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实效性探究
2017-09-27张景顺郁晓勇
张景顺+郁晓勇
【摘要】: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新课改对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英语教学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们尝试了利用导学案打造高效课堂。本文针对利用导学案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导学案 高效课堂 实效性
【分类号】G633.41
一、创建高效课堂的基本思路
应该说建设高效课堂的方法和途径不是唯一的。我们选择的是走导学案的道路。在高效课堂创建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将高效课堂落到实处,导学案像孪生兄弟一样便应运而生,成为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工具,成为推进高效课堂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也是根据学情和学生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改造的过程,将教材系统转化为适合学情的教学系统,转化成通俗、易懂、具体的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二、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的编写首先是集体备课、先周备课,导学案的编写分了两步:
第一步,个人准备。首先教师个人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阅读教参,查阅资料,研究教材和教法、学法,按照上述内容要求写出学案;
第二步,集体研讨。在集体备课时,对个人的导学案进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确定出教学目标、问题情景、围绕每个知识点组织的学习活动,对应训练、达标训练题,以及相关的教学措施和方法。
最后,每个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把确定的导学案适当地增加或减少部分内容,做到求同存异,更有针对性强。有时为使学案的编写更加精细,我们就每人一节或一章内容,这样以便有充足的时间去编写。在集体备课时间时,再进行及时讨论、改进,以求更加完善。
三、导学案的操作
(一)课前延伸,先解决预习导学案即前置测评,约2分钟。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通过什么方法、手段让学生掌握学习目标,课堂上必须体现出效果,老师心知肚明。
(二)课内探究,进入课堂导学案学习阶段,课堂学习约38分钟。实施四环节教学要求。教学流程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
1.自主学习,约15分钟
(1)明确目标:教师点明本节课教学目标。
(2)展示导学案,课前上板:学案绝大部分内容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有明确的任务感。学案在课前写在小黑板上或3分钟小预备时,老师安排任务组学生抄写上黑板,保证内容的可视度,这一环节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前提,是不能不讲究的重要课堂形式。
(3)个人学习:学生在随堂记录本上按图索骥,对照导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有序开展学習,独立做题,初步感知内容,学生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生发出的问题做好记录。
2.合作探究,约15分钟
(1)小组交流,生生合作:学生把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生发出的问题,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等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生发出的问题做好记录。约7分钟。
(2)班内交流,组组合作: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等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生发出的问题提交到全班,由其他小组及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做好记录或了然于胸。也可依托导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展示个人才华与小组智。展示方式可以由各小组组长派员在黑板展示,也可以逐题进行口头讲解。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约8分钟。
3.精讲点拨,约5分钟
(1)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发现地问题、对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进行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理清方法与思路。
(2)让学生将本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要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来,形成课堂小结,记录在随堂笔记上。
4.巩固检测,约3钟
(1)以本堂内容为中心,精选精编题目,限定时间,进行当堂达标检测。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相关内容。
(2)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批阅等方式掌握学生的达标情况,结果在全班反馈。
(三)课后提升
1.作业布置。精选习题,或布置实践性、实验性、指导阅读性等作业,进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高。实行分层次布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
2.反思。根据学生作业批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学生修改错题。教师要善于总结,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反思“学案”的设计,将不合理的部分修正,供以后参考。
四、导学案要“双批双改”
导学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学生完成导学案后由课代表收齐上交,教师第一次批阅,了解学情并确定重点展示内容。待展示过后,学生要在课下整理落实,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二次批改教师要针对学生对导学案补充完善情况加以了解和评价,教师要尤其针对学生在预习阶段出错的题目进行批阅,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二次批改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做题方法技巧的指导,对于解题方法和规律要及时补充。以英语为例,批改采用老师、学科代表(1人/班)、行政大组长(4人/班)、学习小组长(2人/大组)、本组成员(4人/小组)分级承包过关制。
五、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困惑。
首先,最大的困难就是我们老师自身!失去了独霸讲台这个特权,由“独裁”到“民主”,角色转变实在太难,很不适应,尤其是“习惯”、“理念”,课改要成功,必须培训我们的老师,给每个老师洗脑,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对老师进行新课模式操作技能培训(包括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新课堂的驾驭: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有效展示等等)。
其次,来自学生的困难就是改变学生的被动式、接受式的学习习惯。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已习惯了被老师牵着学,习惯了老师的灌和喂,从学习行为到学习习惯,再到思维都是被动的,突然,要自己动手自己吃好难,他们无所事事,不知从何下手,培训学生是又一大工程!
最后,来自家长的不理解也是一大困难。课改,势必暂时影响学习效果,导致成绩下滑,家长是很难接受的,一定会对我们的课改提出非议,甚至责难!唯有家长的认可、理解、支持,我们的课改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教师,还要时常要告戒自己。传授知识并不太重要,重要的也是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立即喜欢你!要学会感恩,感谢我们的学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