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结合的四种模式

2017-09-27

中国卫生 2017年6期
关键词:床位社区卫生医养

在政策引导下,天津、合肥、长沙、郑州等多地开展了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实践。经过梳理,对现有的医养结合模式总结如下。

第一,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

对于三级公立医院而言,本身医疗资源就很紧张,难有动力开展养老服务。因此,医养结合模式更适合一级或二级医疗机构。

部分一级或二级医院床位空置率高,可考虑增设老年病床提供老人照料和康复服务,也可直接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如上海市将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公立二级医院的治疗床位转型为护理床位,老年护理床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院、二级综合医院占比分别达到49.7%、40.1%、10.2%;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医院将老年无陪护病房发展成集健康教育、医疗、护理、康复、养老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养老病房。

这种模式需在当地医疗资源较为丰富的情况下实施为宜。但是,医疗机构确实不具备养老功能,如何进行机构定位、提供相应服务还值得深思。

第二,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该模式开展的医疗服务多为基本护理、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对医疗服务的要求相对较低。

这种模式面临能力与持续性的问题。一方面,内设机构必须符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养老机构医务室基本标准(试行)》和《养老机构护理站基本标准(试行)》,在人员、面积、设备等方面要达到门槛要求。这对养老机构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内设机构面对的服务群体较小,运行成本较高,对于医保定点资格的获得也不容易,这些都将是现实挑战。

第三,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

公立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协议合作关系,通过绿色通道,实现养老机构的老人患病到医院治疗、经治疗好转的老人回养老院康复。这种合作关系特别适用于地理位置接近的机构,如北京老年医院就针对附近的养老机构开辟了转诊绿色通道。

这是医养结合较为松散的形式,在不对既有养老和医疗机构进行大的组织变革的情况下,实现了医疗与养老服务的整合,制度变革成本较低。但是,该形式下的服务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四,医养结合进社区、进家庭。

医养结合进社区和家庭主要还是依靠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通过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体检、健康教育、日间照料等服务。目前,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多地都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该模式也面临着挑战。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承担着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自身工作量较大,如果缺乏适宜的激励机制,难以保证医养结合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抚养和教育下一代的压力等让家庭难以承担养老的功能。

猜你喜欢

床位社区卫生医养
医养当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我国医院儿科床位资源配置和利用现状研究*
基于床位效率分析的床位精细化管理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嘻哈段子铺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