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培养初探

2017-09-27杨汇哲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职体育体育教学培养策略

杨汇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5-102-01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体育心理素质的概念与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培养的价值和培养的策略,即转变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教育和引导,以期能够为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有效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体育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 高职体育 培养价值 培养策略

高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子系统,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近些年,体育教学在学生体育心理素质促进方面的重要作用,开始得到了众多体育教育人士的重视与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结合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高職院校的育人环境,实现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有效培养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个课题。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体育心理素质的概念与内涵

体育心理素质是体育素质的下位概念,同时也是体育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指的就是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加工以及处理等所综合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是多种因素的复合体,包括了自我认知能力、意志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概括来说,体育心理素质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体育心理素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特点。在对学生的体育心理素质进行理解和界定时要注意,体育心理素质作为学生个人心理特征之一,在一段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呈现出了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但是与此同时,其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特点;二是,体育心理素质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多种因素的复合体,包括了自我认知、意志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三是,体育心理素质具有可评价性的特点。由于体育心理素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个人活动的效果,而这也使得其具备了可评价性的特点;四是,体育心理素质具有基础性的特点。体育心理素质是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性素质,是构成学生体育素质的重要内容,具有基础性的特点。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培养价值

对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在完成了本阶段的学习之后,就会走人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具备良好的体育心理素质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其进入社会之后的适应能力和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发展潜力。例如:自我认知能力是体育心理素质中的重要内容,如果能够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学生在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就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目标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定位,并准确衡量自己的位置,为同事关系的处理和自我职业发展的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知,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

在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中,多数任课教师所重视和关注的都是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而却没有意识到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以至于影响了高职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方面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例如:在开展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任课教师都会在讲解和示范技术动作的要领和细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却很少去关注学生在学习或者是练习中的心理活动,对学生的心理感受不屑一顾,只一味强调对动作的模仿和重复练习,不但起不到培养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效果,甚至还因此影响到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运动体验,使得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实现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培养,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任课教师要注意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发展问题,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贯彻落实到高职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并随时注意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和练习中的心理活动。

(二)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教育和引导

在开展高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教育和引导,是培养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例如:高职体育教学具有实践性的特点,绝大多数体育运动知识和动作技能的学习,都需要学生“边学边练”,而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动作技能学习的开始阶段,由于对学生对动作要领和细节的掌握不够熟练,常常会因为手忙脚乱而出现动作不协调、动作不到位或者是动作不准确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如果任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动作技能和自己的实际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和观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始新一轮的练习,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所学习的动作技能,长此以往,还能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提高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由此可知,为了实现对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有效培养,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定要注意随时观察学生的表现,以确保教育时机的有效捕捉。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体育体育教学培养策略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完善方法
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