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中的政治经济学

2017-09-26王璋璋

祖国 2017年16期
关键词:市场调节

王璋璋

摘要:自1992年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便走上了与以往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历经近四十年发展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回顾近代以来的经济学理论的历史,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释不了,用西方主流经济学说也同样解释不了,这样的现实要求我们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总结中国发展的经验,将中国道路的实践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

关键词: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史 市场调节 国家干预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问题的由来,从最近来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上讲话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个思想具体到政治经济学研究上,就是结合我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以来的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而从一个时间段来讲,也有其缘由:在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级党委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在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学习主题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由北京大学顾海良教授主讲,学习后习近平总书记作了总结发言,他说要把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提升为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其时中央已经有了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号召。

(一)

每种经典经济学理论都是现实实践的产物。回顾近代以来经济学的发展,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是在17世纪中叶以后,机器逐渐投入工业生产,推动了资本主义由简单协作的行会制度向工厂手工业,进而向机器大工业阶段转变,由此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大幕。这样的现实实践呼吁新的经济学理论的提出,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一书正是回应了这样的实践要求。这一时期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劳动价值论,而为什么要研究劳动价值论,是因为从简单协作的行会制度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要涉及到更大范围的分工,分工的发展要求交换,而研究交换最核心的就是研究价值,研究怎样能够实现等价交换,这就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方面内容;在另一方面,如我们所知,《国富论》全书的核心思想:“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个人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但是却从整体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就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另一方面重要内容—自由市场。因此,正是分工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渐确立,市场机制的初步形成,这三个实践上的要素呼唤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接下来便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诞生一方面是解决古典政治经济学危机在理论逻辑上的必然,另一方面也正是现实实践的要求呼吁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从1843年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在1867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这二十年间,正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飞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前夕,经济上的發展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在这一时期,以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为开端,资本主义市场规律开始出现,这是实践表现出来的第一个表象;另一方面,伴随机器大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以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是现实实践表现出来第二个表象。马克思正是在这样的实践基础上,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完善劳动价值论——解决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危机,发现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进而耗时四十余年,写成《资本论》。在这部被称为工人阶级《圣经》一书中,马克思深刻地分析道: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化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有两个具体表现: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之间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矛盾,这两组矛盾的激化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同时,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证明了马克思的预言。

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差不多同时,即19世纪70年代,诞生的是新古典政治经济学,这一时期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隆隆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完全巩固下来,这样的社会现实提出不需要再对经济规律进行研究,重要的是研究经济是怎样运行,研究市场机制的构建和完善。这一时期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自由市场思想,进一步宣扬“市场万能说”,呼吁政府要做市场的守夜人。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自由资本主义持赞赏态度,但另一方面也对资本主义有一定批判,而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则完全站在统治阶层角度,鼓吹“市场万能说”。

(二)

1935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西方经济学发生了最重要的转变,由之前主要强调市场到开始注重国家的宏观调控,而这一转变也是现实实践的发展。众所周知,在1929年—1933年发生了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危机表现出来有三个特点即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危机的爆发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处于崩溃的边缘,面对危局,美德日三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美国采取“罗斯福新政”,德日两国法西斯分子上台,走上对外侵略道路,缓解国内危机,虽然三个国家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但相同的是都是从国家层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与此同时,完全由国家主导的实行计划经济制度的苏联,工业发展一片欣欣向荣,与危机四伏的资本主义世界形成鲜明对比。以上这些实践层面表现,必然要求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诞生,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根源仍是马克思指出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市场调节在此完全失灵,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予以调控。endprint

凯恩斯之后经济学理论的演进,大体仍是围绕着究竟是“计划”调节资源,还是“市场”配置资源,依据这一点分成了不同的经济学流派。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重建国民经济体系,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效果,在这样的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这种政治经济学理论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强调个人服从集体,地方服从中央,而将资源过分投入重工业领域内,长期忽视轻工业的发展,使得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在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为前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而在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也陷入了困境,以70年代初期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为导火线,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滞胀”的困境,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对此束手无策,80年代伴随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上台,推行逆国有化浪潮。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源于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否定凯恩斯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倡导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并将这些要求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系统化和理论化高度,逐渐形成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其中以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等为主要代表。当然,伴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长期陷入低迷困境,主流经济学派又开始寻求新的转向,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出现了“重读马克思”的热潮。

(三)

在梳理总结过往经济学理论的历史后,中国在历经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实践后,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总结中国发展的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我们的主观需要,但更是客观环境所决定的。众所周知,自1992年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便走上了与以往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历经近三十年发展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释不了,用西方主流经济学说也同样解释不了,这样的现实要求我们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而这些矛盾中最主要矛盾是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种思潮的斗争。而基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构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可能可以协调处理好这些矛盾,尤其是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种思潮之间的矛盾。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已经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这就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资源配置为根本的;近年来政府不断推行简政放权,减少不必要的审批制度,就是为了给市场创造更好的主体环境;同时,新一届领导人上台以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强调依法治国,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根本保障,这是因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另一方面,全世界普遍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经济建设,国家调控是强有力的,这可以解决市场自由发展带来的风险问题。但同时也需注意到,市场自发配置和国家宏观调控,是一个磨合的过程,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必须磨合好,过往我们经济上出现的波动,都是因为没有将这两者关系处理好,因此各级政府必须从根本上意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

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但根据哲学的普遍规律,它能解决的一定是在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内的问题,根据以往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具体讲就是在市场释放生产力和计划规避风险之间,寻找一个恰当平衡点,要始终承认这对矛盾的存在、正视它,而不能忽视它。历史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不承认这对矛盾的存在,不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必然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参考文献:

[1]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人民日报,2015-11-25.

[2]顾海良.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J].经济研究,2016,(01).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A].人民报,1859,(54).

[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市场调节
武汉市公共自行车落幕背后:是顺“市”而为的选择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展望
新常态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论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市场、市民社会和国家协调下的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