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017-09-27陈丽霞
陈丽霞
【摘要】本文从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内涵入手,在阐述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现状的基础之上,分析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弱化原因,提出强化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策略:帮助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培养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核心竞争力;加强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就业困难群体学生档案;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职业指导师队伍;实行就业志愿者服务计划。
【关键词】职业指导 ; 高校 ; 就业困难群体 ; 作用 ;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15-02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多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校园中存在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问题显得突出而典型。2009年l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要求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特别是组织开展就业援助系列活动,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以及关停企业失业人员的就业援助。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0 年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的女大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要摸清底数,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因此,认真做好毕业生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成为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现状研究
(一)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内涵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是指由于自身或环境因素而导致相对就业更加困难的大学生。一般是指在心理、学业、综合素质、身体、经济等方面处于弱势的毕业生。这些特殊群体目前在高校中人数不少,能否使他们较好地实现就业,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
(二)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现状
由于政府、社会、高校等各个层面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关注比较晚,职业指导对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也是刚刚起步,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发展空间。整体现状是以高校为核心,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宏观上制定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方针、政策。例如,近年来先后出台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大学生应征入伍的政策等。高校是职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职业指导、就业实习、职业培训、提供经济资助是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指导内容。用人单位(包括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与外资企业等)负责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信息、实习岗位等,部分的参与职业指导中来。合力不够,协作配合差,在就业方面的促进措施跟不上学生的实际就业需要。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不彰顯。
二、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弱化原因分析
虽然我国政府、高校对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指导工作高度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毕竟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职业指导理念、机制及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一)职业指导主体单一,社会参与较少,作用发挥不充分
1.从国家宏观层面来看,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指导主体单一的表现是: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少。也就是说,高校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指导工作除政府与高校外,还可以由非政府组织甚至私营部门来承担。企业具有很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应该主动承担起创造公平就业环境的社会责任,消除就业歧视,改善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现状,有效弥补政府和高校的缺陷,为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信息服务和就业帮扶。如残联可以帮助身体残疾的就业困难学生实现就业;妇联可以帮扶女性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就业协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为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避免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的资源浪费等。
2.从高校层面来看,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指导主体单一的表现是:职业指导职能几乎全部集于就业指导服务部门,其它与职业指导有关的部门、学生社团参与少,协作配合差,合力不够,无法提供就业困难学生心理方面所需的咨询和帮助。其它如教务处、科技处、校友办等部门介入和承担的程度非常低。学生就业协会等社团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活动经费,在职业指导中的作用基本没有得到发挥。
(二)学生自身就业能力较弱,就业定位不准,职业指导作用不明显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求职态度积极但签约成功率低。发现,高校就业困难群体自身存在的不足,表现在:
1.综合素质不高,职业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高校就业困难群体自身心理素质欠佳,本身就处于相对就业困难的境遇,绝大多数学生不同程度的承受着心理压力,缺乏求职自信和勇气,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与人沟通和交际能力低。一项对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心理调研显示,24.6%的受访者表示求职茫然,17%的受访者存在自卑自责心理,32%的受访者有抑郁和焦虑心理,8%的受访者具有不满情绪。
2.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期望值过高。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求职地点主要锁定在大中城市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经济发达城市就业空间相对较大、机会多;其二是工资水平相对较高,能较好的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学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热点地区,无形中自己抬高了就业门槛,形成了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影响就业成功率。
(三)职业指导方式上存在误区,偏重经济资助,能力解困、心理指导不足
经济资助确实是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援助的基点,但却并不是援助的终点。在重视就业困难群体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就业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解决其精神困难和心理困难,建立多层次、多途径的就业困难群体辅助体系,举办有针对性、实用性就业力提升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才能有效帮助他们就业。endprint
(四)职业指导与服务不到位,师资队伍素质亟待加强
据了解,山东职业学院从事职业指导课授课师资30人左右,基本为专职辅导员,工作年限长短不一,最短者1年就己经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年纪轻,经验不足,影响授课效果。高校普遍缺乏专业师资,课堂授课形式有待改进,授课教师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同时校内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规模小,仅有4名工作人员,办公场地约30平米。与国内同类高校相比,办公条件和设备属于中下水平。规模小、工作人员数量少的不足,严重制约了职业指导服务效果。
三、强化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职业指导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就业困难群体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强化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有力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是大势所趋。以山东职业学院为例,近三年来,对就业困难群体加强职业指导收到显著效果:
(一)加强职业指导,帮助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就业竞争观,主动投身就业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帮助学生理性认识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分析自己的性格、专长、爱好、学历、知识背景等,既要认清自己的优点,也不能回避自己的缺点,据此规划自己未来几年的职业走向及眼下求职的目标,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例如,对因学习成绩优异、就业期望值过高的学生,要帮助他降低择业门槛,调整就业期望。而对身患残疾的学生,要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大胆地适应职场竞争环境,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才学和技能。
(二)加强职业指导,培养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核心竞争力
当前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难的问题也暴露出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问题。高校应该面向市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快教育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实现“产销对路”,才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就业环境。高校应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 优化社会适用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不断加强实习基地、就业基地的建设,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通过加强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减少教育缺失形成的高校困难群体的就业障碍。
(三)加强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就业困难群体学生档案,动态管理
为了准确掌握就业困难学生情况,对因存在经济问题、心理问题、生理问题、学业问题而导致就业困难的学生的思想动态、就业意向和具体困难进行调研,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档案”。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分类指导,高度关心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热心帮助就业能力困难的毕业生,积极帮助特殊毕业生,鼓励女性毕业生。
(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职业指导师队伍
随着高校就业规模的扩大,高校就业部门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学校只能完成职业规划知识的普及,而不能做到对就业困难群体一对一或多对一的辅导。这就必须壮大职业指导队伍。笔者认为,应该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作为主干力量,适时选拔一些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去参加职业指导师和高级职业指导师的培训学习,不断壮大职业指导师的专职队伍。同时,可以邀请资深职业指导专家来校定期为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培训,让职业指导队伍熟练掌握就业政策、职业与职业发展、职业指导的多元化服务,学会运用职业测评软件。总之,通过对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偏好、特长、优劣势进行客观评价,帮助就业困难群体正确认知自我,规划职业。
(五)实行就业志愿者服务计划
在每个毕业班中选拔一批已经找到工作、责任心强、热心助人的学生,作为志愿者去帮助在就业中就业困难群体的学生。就业志愿者不仅要向需要帮助的同学通报就业信息,还要和他们一起参加招聘会,传授面试技巧。通过就业志愿者服务计划,一部分就业困难群体学生,不仅在就业过程中找回了自信,也找到了较为中意的用人单位。
四、结束语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指导工作事关学校和社会稳定,事关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事关高校就业困难群体自身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指导工作应当引起全社会、尤其是高校职业指导部门的高度重视,力争形成政策到位、措施得当、机制健全、指導优良的高校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指导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在2010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9-11-23.
[2]瞿振元.大学生就业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张小建等.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4]张敏强等.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庞荣申等.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视角下高校教育缺失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3)
[6]王尔新.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4).
[7]姚裕群.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调查与研究[S].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3).
[8]李忠军.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0).
[9]潘瑞等.浅议高校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10)
[10]陈彬.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理论界,2008,(9).
[11]安身健.以培养学生职业理念为导向构建全程化就业教育新体系[J].河南社会科学,2008,(6).
[12]刘甲玉.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21).
[13]吴维均.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D].重庆:西南大学,2008.
[14]姜爱贤.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教育探索.2008(11).
[15]余春玲.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