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育中的性别意识教育探析 ???

2017-09-27高艳芝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性爱爱情意识

高艳芝

内容摘要:语文教育在语言文字学习和训练的基础上,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引导和情感教育功能。长期以来,语文教育中的思想引导、美感培养、文学欣赏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重视和训练。语文学习中性别意识教育功能被长期忽略。本文拟从语文教育中如何进行性别平等教育、爱情教育、两性性爱教育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引起中小学语文老师的注意,切实重视语文教育中的性别意识教育,以适应社会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语文教育平等意识教育爱情教育性爱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能力的学习和训练,还肩负着诸多的对青少年人生引导和情感教育的功能。长期以来,语文教育的思想引导、审美教育诸多功能引起了教师的高度关注,并渗透于语文教学过程中。但笔者观察发现,几乎很少有老师注意到通过语文教育可以适时地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进行适当的性别意识教育。

作为师者,首先明确性别意识教育不只是生理卫生课或者政治思想课担负的责任,是我们作为师长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其次要明确性别意识教育不等于爱情教育也不等于性爱教育。爱情教育侧重于精神层面,性爱教育侧重于生理层面。性别教育早于爱情教育和性爱教育,持续时间也长于爱情教育和性爱教育。性别意识教育包含爱情教育和性爱教育,还包括性别认知教育和性别平等意识的教育。

性别意识教育的基本内容应该包含“性别平等”“男女爱情”“男女性爱”三方面内容。

一、性别平等意识教育

初中语文教育承担了很多的使命。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中国语言之美;把握汉语的字词句特点并学习运用;学习各种文体特点,学会观察分析并进行写作的基本训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感恩父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等情感。比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热爱生命》就是很好的范本。可能有的老师困惑:这些励志爱国之作的教学如何进行性别意识教育?

其实,语文出版社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培养。在八年级下册不仅有崔卫平的《你是你的船长》,第一单元的综合性练习的主题就是“妇女解放”。

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宪法规定的“男女平等”的氛围中,耳闻目睹了妇女和男人一样享有工作、受教育的权利等诸多的权利,但他们需要了解这种平等权利的争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在一个世纪前的1903年,女界先驱金天翮推出《女界钟》明确提出了“女权”观念,呼吁争取女子的6种权利:入学、交友、营业、掌握财产、出入自由、婚姻自由。经过半个世纪的抗争与奋斗,才拥有了新中国宪法保护的“男女平等”。生活中我们会听到看到这样的思想:“我是女生我优先”(达利园优先乳广告词),“你是男生,你得让着女生”(老师劝告男生),“你要是个儿子就好了”……看来,妇女的解放,不应只停留在形式上观念中,精神深处的解放才是真正的解放。此外,我们在进行性别平等教育的过程中,避免极端化,注意防范由妇女解放走向“妇女霸权”,这同样是不符合“平等”理念的误区。

目前我们各个学校使用的教材不太统一,比较通行的是“人教版”“语文版”或者“浙教版”“冀教版”甚至校本教材。但这都没有关系,只要作为老师有了这方面的意识,性别意识教育是可以贯穿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

A、通过课本中那些女作者的努力和成功进行性别平等意识教育。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科书,都选了一些女作家的作品。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作者的事业成就对学生进行性别平等教育,这不仅是对女生的激励也是对男生了解女性成就给予女性应有的尊重的教育。

初中课本中出现的部分女作者有:

“人教版”:冰心(《紙船》七上),宗璞(《紫藤萝瀑布》七上),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七下),聂华苓(《亲爱的爸爸妈妈》八上),琦君(《春酒》八下),海伦·凯勒(《再塑生命》八下)。

“语文版”:冰心(《忆读书》七上),黄蓓佳(《心声》七上),

秦文君(《选举风波》八上),席慕容(《长城谣》八下)

