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育
2017-09-27朱莉云
朱莉云
【分类号】J605-4;G712.4
摘 要:分析了高职高专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发展的意义,然后提出高职高专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的培养与发展的思路,包括:差异化开展教学,让学生更多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加教师情感投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音乐欣赏的本质, 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关键词:高职高专音乐欣赏;自我效能; 培育
1 高职高专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的培养与发展的意义
音乐,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积累产生的重要文化产物,不仅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提高人们的修养,还能促进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陶冶人们的性格和情感、鼓舞人的进取精神,经常欣赏音乐还可以提高人们气质。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高职学生,普遍音乐基础比较薄弱,对学习音乐课程很缺乏信心,甚至有的学生自己的音乐天赋并不低,只是因为始终不能树立自信心,自己感觉自己没能力学好而学不好。这种情况有些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学方法不得当而影响了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树立,其结果也是导致学生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因此,如何调节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发挥潜在的学习能力,树立成功的信念就成为新时期高职高专音乐课堂教学最关键的问题。本文拟针对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进行分析,旨在促进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质量,提高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2 高职高专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的培养与发展的思路
2 . 1 差异化开展教学, 让学生更多感受成功的喜悦
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人即使懂得某种行为会产生某种结果,但如果怀疑自己能否完成所必要的行为,则这种信息(或者期待)也不会影响行为,每个人的音乐天赋对音乐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些学生对乐曲听一遍就能记住,而有些学生学一首歌需要很久,唱起来还是“跑调”。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给学生使用那种教学方法,教授哪些内容。否则,我们单纯的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都无法接受教学知识,另外还有一些学生感觉知识学的太简单了,没什么意识。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听不懂,能力强的感觉没意义,这样大部分学生都无法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首先调查学生的具体情况,能力、天赋、爱好、兴趣等等,然后根据兴趣为学生划分类型。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发放调
查问卷、网上调查,结合学生做答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情况后,把整个一届的学生按照标准分成若干个新的“音乐班”。这样再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有效的摆脱原来按自然班授课不能有效区分学生差异的弊端,同一个层次的学生在一起上课,这样更容易使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2 . 2 增加教师情感投入,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习的关键。一般来讲,个体判断自己的能力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生理和情绪提供的躯体信息。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人们都倾向于比较“进入角色”的情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注意力集中和学习动机比较强烈。而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是分不开的,尤其是音乐这种学科,其学习的过程更多的是一种心境、意境互通的状态下才能真正领会到音乐的真谛。如果学生对教师抵触,或者教师对学生的性格不够了解,他们之间就很难通过音乐这种流动的语言进行沟通,没有沟通的音乐课程肯定不会是高效的课堂。那么,如何才能让师生的关系更加融洽,更能让师生通过音乐语言交流呢?古人说的好“: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显然,音乐教育做为“大脑的体操”,是以情动人、潜移默化、表现个性、启迪智慧,注重情感体验的过程。那么我们高职音乐教育也应该是真理的阳光,它用民族的、时代的、世界的、自然的音响,并以此去震撼着学生们的心弦。在高职音乐课堂教學中我们也发现,如果教师真的在课堂上融入了深深的感情,融入了更多的心血,学生也会深刻的感受到教师的付出,自然从内心深处就会为教师所感动,往往就会产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理论中也提出,自我情绪的激起与学习效率的高低紧密联系。通过教师的感情投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会被调动起来,当师生同时产生很高的探究和欣赏兴趣的时候,教与学的双方都会出现比较高的效率。
2 . 3 挖掘音乐欣赏的本质, 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音乐欣赏,是一个心灵交汇的过程,需要有合适的氛围和环境搭配,俗话说“:曲随心动”,同样的曲子,如果心境不同,欣赏出来的效果必然不同。比如,欣赏一曲轻音乐的时候,如果是一个十分嘈杂的环境,那效果必然不好。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根据合适的曲子,营造最适合的欣赏氛围。比如《春江花月夜》,那种对春、江、花、月、夜多重景色惟妙惟肖的描述,仿佛让人置身画中,美不胜收。如果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出唯美的春色、潋滟的江水、魅力的花朵和寄托人无限思绪的一弯明月。通过这些图片会深深影响了学生们的情绪,使他们瞬间安静了下来,思绪也停顿了下来,然后会不自觉的随着音乐的想起而进入其中。
3 结语
音乐对人类智慧的启迪是无可替代的。的确,音乐给于人们的精神动力是其它艺术类型无法替代的。而实际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去学习音乐,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欣赏音乐。因此,我们更应该通过对自我效能感的运用和发展来让学生产生欣赏音乐的动机,让他们逐步的从不愿意,变为接受,从接受变为离不开,慢慢的就会爱上音乐。也渐渐的就会从音乐欣赏中获得提高,进一步就会把音乐融入到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而且,由于自我效能感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欣赏课中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初期就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学生健康音乐心理素质的形成和音乐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巧.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探析[J].科教文汇,2011(10).
[3]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