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

2017-09-27朱瑾馨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2期
关键词:优势互补合作学习

朱瑾馨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 到积极主动的探索、合作交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布置完合作任务后,深入到各组中去,对小组合作遇到的 问题适时点拨,偏离主题的合理引导,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合作学习;优势互补;正确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教师的角色、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地位、学习方式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到新知生成过程之中+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积极主动的探索、合作交流,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改善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小组合作存在的误区

(一)小组成员搭配、分工不够合理

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考虑不周,随意让学生组合,有的小组中都是尖子生,而有的小组整体实力相对较差,影响了其他组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小组中成员分工不明确,小组活动无计划,无核心领导人物,造成局面混乱,费时过多,达不到预期结果。

(二)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偏低

为了深入了解,通过对课堂中的许多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思考或解决问题成为小组少数学生的“专利”。虽然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马上在小组展开激烈讨论,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只有个别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多数学生在等结论中度过合作时间。其次,一部分学生不主动参与交流,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一部分学生往往为了争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很少仔细倾听别人的见解,结果出现人云亦云,正确的想法不知道依据,错误的想法找不出原因。

(三)学习任务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符

有的教师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合作学习环节,所提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不大,要么所提问题过于复杂,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无从下手。笔者听过一节 “100以内数的认识”的课,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数100根小棒,要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捆成一捆,数出10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应该多交流,说一说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理解为什么把10根拥成一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感知100的大小,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数100以内的数;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知道10个一是 ,10个十是一百。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学生6个人一组合作数出100根小棒后,成员间没有什么交流,然后让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数了多少根小棒,都是怎么数的。学生花了很多时间汇报自己是1根1根地数、2根2根地数、5根5根地数 然后教师发现时间不够了,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 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学生没有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四)教师指导不力,评价不到位。

多数教师还不能完全放下权威的架子,还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活动时,只是走下讲台象征性的到各组转转、看看,指导作用不明显。此外,由于教师的评价能力、应变能力低,对小组反馈有创意的答案,缺少明确的、鼓励性的评价。对不切合实际的答案,也没有及时提出质疑和引导学生自我否定,一语带过,甚至连错误的答案都差点漏过去。

二、小组合作的合理措施

(一)认真学好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1.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

2.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開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

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

(二)教师要学习新教育理念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教育理念指导之下教师的角色应重新定位。

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学习”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在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三) 教给小组合作的方法,积累合作经验

1.学会收集资料。

2.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

3.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4.学会讨论问题。

(四)强调小组合作精神,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五)正确、及时地评价

评价具有激励与改进的功能,能否正确恰当地运用评价这种手段,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每个人的智慧都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高得多。

结束语

总之,我们教师加强业务学习,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用先进的教学理念 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反思,总结经验,走出数学课堂的误区,这样教师的热情会更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

参考文献:

[1]张存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势互补合作学习
论如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大学课堂对慕课的利用:关于SPOC的探讨
网络互动课堂与传统课堂优势互补策略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体育报道的制胜之道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