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若干思考

2017-09-27周刚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手机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周刚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手机媒体凭借自身优势逐渐走进大学校园并深深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手机媒体正在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深入研究手机媒体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是当今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手机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内在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1;G206

目前,手机3G 技术的使用在大学生中已经普及,4G 技术也开始的出现并推广,加之无线网络在大学校园的不断升级,使大学生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享受手机媒体带的无限乐趣,手机媒体正在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既是宝贵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为有效应对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深入研究手机媒体,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应当是当今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1 手机媒体特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北京大学陈刚教授讲手机形象地比喻为“带着体温的媒体”。手机的便携性使手机无处不在,它在现代人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手机媒体的便携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随时随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可能。教育者可利用手机媒体的便携性,根据教学目标及实际情况,适合地向大学生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彻底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1]

其次,手机媒体凭借自身独有的通讯方式信息传播超越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实现了及时的数据传播和信息传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充分利用手机媒体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在第一时间掌握海量的资讯,吸收健康、新鲜的教育资源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同时一些负面信息也可以引起教育者的警惕,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避免大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

手机媒体的互动性为师生之间的密切建立了桥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通过手机这一平台与大学生进行之间的沟通。这一新型的沟通方式轻松愉快、方便快捷,能够使教育者更加深刻、充分的了解学生,进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加大

虽然手机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教育空间;但由于目前手机媒体发展时间较短,相关法律尚不健全,相关部门对其管制也不完善,使手机媒体进入了“资讯无屏障”的时代。手机媒体传播的信息参差不齐,涌入了大量的无伦理道德的、虚假的不良信息,充斥着大量的具有反动、色情、封建色彩的信息。目前,手机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人际交流工具,上述不良信息可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严重冲击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道德认知。

2、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挑战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者设计并控制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组织和引领教育对象参加教育活动,保证了教育活动良好的秩序性,促进了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国家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且具有绝对的权威,通过传统媒体向大学生传递着主流思想。但是随着手机媒体的不断普及和手机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冲击。首先,海量的信息资源涌入大学生的视野,大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互联网等各种方式获得各类信息,相比之下,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已经老化,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其次,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以个别谈话、座谈会、课堂讲授等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的。这些方式针对性强,在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随着手机媒体普及,大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增强,更愿意利用手机媒体去浏览自己感兴趣的

信息,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始处于信息的劣势地位,难以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思想问题;最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大学生更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和批判性,对于老师的直接灌输不仅不会被动的接受,还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挑战了教师的权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手机媒体的普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正在减弱,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挑战。 目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而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步伐相对缓慢,其教育模式尚未作出根本性的变革,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建立与手机媒体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模式。[2]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手机媒体的若干思考

1、加强手机媒体理论研究,建立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是手机媒体健康运用的外在约束。手机媒体的合理利用需要自律,也需要外在的约束。总有人利用手机媒体的便捷特点、法规的相关漏洞,进行不道德行为,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约束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收者的行为,对手机媒体运营商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能够有效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我国已经发布相关法规对手机媒体的运用进行约束,但是法规制度的建设总是落后于实践的发展,目前还缺乏专门的法规制度,缺乏积极主动的防范监控措施。理论研究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加强手机媒体理论研究,为加快完善立法建制提供理论指导。

2、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其媒介意识。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3]高校可以开展媒介素养课,结合具体活动或事件组织大学生进行“精彩短信编写”比赛活动,邀请媒界人士进行媒介素质专题讲座,开通手机WAP师生互动区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鉴别意识、信息道德素养和信息传播责任意识,增强大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手机媒体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面对手机媒体信息污染,大学生有坚定地政治立场,提高信息鉴别能力,对于违法乱纪的不良信息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维护和谐的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空间。

参考文献:

[1]方学军.3G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J].闽江学院学报.2010(6).

[2]刑璐. 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蔡帼芬,张开,刘笑盈. 媒介素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手机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
浅谈手机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论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