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实践经验浅谈

2017-09-27刘渊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2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近两年多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经历,从教学目的和意义,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和效率以及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几个方面,总结了大学物理双语课程的心得,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O4-4

Abstract:Some experiences and suggestions, which combine the experiences for two years, are summarized and advised from several aspects: teaching objective, method, quality, efficiency and students ability.

Keywords: College physics, Bilingual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1 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斷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不断增多,不论对于高校还是企业,复合型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更面向国际化。同时,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双语教学是培养阅读英文文献、用英语进行科技交流,使学生们掌握第一手背景资料和热点问题,了解国外最新科技发展状况的一个很好的平台。由于现代物理学发端于近代的欧洲,因而使学生们掌握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理解现代物理学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物理学作为理工科的必修基础课,其专业词汇、语言和研究方法经常出现在相关学科的资料和文献中。因此,大学物理课以双语形式讲授,作为一种从中文教学到英文教学的桥梁,有利于学生对自然科学专业术语的学习和应用,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及国际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依托我校环境学院和奥本大学工学院的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开展的物理双语教学,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经验并浅谈之。

2 首先明确教学目的和意义

物理学是一门相对较难的学科。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开授双语形式的物理课程必然面临着双重困难。首先,物理学中的一些名词术语用中文理解起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再要理解各个定理和定律所表述的自然规律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就更加困难;其次,阅读英文教材和资料的难度。虽然学生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但大多为日常生活交流用语,而专业学科方面的书籍或资料涉及的较少,所以要准确的理解英文所表述的物理概念和定律就更困难。

物理学最主要的是培养一种物理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便是利用数学知识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同时利用工程技术改造我们周围的环境。所以,物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们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物理的思维方法,同时要摈弃对习题的大量演练和繁杂的公式推导。因此,一本好的物理教材便应该以此为出发点。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教材的选取是重要的一环。

3 教材的选取

通过中外大学物理教材的对比[1]。第一、国外的物理教材更注重现象的物理描述以及对现象背后的物理本质的解释。每一个知识点都从实验引出,强调物理是门实验的学科,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物理定律,不去追求繁杂的数学推导,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用物理的方式去思考。此外,课后习题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联系密切,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强调物理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物理对我们生活中现象和事物的定量描述[2]。第二、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地道的英语表述,所以选用以英语为第一母语的人所编写的教材是必须的。以美国为例,依据不同专业及学生水平其教学是分层次进行的[3],所以教材也是有难易之分,如The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 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ith Modern Physics; College Physics等。The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一般适用于物理系学生及研究生,甚至教师来使用或参考。College Physics则一般适用非理工类的学生使用。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ith Modern Physics则适合理工类的学生使用。

要做好双语教学,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除选取合适的教材外,还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4 科学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

4.1 英语的使用比例

首先,在双语教学中英语和汉语之间使用比例如何协调?我国的英语教育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原因,学生们的英语听说水平较英语阅读能力来说相对较弱,如果教学起始就采用全英文教学,学生固然可以接受到大量的词汇,但是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就会出现困难,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在英语与中文的转换过程中。虽然学生们学到了大量的专业词汇,但是不能很好的达到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及思维方式培养的目的。尤其是当学生听不懂、不理解的时候,老师难免会给翻译出来,这样就有可能沦为了一堂物理翻译课,偏离了我们的教学初衷和教学目的。即便是我国最优秀的学府清华大学,在进行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时,通过实践发现50%的中英文比例是比较合适的[4]。而清华大学可以说能够获得我国最优秀的生源,相对生源水平低一些的地方院校,可能这个比例还要低,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总体原则还是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这点需要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体会。当然,首先还是要保证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其次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掌握专业词汇。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英文板书和多媒体课件,30%英文比例口头讲授,对于我所教授的学生是比较合适的。不仅可以较好的理解物理知识,也能准确的掌握相应的专业词汇。

