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国传教士亲历的红军长征
2017-09-27彭苏
彭苏
1934年8月,红六军团在任弼时和萧克的率领下,从井冈山根据地突围西征,为中央红军长征探路。红六军团进入贵州黔东南后,俘获了瑞士籍英国传教士薄复礼。此后,薄复礼跟随红六军团在湘鄂川转战并参加了长征。
1936年4月,紅二、六军团长征经过昆明附近时释放了薄复礼,50年后的1984年,80多岁的薄复礼又与70多岁的萧克将军奇迹般地取得了联系,从而谱写了一曲横亘半个世纪的友谊颂歌。
帮红军翻译地图
1934年8月,红六军团9000多人在任弼时、萧克等人率领下,从井冈山根据地突围西征,为中央红军的长征探路。红六军团在敌重兵围堵下,经湖南进入贵州黔东南,进入后短短的十来天时间内,红六军团虽然消灭和击溃了大量敌军,但自身也受到极大损失。红军不通苗民语言,地形不熟,加上长途远军,无后勤保障,在黔东南苗民地区又很难打土豪,粮食和弹药消耗极难补充,伤员无法安置。因此,红六军团准备攻占黄平县旧州镇,走出黔东南民族地区,经瓮安县渡过乌江转战黔北,甩脱敌军尾追重兵。
红六军团先头部队抵达旧州后,俘获了英国传教士薄复礼夫妇和海曼牧师一家四口——他和妻子、分别3岁和8个月大的两个孩子,还有一位加拿大籍姑娘。起初,红军战士对传教士的印象不好,认为他们是来搞文化侵略的,所以让薄复礼和海曼牧师随军,而陆续将薄复礼和海曼的夫人、加拿大籍姑娘以及孩子们释放。
薄复礼1897年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的一户瑞士移民家庭,1922年9月,他来到贵州传教,是一位虔诚的传教士。他先在遵义传教,后来又转到了镇远教区,认识了瑞士女传教士露茜,他们在贵州省城贵阳的一座小教堂内举行了婚礼。婚后,两人同在镇远教会传教。
红军离开旧州后,一天晚上,把薄复礼带到了萧克的指挥部,原来,红六军团仓促进入贵州作战,根本没有作战地图。萧克只是凭着缴获的一张中学课本上的地图指挥部队行军作战,地图的简单和粗糙,使得萧克头痛不已。
红军攻占旧州后,几位红军战士在旧州教堂里发现了一张地图,当萧克得知这一消息后如获至宝。这张地图,对于刚进入贵州,道路不熟且缺乏向导的红六军团无疑是无价之宝。但是,由于地图上所标注的地名都是法文,没有人能看懂,这可急坏了萧克。他想到被红军俘虏的传教士薄复礼是瑞士人,兴许会说法语。于是,特地请他帮忙翻译。
一张约1平方米大小的法文版贵州省地图摊在桌上。萧克小心地用手指着一个个法文地名,薄复礼按照他的指点,操着生硬的中文,将地名逐个翻译出来。萧克大喜,他先让薄复礼把地图上重要的山脉、村镇、河流等中文名称翻译出来,然后自己用中文一一将其标记在地图上。两人边讲边比划,忘记了时间。当薄复礼把萧克所需要的预定行动地区的详细地名全部译完时,已经是三更天了。
薄复礼想不到的是,在这之后,正是他翻译的这张法文贵州省地图,对红六军团的转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再后来红二、六军团会师后转战贵州东部和湘西时,这张地图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红六军团离开旧州后,准备西渡乌江,却突然接到中革军委发来立即东返的紧急电令。红六军团在东返途中落入敌军罗网,全军被截为三部分,折兵过半,主力在一位猎人的帮助下才得以脱离险境。薄复礼自然也经历了这场激战。红六军团断后的一个团在转移中被敌军和民团包围,100多名红军战士纵身跳下了悬崖,师长龙云率200多人突围后又被民团偷袭,200多名红军全部牺牲,龙云被民团俘获后牺牲。红六军团主力经过几天的急行军,在印江木黄一带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师。从江西出发时的9000多名红军将士,此时只剩下3000余人了。
在红军中的生活
红二、六两军团会师后,离开黔东向湘西北进发。行军的路线必须避开人烟密集的大道和村庄,行军中,薄复礼唯一的“乐事”是盯着队伍前面的红旗。
在红军队伍中,鲜红的旗帜极为显眼。红旗中央有一颗星星,旁边是代表劳动阶级——工人和农民的锤子和镰刀,这锤子和镰刀在红旗的一角,交叉构成一幅醒目的图案。每在行军中,每逢风起时,红旗总是猎猎作响,迎风飘扬。薄复礼知道,红军战士非常爱护红旗,平时他们都是把红旗仔细地折叠放好,只在行军中或特殊场合才打开,迎风招展的红旗很是鼓舞红军的斗志。
薄复礼还看到,高举红旗的红军战士背着一个用教堂的油画布改装的口袋,这显然是用来放置红旗的,因为它不透水,不怕雨淋。使薄复礼感到有趣的是,小红军背着的这个口袋上,还可以依稀看到残留有宗教画面的图画——高鼻子的牧羊人、洁白的羊群,还有耶路撒冷的房屋和伯利恒的星星。
