人才。第三,二者积极相互沟通交流。既然思想政治教育是民主平等的教育,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就不能高高在上,自说自话,而应该加强与教育客体的沟通交流。在当前形势下,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已经失去了过去是教育客体获取知识主渠道身份的优势。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日益增强,价值取向日益多样,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已不可能在用一个框框去束缚受教育者。在这个多样的社会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2]515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该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1]173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实际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处理得好,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二者关系处理不好则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却令人担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忽视受教育者出现的新变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并不是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的聆听者。而是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受教育主体。在当前新的形势下,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网络的日益发展,“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和个性需求更加鲜明,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趋明显,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3]58大学生群体出现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政治淡默和功利化。当代大学生不再像过去的大学生一样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和响应国家的号召,而是选择淡默或更加利己的方式。就大学生入党这件事,很少有学生是因为对组织的向往而入党,更多的是为自己的就业加一个筹码。第二,职业规划提前和学习计划单一。由于就业困难,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做好了职业规划,在学习知识时往往只注重与自己预期职业紧密相关的科目而忽视其他的课程。第三,对待客观世界的主体性增强。大学生网络交流频繁,对待许多事情有自己固有的看法,而对老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宣讲的观点或接受或拒斥或存疑。当代大学生出现了这些新的特点,而大学思想政治课老师忽视或轻视这些新特点,企图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那种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简单粗暴地进行理论灌输,并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教学目标。这些都势必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恶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
大学时期正是一个人逐渐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思想问题和个体需求较多。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个体需求更加复杂。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业压力大,学生心理负担重。第二,有了恋爱初体验,出现情感危机。第三,选择困难,看不清未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希望思想政治教育者给予一些就业指导和人生规划方面的意见以及一些排解心理痛苦的方法。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却无视大学生的这些现实需求,一味的宣讲空泛的理论,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恶化。endprint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些教学内容,很多学生早有了解。在大学课堂上他们希望了解更多知识或对这些理论加深理解。他们希望教师能联系实际对这些理论进行讲解或让学生自由讨论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但许多教师却采取传统的理论灌输法,以简单的方式处理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从而导致主客体关系恶化。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气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个性表现的多样性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冲击
一方面,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价值取向多样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追求自由、时尚、无拘无束。大学生是青年一代中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群体。他们与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教育者的个性存在着太大的差别。这样,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的成长经历和人格因素的差异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产生冲击。另一方面,新形势下,大学生个性表现多样也给思想政治教育者确定教育内容和选择教育方法带来了困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班级较多,加之学生个性表现多样,教育者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少针对性,教育内容空泛,久而久之,学生不愿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给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造成冲击。
三、对处理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几点建议
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良好的主客体关系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首要前提。在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出现很多问题的情况下,调整和理顺这种关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尊重和爱护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尊重和爱护受教育者是教育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只有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培养起了感情,受教育者才能更好地将教育者传授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吸收并外化为行为。如杜威所说:“单有知识,而没有感情鼓舞之,还是不行,所以又要感情,引起他的欲望,使他爱做,不得不如此做,对社会有一种同情和忠心。”[4]173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较好,从小没受过什么挫折,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更要充分尊重爱护受教育者,积极地与其培养感情;既要成为其导师,又要成为其成长道路上的同志和朋友;对其思想和行为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善于积极引导,说服教育,而不是作简单粗暴的干涉。
(二)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
当代社会是一个多样化的社会,特别是就业的多样化给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由于职业规划的提前,有些大学生在学校中便开始有意识地锻炼与自己预期职业相关的一些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甚至一些消极的社会交往技能也在学习和锻炼之列,如许多想要进入企业和政府机关工作的大学生现在已经开始喝酒打牌,乐此不疲,认为这是自己的谋生之道,而忽于对知识的学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就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对其职业规划进行积极的引导,而不是空泛的理论宣讲。再如,眼下有些大学生意志薄弱,对未来失去信心,便沉迷于网络,成为大学里的“宅男宅女”。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应该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这时政治思想和法律规范的教育就应放到次要位置了。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注重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需要的帮助和指导
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引导学生与管理服务学生结合起来”[3]60大学生的思想问题绝不是抽象的思想问题,无不是由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引起的。如许多大学生产生消极颓废的思想,要么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或感情受挫,要么因为生活目标不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應加强对大学生的这些实际问题的研究,针对实际问题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要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大学生,坚持与时俱进,深刻领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教材体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四)加强沟通交流
沟通交流在今天这样一个价值取向多样的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以上所提的三点措施都要借助于沟通交流来实现。沟通才能消除隔膜,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增进了解,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造成他们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对统一问题的看法不一。这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就必须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加强同学生的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中共享经验与意义,最终让真理脱颖而出。
(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前手机和电脑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大学生没有不接触互联网的,上网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社会思想文化的集散地。但是目前的网络环境十分混乱,充斥着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顺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大学生接触、运用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越来越广泛的趋势。既要善于管理,又要善于运用。在校园中,要运用技术手段屏蔽过滤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同时又要积极运用网络理直气壮地宣传红色文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正如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要切实增强重点新闻网站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坚决打击网络色情,大力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3]60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李长春. 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北京.人大复印资料.2011[2]
[4]杜威.《杜威五大演讲》[M].胡适,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李伟(1986-),男,汉族,山西高平人,硕士学历,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