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竞争意识及养成研究

2017-09-27王艳东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竞争意识养成大学生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基本概念分析入手,综述大学生竞争意识参差不齐的现状,针对我国大学教育和大学生的自身现状以及我国就业结构的具体要求,提出培养大学生竞争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竞争意识 养成

【中图分类号】G641

一、竞争意识的概念

竞争意识是指在一个群落中生活在一起的同种或异种生活体利用共同的资源,当资源不足时所出现的个体力图占有优先地位的主观意识形态。我国学者陈会昌认为,人类的竞争是个体或群体为满足自身需要而与其他个体或群体展开竞赛和斗争,并力求取得有利地位的倾向。[1]竞争意识是大学生个体行为的始发力量和推动力量,是使个体竞争行为得以激发和唤起的引擎。

二、大学生竞争意识的重要性

(一)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健全理性的自我意识不但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基础。“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指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2]自我意识是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制约和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个成才活动过程,最终决定着大学生的成才水平。大学时代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大学生中引入竞争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竞争会指引着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去形成坚强刚毅的意志力,产生积极的的情绪和追求卓越的不竭动力。同时,竞争可以作为控制和调节大学生行为意识的手段,因为大学生在为达到目标而竞争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量能否实现既定的满足自己需要的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当代大学生就必须不断調整自己的行为。这样,通过竞争程序的甄选和引导,就能达到对大学生行为的诱导、抑制和调节的功能。

(三)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能

竞争能激发人的潜能,促使人发挥一般状况下不可能发挥的智力和创造力。竞争情绪伴随有一定的紧张感,从心理上说,应激状态的情绪可以发挥人一般状况下不可能发挥的智力和创造力。如果通过竞争取胜,大学生获得社会的赞许反过来还可以产生荣誉感,从而强化竞争心理,人的心理素质和竞争能力也随之升华。而一些人在竞争过程中一旦体验到失败,就变得消极、颓废。

三、大学生当前竞争意识现状

(一)大学生竞争意识现状

1. 大部分学生有面对竞争的信心和勇气。被问到“是否愿意并且有信心和能力处理竞争事件并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时,选择有信心在校大学生为69%,而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则为81%。“能否适应竞争残酷的社会,能否在社会竞争中适应变化”一题,在校生选择“没有把握”和“不能适应”的占46%,而毕业生只有23%。由此可见,有一部分在校大学生缺乏应对未来社会竞争的自信心,适应能力不强。而毕业生由于较长时间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磨合经历,他们能够从容的面对竞争,也能够理性地对待生活中存在的竞争,少部分人也存在着缺乏处理竞争性事物的能力和信心。

2. 大部分学生有正确面对社会不公和竞争的心态。当被问到“对于现实生活中采用不正当手段参与竞争,你的态度是怎样的?”选择“可以接受”的大学生占72% ,选择“不能接受”的大学生仅占28% ; “人能否主动掌握命运,你的态度是怎样的”,选择“个人是可以改变和掌握自己命运的”的大学生占62%;当被问到“你如何对待生活中不如意的事”选择“大胆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大学生占69%。由数据可知,大部分学生有竞争意识有开拓精神,一部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较弱,没有对自己进行明确的定位,同时对于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没能具有较为理性的判断。

3.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在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与合作是成功的重要基础。在被调查的群体中,当在校大学生被问到“是否相信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时,70%的回答是肯定的,而毕业以后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给出了79%的肯定回答。在问及“因为是竞争对手,是否会有心理障碍,是否愿意共同合作”时, 83%的毕业大学生认为竞争是工作的常态,不会因为竞争就刻意躲避,会积极地寻求合作和学习。

四、竞争意识的培养

(一)从自身的角度提升竞争实力

一是在学习上有主动性、紧迫感、危机感和超前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扎实自己的文化功底,建立较全面科学的知识结构。二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完善自己的综合能力,注重自己组织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清谈层面上,还要注重培养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技术专长。三是树立良好的竞争形象。不能只是术业专攻型或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应当是“能文能武型”的全面人才。

(二)从学校的角度培养竞争实力

一是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3]因此,高校必须鼓励教师“一专多能”,支持教师科研与外出技术服务,支持教师进修提高等。二是加快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素质教育,拓宽专业面,注意学科的前沿发展与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和变化的关系,加强学科间的融合。提倡文理兼修,鼓励学生多辅修其他专业,争拿双学位,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实战技能。

(三)从社会的角度提升竞争实力

接受社会的挑战是大学生最终的归宿。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各高校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初见成效。但这种活动的开展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也尚需探讨一种内容大于形式的发展模式,并在组织管理加大实施力度,使得大学生真正能够在校园中就有练兵的机会,从而不致于走到社会时不知所措。

参考文献:

[1] 陈会昌. 竞争:社会、心理、文化透视. [M].北京: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51

[2] [美] 库恩.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9版)[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13-15

[3]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 邓小平文选 (1977~1990)[M]. 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3:年 321-325(第三卷)

作者简介:王艳东,女,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副教授 ,籍贯:辽宁省黑山县,1973.11,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竞争意识养成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对语文课堂形成学生竞争局面的相关思考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