邓颖超(《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九上),

毕淑敏(《一厘米》九上),茹志鹃(《百合花》九下)。

通过这些美文,证明女人不是天生弱智的,在各行各业显示着她们的才智。在介绍《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的作者邓颖超的时候,请不要只是强调“总理夫人”这重身份,着重点在邓颖超杰出的工作能力和社会贡献,邓颖超身上不随岁月而消逝的人格魅力。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毅力,彰显着努力就会有回报,女人可以没有亮丽的容颜和美丽的歌喉,依然焕发出奕奕神采,女人不是花瓶和摆设。

曾经的人生格言“知识改变命运”,使多少人在困顿困苦和挫折面前坚持学习、坚信知识的力量!刻苦读书磨练了意志也丰富了自己。但是,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变化,在社会的女白领或者女大学生中一度流传着“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对女青年的自立和成才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杀伤力。好像青春靓丽是资本,好像钓得金龟婿是“捷径”,好像接受高等教育只是为了博取嫁入豪门的资本,而忽视了一个女性作为一个接受良好教育的“社会人”的奋进与作为,通过以上杰出女性的作为,可以对学生形成很好的引导作用。

B、通过作者和作品内容去引导(此类作品不一定是女作者)。

如:人教版:《木兰诗》(七下),玛丽·居里《我的信念》七上)。

“语文版”:《我的老师》(海伦·凯勒)(七上),崔卫平《你是你的船长》(八下)

在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我的信念》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写成“居里夫人”和“玛丽·居里”本是指的同一个人,两种不同写法的差别在哪里?其实这就是一种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性别平等教育的过程。在学习《你是你的船长》过程中,可以介绍作者崔卫平作为一个女性在事业上的成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研究领域广泛,是电影评论、先锋诗歌、性别文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这篇文章本是写给15岁女儿和她的同学们的。也是写给所有青春期的男生女生的。不论男女,生在当今时代,社会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要把握自己的人生航线,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船长,这艘船将驶向何方,命运如何,完全看我们怎样驾驶它。虚掷和失败的青春期,就会产生受损的未来,对终身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引导是消除了性别自卑和慵懒依赖心理的激励引导。endprint

二、爱情教育

爱,应该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渴求和能力,感受了爱,回报予爱。爱的渴求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每个人会对异性产生关注、爱慕等情愫。处理得当,受益终生;处理不当,贻害无穷。

中学阶段之前的异性交往,那是不含爱情的“小朋友”的友谊。中学生阶段开始的异性正常交往,是适应社会、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对于完善自身、取长补短是有益的。

男女生交往中的一个普遍心态,就是希望得到异性的接纳、欣赏,从而增强自信心与自尊心。

中学阶段的异性交往伙伴多是不稳定的,也无法做出重大而长久的承诺。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引导使之成为男女积极向上的动力,而不是过早沉湎于卿卿我我。

做为家长、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以理性和开阔的心胸鼓励男女同学在运动、学习等方面的正常交往。但现实生活中,家长尤其是女生的家长对于中学阶段孩子与异性的交往过于敏感,顾虑重重,甚至粗暴干涉。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制订了苛刻的校规校纪严防死守。报载广州某中学规定:男女生“不能够一对一独玩”;除非班主任批准,遇到困难尽量找同性同学解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的实质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產生一种非同寻常的倾慕、依恋之情,甚至情感在意识中忘却自己,而恰是在这种“排除”和“忘却”中获得了新我……爱情是人类关系创造的花冠。

他认为:爱情是属于人的高级感情。爱情问题同人类社会的道德进步、同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

当这种感情自然而然发生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有若干封给14岁女儿的信。读之令人唏嘘感叹!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说: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他爱我,但他不尊重我怎么办?如果他不懂得爱,不能提到人性美的高度,那就是说他只是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但是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①

这样的认识和引导,使懵懂惊喜惶惑中的女儿明白了爱情的真谛!中国的很多家长如前所述思思的父母那样的家长是蒙昧的不知该如何引导教育的还大有人在,我们作为教育者就需要正确认识这种感情,也需要掌握教育引导的艺术。

语文课本中关于爱情观方面的篇目很少。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抽出少量的时间进行一下教学延伸性指导。比如,学习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同时,介绍一下她另外两三首有关爱情的诗篇。

