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再认识

2017-09-27杨曼曼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杨曼曼

【摘要】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是我国大多数常用的教学模式,然而它也一直以来不停地受到众人批判。本文对此做出了思考,并就这一模式本身来研究,借助赫尔巴特、奥苏贝尔的教学思想指出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以及人们对这一模式的误解,从而更加合理地利用这一模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关键词】教学模式 ; 传递-接受 ; 赫尔巴特 ; 奥苏贝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38-02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模式”一词本身一般是指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操作性很强的理论知识系统。最早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领域的是美国教育家韦尔和乔伊斯,他们将教学模式定义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

对此,我国目前大多数人认同的比较合理的说法将教学模式定义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二、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演变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最早是由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演变而来。其基本结构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其教学目的是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在实施的过程中,这一教学模式逐渐演变为“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而被世人不断地批判。人们认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只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从而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完全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纯粹地进行机械学习。不可否认,我国当今大部分人所谓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就是如此,然而如果我们就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本身来看未必这样。

1.从赫尔巴特的思想分析传递—接受模式

我国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最早是由赫尔巴特的四段学法演变而来的。我们知道他提出的四段教学法的有四个步骤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明了是指让学生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联想是指从新的学习的内容中去联想学生头脑中原来已有的知识内容去同化、顺应。因为这样才能产生兴趣。在此,他提出了“兴趣说”,强调教学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而这应该在联合中产生。

由此看出,如果我们按照赫尔巴特的思想去实践我们的教学,学生又怎么会死记硬背,机械地无意义的学习呢?在实际课堂中又会有几个老师会每节课注意到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呢?更讽刺的是我们说我们的接受-传递教学模式是由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演变而来的。在演变的途中它又经历了怎样的误解啊?

2.从奥苏贝尔的思想分析传递—接受模式

在其他教育理论家及社会舆论正在强烈地抨击讲授法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寻找讲解式教学的“消极性”时,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却大声疾呼要改进这种教学方法,他毫不掩饰地拥护通过讲授教学来掌握学习材料的主张。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这四种学习。我们一般人会毫不犹豫地把意义学习和发现学习归为一起,而将机械学习和接受学习归为一起。但是奥苏贝尔却明确地回答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他明确提倡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教学主要是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的讲解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学生课堂所学主要是人类社会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些知识都有一定的组织体系,大多数的学习材料以言语或文字形式呈现,因此,课堂教学的组织常以接受学习的方式为主。学生则能够有效地在这种教学形式中采用接受学习的方式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当然前提是这种接受学习必须是有意义的学习。而只有将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的学习才能算得上有意义的学习。对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其目的在于运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内容来解释将要学习的知识。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赫尔巴特和奥苏贝尔的思想有共同的地方即接受学习一定要引起学习们的兴趣和注意,注重新旧知识的连结,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如果他们的建议被我们忠实地实施的话,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又怎会沦落到“满堂灌”、 “填鸭式”教学呢?

三、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盛行的原因

一种虽被世人批判的事物却一直在持续着,就必然有其生存的原因。当今,被人“误入歧途”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在世人不断地批判下又怎么会经久不衰,愈演愈烈呢?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都知道21世纪是一个知识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知识大量地涌现,学科分化越来越细,学生们要学的知识越来越多,有些课程依然最适合讲授教学;我国经济条件有限,学校条件有限,师资条件等的限制,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下讲授方法仍然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手段,其重要地位在短时期内也是不会改变的;并且如今我国功利主义、形式主义泛滥,人们只注重成绩和利益,教师没有正确的意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等种种客观的主观的因素是导致被人们已经误解了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在我国占据重要的地位。

其实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各自的侧重目标,但并不是每种教学模式都能适合所有学科的学习。如情景-陶冶教学模式适合于语文和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而传递-接受教学模式适合于学习掌握记忆的知识,运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人们在实施的过程中误解了它。甚至误解了前人的思想。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不能一刀切,不能固执地认为一种教学模式可以适合任何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去完全否定其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晗清. 新课改以来我国教学模式研究及对它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9.

[2]濮江,伍小红.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在中学讲授教学中的启示[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教学凸显和传递重要概念的实践
文学可以定义吗?
略论刘勰对王粲诗赋的接受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翻译出版与接受
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基于(火用)分析法的换热器性能研究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