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新农合家庭账户弊病多
2017-09-27
随着新农合不断深入发展,一些地区取消了医保家庭账户,但住院起付线,门诊、住院报销比例均未发生改变,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调研。
贵州省黔西南州某县于2006年启动合作医疗,以户为单位,设立家庭账户,县政府从合作医疗基金里按照每人5元划拨到农户家庭账户上,即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户每人每年家庭账户上就有15元。该家庭账户上的资金允许结转到下一年,参加合作医疗的老百姓即使没有生病,其交的钱依然在账户上,来年还可以继续使用。这样就打消了老百姓怕参加合作医疗不生病就吃亏的思想。一经推出,受到群众的欢迎。2008年,原贵州省卫生厅印发文件,要求取消家庭账户,在实施阶段即受到抵制而没有正式施行。
2014年,贵州省黔西南州和其他市州一样,取消合作医疗家庭账户。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规定,取消家庭账户后,为确保参保人员得到更大的优惠政策及方便门诊就医,每年每人门诊支付限额提高为400元,即每人每年缴纳90元参保费后,可以享受400元的门诊报销。
取消家庭账户后,增加了新农合资金收取的难度。记者调查发现,主要表现为对新农合的“三怕”“三愁”“三忧”及“三乱”:
群众有“三怕”。一是医疗保险政策变动反复、怕自己利益受到损害。新农合资金参保金个人自交部分从最初的每人每年10元、20元到30元、50元、70元不等,群众认为政策不稳定,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二是看病贵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目前,乡镇卫生院基本上不看病,有病人直接往县级医院推,套取合作医疗资金现象屡禁不止,导致群众认为参不参加合作医疗一个样。三是干部尤其是村干部怕出乱子。乡(镇)干部、村(组)干部完不成任务数就要扣绩效、扣工资。于是有的村干部就以群众不支持为由不给办事,导致干群矛盾激化。
参加合作医疗的群众有“三愁”。一愁吃不到“好药”。黔西南州贞丰县全县各乡(镇、街道办)卫生院受基本药物目录的限制,一些群众非常愿意用的药品如氟哌酸、风油精、清凉油、土霉素等质优价廉的药品没有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导致大多数常用药不能进入医保报销。二愁看不到好医生。从2000年开始,该县取消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采取招考的方式,但全日制专科以上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卫生院,原有医疗技术人员不断退休,导致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三愁服务不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业务能力下降推诿病人,导致老百姓不能就近看病,造成看病难问题。各乡(镇、街道办)工作量相对较重,审核报销人员不能及时为州外就医患者进行报销,导致群众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下降。
医务工作者有“三忧”。一是医生忧自己待遇降低,不愿意多看病。2008年以前,贞丰县医务人员工资实行差额制,财政负担60%,医疗卫生机构自己负担40%。医疗机构工资实行财政100%负担后,医疗卫生机构不准再发任何费用,加上医疗纠纷等原因,致使医务人员不愿意多看病。从2012年起,全县乡(镇、街道)卫生院业务收入逐年下降。二是少数干部搞特权,医务人员忧自己得罪不起。三是医务人员担忧自生安全。
取消家庭账户引起的“三乱”。一是群众乱开药品。有的群众认为自己当年交的合作医疗费如果不及时使用将过期作废,于是无病都要到医院开药品,把自己的钱赚回来。二是部分医疗机构乱作为。有的医疗机构尤其是民营医院,采取各种方式与部分群众联手,套取国家新农合基金。三是乱开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一些医院要求患者住院输液;或者能用常规、廉价药品的采取用新、特药品;能够不检查的为患者实施全身检查;能够短期出院的迫使患者延长住院时间等套取国家新农合基金。
根据调研情况,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恢复医保家庭账户,进一步激发群众参加新农合的信心。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政策知晓率。通过集中与分散的形式加大医疗保险政策法规的宣传,积极利用农村赶集的优势,通过发放宣传单,设置政策咨询台等形式强化宣传。最重要的是加大监管力度,杜绝违规收费和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等医疗行为。采取严抓“两定”稽核的管理方式,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进行随机走访抽查,降低“两定”机构的违规行为,尤其是定点医疗机构扩大用药,乱收费用、乱检查和过度用药的问题,努力降低百姓的看病费用。
加大处罚力度,发现医疗卫生机构有乱开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等行为,除对医务人员采取吊销“执业资格”外,对医疗机构实行巨额处罚,甚至取消其新农合点医疗机构资格。
调研时,有不少调查对象指出,上级部门在制定相关规定时,应该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听取基层对医保制度的意见,确实解决好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