自从薄复礼和海曼被俘虏之后,贵州、湖南等地的教会组织一直在与红军联系,然而,由于红军到处转战,薄复礼和海曼只得跟随转战,时间一长,两人决定悄悄逃离。
一天晚上,薄复礼和海曼趁红军战士在院子里开会学习和唱歌娱乐时,翻过围墙,逃入了一片漆黑的夜色中。然而,他们在漆黑一团的山林里却辨不清方向,茫然地奔窜了一整夜,直到第二天傍晚再次被红军抓获。被抓回来后,红军没有为难他们。
薄复礼经常观察红军战士们的生活,尤其是学习与娱乐生活。其中,红军战士在“列宁室”里学习、开会、读书和识字的一幕幕,给薄复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红军战士的娱乐活动通常在黄昏时候进行。晚饭后,战士围坐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圆圈。指挥员在圆圈中站起来,随意点战士起来唱歌。被点到的红军战士,有的唱刚刚学会的革命歌曲,有的则唱家乡的山歌。最受人欢迎的是那些江西籍的老战士唱的歌曲。萧克等红军领导人还经常和薄复礼交谈,甚至邀请他参加红军的娱乐活动。
红军战士也经常做游戏,又或进行一些武术表演。最使薄复礼感慨的,是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的十分普遍的吸食鸦片烟和赌博的现象,可吸食鸦片在红军队伍中却是被严格禁止的。一些新参军的农民和一些被俘虏后再加入红军的国民党士兵,如果有吸食鸦片烟的人,就会被集中在一个地方戒烟,红军卫生员还会向他们发放戒烟药。在此期间,他们不用参加军事训练,伙食也比较好,两个星期后,这些新战士就可以戒掉鸦片烟瘾了。endprint
薄复礼有一顶当地财主们常戴的瓜皮小毡帽,有一天,一位小红军来向他借这顶小毡帽。第二天,有红军战士告诉他,昨天晚上的演出很成功,小红军戴上薄复礼的这顶瓜皮小毡帽,扮演一个帝国主义分子,和另一名扮演蒋介石的红军战士演对手戏,台下一名新入伍的战士以为台上的演员就是蒋介石本人,竟然举起了枪向他们瞄准,幸而旁边的人反应得快,否则,台上的“蒋介石”就会没命了。
不久,红军先行释放了海曼,而薄复礼继续留在红军中。
跟随红军长征和获释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18000多名红军将士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的率领下,从桑植县刘家坪出发开始长征。薄复礼也跟随红军踏上了长征征程。
红二、六军团渡过澧水、沅江,经湖南进入贵州东部,一路冲破敌军的阻拦,于2月2日渡过乌江天险,在贵州地下党及其领导的当地反蒋武装的支持下,攻占了黔西北的黔西、大定和毕节三县,并在三县范围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蒋抗日宣传和扩大红军等活动。国民党大军跟随而至,红二、六军团随即撤出毕节,进入乌蒙大山之中。
一天,贺龙警卫员找到薄复礼,拿出一大团毛线,请他为贺龙刚出生不久的女儿织一件毛衣。
原来,薄复礼在英国从小就学会了编织手艺。在跟随红军的转战中,薄复礼重拾了从前熟悉的手艺,红军战士知道后,纷纷让他编织毛袜、帽子或手套,薄复礼来者不拒。红军战士每当有空时,都会到屋子里看薄复礼编织。看到编织针在他的手里龙飞凤舞般地上下翻腾,战士们不禁暗暗称奇。
还在长征前夕,薄复礼就得知,贺龙将军刚出生18天的女儿贺捷生也跟随红军长征。在强渡澧水河的战斗中,薄复礼见到了出生还未满月的贺捷生。长征中,有一次孩子发起了高烧,红军中没有药,军医只好采用当地一个土郎中的偏方治好了小捷生的病。红军进入乌蒙山区后,由于敌军追得很紧,一次,红军在通过敌军封锁线时,为了防止小捷生哭闹暴露目标,贺龙妻子蹇先任只好用布带把她紧紧捆在胸前,再用衣服包住头。通过封锁线后,蹇先任打开衣服一看,由于衣服捂得太久,孩子的脸都成紫色的了。还有一次,红军陷入敌人重围,蹇先任的身体已虚弱到了极点,贺龙便把孩子裹在怀中。突围后,贺龙发现女儿竟不知何时从怀里掉了出去,急忙带人回头寻找,幸好孩子被路边一位好心的老乡拾到,贺龙这才把女儿找回。
薄复礼想,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要跟随红军过这样的日子,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他爽快地答应为贺捷生编织毛衣的事。日夜赶工,几天之后,一件漂亮的毛衣就完成了。