4.2 注重专业词汇的讲解

由于学习的惯性,阅读英文书籍在意识上会很自然地等同于是在做英语阅读理解,但是中学阶段为了应付考试进行的阅读理解训练只要能答对问题即可,有时不需要准确理解文章或段落的全部内容。但是,对于系统的学习物理学,每一句话,一个短语,甚至一个词汇都要理解准确,尤其是面对大量的专业词汇。因此,那30%英文比例应着重讲授那些物理词汇、定理和定律,要将这些专业词汇的物理意义讲透彻,让学生准确的掌握这些专业词汇所表述的物理内容。此外,为了加深学生们的记忆,在后续的章节中碰到相应的词汇,需要不断的使用英文加以重复。例如“speed”和“velocity”,这两个词在我们日常使用中都可以翻译成“速度”,也不会太在意它们的区别。但是在物理上“speed”准确翻译过来应该是“速率”,是一个标量;而“velocity”才是“速度”之意,是一个矢量。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类型的物理量,一字之差但其物理意义却是天壤之别。再如“torque”和“moment”没有物理背景不懂其物理意义时,都可以翻译成“力矩”之意。我们知道“力矩”是由于外力的作用下使物体发生转动的效果,而表示这个物理意义应该使用“torque”,而不是“moment”。然而,“moment”直译过来“矩”的意思其物理意义是什么?这个词只能放在特定的环境下我们才能看到其物理意义。例如“dipole moment”是“偶极矩”,这是系统的一个内禀属性与外力没有关系。还有在“the moment of inertia”这里直译“惯性矩”更习惯的表述是“转动惯量”。这也是系统的一个内禀属性,表征物体发生转动时惯性的量度。endprint

由此可见,这些专业词汇都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而对于那些经过几百年沉淀下来的经典的物理定理和定律,其一两句话语所表述的物理内容需要更加准确的理解和体会。

4.3 注重实验演示增强直观认识

物理是门实验的学科,实验才是物理的基础,也是学生们深刻理解相关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的最有效的手段。当然各高校都有开授物理实验课,但是随堂的演示实验还是相对较为少数,在这点上国外的高校比我们做的好很多[5]。最典型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老师边讲授理论知识,边进行相应的实验演示。并用演示实验得到的数据作为例题,来验证理论的预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们当堂即学到了理论知识,也亲眼见证或亲身感受有趣的物理实验,便能深刻理解那些物理现象背后所隐藏的自然规律及事物之間的联系。同时,麻省理工学院把这些精彩的课程制作成公开课视频放在网络上,给全世界的人们免费共享这些资源[6]。所以在教学条件有限时,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结合自己讲授的内容和课程进度的需要,节选播放相应的演示实验视频,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世界上最优秀的物理课程,并且体验地道的英语讲授。

4.4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是一方面,学生是另一方面。要想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努力。在课堂上,要启发式的教学,不断地提问式的讲授,争取让学生给出答案。讲完一个知识点,也可以让学生来列举身边的实例,感受实际生活中对物理定理或定律的应用。要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并不神秘也不复杂,其实它就每天发生在我们周围,所需的只是仔细的观察和用心的思考。此外,单凭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所以还要督促学生课后去认真阅读教材。为了起到督促的作用可以借鉴国外的考核方式。每两周一次小的随堂测验,即十五分钟做1-2道题以考察学生做作业的情况;一个月一次考试,即一个小时4-5道题以考察学生对课程阶段性的掌握;最后总的期末考试以考察学生该学期的学习情况。并将测验、月考、期末考试按一定比例计入到学生学期总成绩中。这样一来,学生在整个学期内不敢有丝毫的放松,时刻巩固所学的内容,达到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目的。

5 建议与展望

物理双语教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与国际接轨,更主要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潜心修炼,不断提高外语水平、增强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并积极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合作。对于学生要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反馈,在学习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既学到了语言,也学到了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物理的思维方式。这些都为学生今后不论进行科研,还是进行国际合作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鹏鹏,在双语教学中对中外非物理类大学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M].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P49-P51

[2]刘兆龙,美国大学物理教材习题配置策略的启示[J].大学物理,2012年,第31卷第9期,P47-P48

[3]张立彬,张功,杨祖念,美国大学物理学分层次教学研究[J].大学物理,2012年,第31卷第6期,P51-P53

[4]刘全慧,陈曙光,姚凌江.旁听杨振宁先生给清华大学本科生讲授“大学物理”看教学改革和研究[J].物理与工程,2007,第17卷第2期,P57-P58

[5]汪文明,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M].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P10-P14

[6]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程(物理)http://ocw.mit.edu/courses/physics/

作者简介:刘渊 (1983, 7—),201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男,汉族,山西太原人,太原科技大学,讲师,博士,从事玻色凝聚的理论研究及大学物理教学与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关于《大学物理》中一道习题的讨论
MATLAB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教学研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运用导数法巧解大学物理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