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发展与改革
2017-09-27薛山
薛山
【摘要】影响我国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健康发展的因素固然有企业、政府方面的。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职业院校应当转变观念、主动与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专业设置应适应企业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开发要适应企业需求,教师聘任与培养要充分依靠企业,要积极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要推行“订单”培养以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等,是职业院校推进校企合作所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职业院校 ; 职业教育 ; 校企合作 ; 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72-01
一、校企合作对于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新类型。它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属性;它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有其自身内在的本质特性和要求。因此,高职教育既要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更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都要办出高职的特色。推进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校企一体”是指企业办校和校办企业,即学校是由企业举办的,同时学校又创办了一些企业,学校与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具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是主体意义上一体。在“校企一体”的合作形式下,实现“课”(即课程体系、课程、课堂)与“岗”(即职业岗位群、职业工作、实际工作岗位)对接,通过现代学徒制的育人途径,使学生入校即入厂,上课即上岗,就学即就业的一种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不少企业家认为参与职业教育利益驱动不大。在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学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主动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明显偏少。其次,缺乏适合国情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虽然我国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相关配套政策仍没有到位。国家至今未出台对企业实行校企合作的奖惩机制。第三,高职院校自身的产学研结合能力存在严重的缺陷。培养目标定位过于专业化,忽略了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课程结构失衡,理论课与实践课割裂,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需求,人才培养难以对接就业市场,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第四,合作层次较低。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的低层次合作。
四、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1.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办学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先导,克服畏难情绪,克服校企合作中的短视行为,大力转变办学思想和观念,改革封闭式教育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企业需要的开放式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企业深层次的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职业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要密切关注与重视企业的兴衰,善于引导企业,使其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重新认识校企合作的长期效益。要与企业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把为企业服务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上思考问题,才能全方位、深层次了解对方的需要。
2.开发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成立以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的教学资源开发小组,整合来自具体工作岗位的案例、项目、服务等企业真实任务,参照职业资格要求、行业标准,共建课程、共编教材、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形成校本教材、教学指导书、学生任务书、企业项目库、案例库、企业实用技巧、技能训练视频、企业实操视频等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数字平台进入课堂、车间。一体教学,多法并用,将企业文化与实践教学结合。在职业活动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广泛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及施工现场教学等一体化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实现课程与工作任务对接。
3.课岗同步“教学做”一体。拓展建设思路,以工程项目为抓手,建立工作、教学结合点,改革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結合我校建筑专业实训场地实际地形,依托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优势,加强宏观设计,利用典型工作任务,统一规划,搭建课程横向联系:“创新以企业需求为基础”,通过设计的工程施工项目,创造性的通过企业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必须使用的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重新构建与整合核心课程。由“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制定完整详细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重构系统完善的施工课程;根据施工项目流程和岗位工作要求,同步设计“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等课程顺序与新内容并开发相关的作业指导书,最终形成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土建专业教学课程,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课岗零距离对接。
4.专业设置要适应企业的人力需要,且调整要及时。职业院校在确定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时,既要紧跟市场需求,又要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还要充分听取企业从人才使用的角度所提出的意见,重点建设一批品牌性的专业,办出特色,提高水平。要从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要依照“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符合岗位素质标准”的原则,着力在学生的自主能力、创造意识和高技能塑造上下工夫,精心塑造诚信、敬业、爱岗,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和精湛操作技艺,能够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手脑并用型高技能人才。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职业院校的整体水平,从而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5.推行“订单”培养,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职业院校要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它可以使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协调。目前对校企合作的模式有以下几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1”模式、学工交替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实训—科研—就业模式、双定生模式、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即校企双向介入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校企股份合作模式等等。
6.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强化学校引进和自我培养教师,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和“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相对稳定、流动充实”的思路,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上课,拓宽兼职教师来源途径,精心培育兼职教师队伍。要建立兼职教师的业绩考核、工作计量和岗位津贴分配等制度,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培养、选拔、引进和管理的机制,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校企合作实践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叶伟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对策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4). [2]陈玉华.校企合作建设学习生产型校外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10(7).
[3]王贤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改革与实施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