舒婷作为新时期朦胧诗派的领军人物,再一次印证了女性的才情和能力,女人不是天生弱智。课本中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显现了舒婷这样在“文革”动荡中成长的一代人,一旦噩梦醒来,不是抱怨不是宣泄,而是激情地传达了“从我们身上获取你的荣光”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青春激情与梦想。这一代人在动荡磨难中价值观爱情观有了太多的“旁逸斜出”,舒婷在《致橡树》《神女峰》《双桅船》几首诗中,给予了全新的“爱”的解答。

舒婷的《致橡树》创作于1977年3月,那也是拨乱反正万物复苏的春天,所表达折射的爱情观,今天看来,依然让我们觉得激动、美好!“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也“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体现了女性的一种平等尊严意识的觉醒。“觉醒”不等于泯灭性别的“中性人”或者走向女性霸权的“压迫者”。她希望男性应该有他的伟岸“像刀,像剑,也像戟”,也希望女性“我有我红硕的花朵”,我们共担风雨共享云霓!多么美好的爱情宣言! 三、性爱教育

鉴于中小学生独特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不涉及两性性爱作品,似乎这个问题可以延后进行。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高中阶段介绍婚前性行为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和避免婚前性行为等相关内容。现实中发生的很多实例让人触目惊心: 据报道,俄国每年有4万多新生儿的母亲是15~17岁的少女,有60%的少男少女17岁以前就偷吃了禁果,堕胎少女的人数年年有所增加,1996年已达25万以上。中国时不时会有未成年女子怀孕的消息见诸报端网络。笔者以“少女怀孕”进行360导航“好搜一下”,我们会看到很多令人震惊的新闻案例“14岁少女三度怀孕”“11岁少女怀孕”“10岁少女三度怀孕”。新华网2015年10月27日发布了一则报道《14岁的思思和她生下的两个孩子》可以说明对青少年的性与爱的教育应该提前,而且引导学生们知道,在学习中积累知识,在成长中储备阅历,在他们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基础上产生的爱情才是美好的,在爱情的基础上产生的两性之爱是美好的。

在两性之爱的引导过程中,注意另一种倾向的发生。文学中“纯粹精神之爱”给读者带来了美的精神享受,但生活中进入婚姻家庭角色之后仍然只有“纯爱”没有“两性之性爱”的观念是混沌的蒙昧的,这也是教育者对成长中的青少年适时进行性爱教育的一个原因。在张爱玲的《沉香屑 第二炉香》里我们看到了只有“精神恋爱”带来的后果:蜜秋儿太太早年守寡,对女儿们“真空式”的教育,以至于两个女儿天真到把正常的夫妻情爱看成是禽兽行为,两个被冠以“禽兽”名声的丈夫成了这种教育的牺牲品。面对这样的悲剧,我们意识到蒙昧的性教育贻害无穷!性别意识和性爱教育缺失的后果是:(1)早恋(2)早孕(3)不恋(爱的种子刚刚萌芽就被扼杀,或者根本没有机会萌芽,没有萌芽的种子自然没有生长) 在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孩子很乖地认真读书,一直读到了博士却对异性缺少关注,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不恋不婚,家长由自豪变为焦虑,开始逼相亲逼结婚。甚至感慨:要知今日何必当初啊,痛心疾首于对孩子早年朦胧情感的寒潮般的摧残与扼杀。台湾电影人吴念真的散文《思念》或许会对家长老师有所启发,让我们学会如何对待、如何保护、如何引导孩子们之间纯真的美好的情感,这样美好的情感一旦延续到成年非常有可能自然而然发展成一段美好的爱情和婚姻。

对成长中的孩子们进行适时的性别平等教育和健康的两性之爱的教育,是社会的责任,是家长的责任,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通过我们的语文教育可以更好地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份责任。

注释:①苏霍姆林斯基. 爱的教育【M】.译林出版社,1997.endprint

猜你喜欢

性爱爱情意识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略施小计,享尽夫妻惬意性爱
性爱多美妙 不当有“性伤”
性爱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