红二、六军团走出乌蒙大山后,决定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北渡金沙江,进入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进入云南后,萧克决定无条件释放薄复礼。临别前,萧克特地宴请了薄复礼,亲自做了粉蒸肉,并请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中将张振汉(后跟随红二、六军团长征到了陕北,解放后任长沙市副市长和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在毕节参加红军的贵州著名的辛亥老人、民国贵州军政府总理周素园老先生(后跟随红二、六军团长征到了陕北,解放后任贵州省副省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作陪,还给薄复礼发放了路费。
跟随红军转战和长征18个月的薄复礼终于离开了红军。
回国后,薄复礼在欧洲各地发表演讲,并且在英国出版了回忆录《神灵之手》,后来他又怀着对中国的友情回到贵州盘县传教。1949年后,所有的传教士都离开了中国大陆,薄复礼和妻子前往老挝继续传教,他的妻子最后在老挝去世,而他则回到英国定居。
与萧克的传奇友谊
50年过去了,1984年,薄复礼已87岁高龄。
一天,美国著名记者兼作家索尔兹伯里来到了薄复礼家中。
索爾兹伯里要写一本反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书,书名叫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他从萧克将军处得知,当年薄复礼曾为萧克翻译过一张法文版贵州省地图,并带来了萧克的嘱托:“如能见到这位友人(假如他还活着)或其家属,请代致问候!”
当薄复礼得知萧克将军当时已是中国国防部副部长,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时,他感慨不已。脑海里立即浮现出当年在暗淡的洋蜡烛烛光下,为萧克将军翻译那张法文贵州省地图的情景,也想起在红军队伍中与萧克将军和众多红军将士相处的日日夜夜。
薄复礼应索尔兹伯里的请求,详细地把自己当年跟随红军18个月的经历说出。
萧克将军也试图通过别的途径寻找薄复礼。1984年秋,萧克出国访问,途经法国时,委托了中国驻法使馆和有关方面打听薄复礼的情况。1985年初,有关部门通过薄复礼在瑞士的亲友终于联系上薄复礼本人。薄复礼立即给中国驻法使馆的工作人员回了信,还委托中国驻法使馆的工作人员向萧克将军转达热忱的问候。
不久,薄复礼又托人带给萧克将军一盘有关自己近况的录像带和他出版的两本书。萧克收到薄复礼的礼物并得知他的近况后非常高兴。随即委托中国驻英大使前去拜访薄复礼,并转交一封信件,还托人转送薄复礼一本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画册。
1987年末,《人民日报》驻英国记者来到了曼彻斯特薄复礼的家中,对薄复礼进行了专访。此时,薄复礼已是耄耋老人,但精力还十分旺盛,对往事记忆清晰。在记者要求下,薄复礼再次地讲述了自己当年在红军中跟随长征的传奇经历。
1989年,薄复礼中文版回忆录在中国出版,引起了极大反响。回忆录客观地还原了半个世纪前红军的生活和面貌,从研究红军历史,尤其是研究红六军团的西征和红二、六军团长征的角度,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原始、真实的一手资料,难能可贵。
萧克将军特地写了一篇文章《谈薄复礼和他的回忆录》。在这篇长文中,萧克讲述了50年前与薄复礼相识的经过和50年后重新取得联系的过程,还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评价了薄复礼及其回忆录。
薄复礼作为一名普通的传教士、虔诚的基督徒,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贫穷的贵州,并在中国工农红军中度过了一段难忘时光,为中国和世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录,并与诸多红军将士尤其是萧克将军结下了绵延50年的旷世奇缘……这个故事传为后世佳话。
1993年,薄复礼去世,享年96岁。
2008年,萧克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作者系第十一届贵州省政协委员,文史学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