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政为民新理念的理论特质与践行路径

2017-09-26王翔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年15期

王翔

【摘要】执政为民新理念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闪耀着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理论光辉,蕴含着政治性、历史性、经济性与伦理性的鲜明理论特质。中国共产党在践行执政为民新理念过程中应遵循理论引领、道德形塑、信念强化与制度约束等基本路径,从而有效巩固与提升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

【关键词】执政为民 理论特质 践行路径

【中图分类号】 D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619/j.cnki.rmltxsqy.2017.15.014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的政治宣言,也是对执政为民新理念的第一次公开表述。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秉持,并在治国理政新征程中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为民新理念,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理论特质,同时也为其践行指明了方向。

执政为民新理念的理论特质

执政为民新理念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闪耀着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理论光辉,蕴含着政治性、历史性、经济性与伦理性的鲜明理论特质。

政治性的理论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②这一科学论断赋予执政为民新理念以政治性的理论特质。执政为民是由我们党的政治性质、政治功能和政治旨归所决定的。党的十八大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阐述了我们党的群众观点与为民理念。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新理念内含“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③的政治道理以及“万事民为先”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

从成立开始,致力于使人民获得政治解放的中国共产党,其最神圣的政治职责与唯一的政治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能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已成为我们党能否巩固其政治基础以及维护其政治合法性的关键前提。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一定要将关涉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办实。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应恪守的最高政治准则,一刻也不能抛弃执政为民的情怀,要完完全全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历史性的理论特质。执政为民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由此作为一脉相承的执政为民新理念也必然具有历史性的理论特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民群众创造社会财富并推动社会变革的历史。历史上所有的发明创造与人类经典都无不是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伟大结晶,但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人民所创造的劳动果实却不能为人民所享有,这也就决定了无产阶级要团结起来,通过阶级斗争从剥削阶级手中夺回理应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坚定依靠全体劳动人民的力量,堅持走群众路线。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否取决于我们党是否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理念。在中国人民无限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必须进一步树立与贯彻执政为民新理念,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与先进性建设。党的所有政策必须符合人民意志,必须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由于党的所有决策均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决策过程中执政党必须充分考虑民意,而不是垄断决策,独断专行。

经济性的理论特质。执政为民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转型发展期,执政为民新理念也必然具有经济性的理论特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与坚强的思想保障,而执政为民新理念的贯彻践行正可以满足这一需求。然而,当前极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从思想上对执政为民新理念提出质疑,错误认为市场经济与执政为民水火不融,进而导致其利益观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无疑将对执政为民新理念的贯彻践行提出挑战。

从客观上而言,执政为民新理念的贯彻落实需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根本驱动力,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反过来需要执政为民新理念为之保驾护航。两者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首先,两者的终极目标高度一致。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为群众谋取尽可能大且多的利益,并为人民自身发展创造条件是执政为民的终极目标,而市场经济的终极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国富民强。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包含着执政为民的原动力,是新形势下践行执政为民新理念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次,执政为民与市场经济是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两个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基本要素。就现阶段而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强势发展动力的直接来源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如若引导不力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党必须尽可能减少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对人民高度负责。

伦理性的理论特质。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除了要有合理的经济制度、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有效保障之外,还需有为社会所普遍认可的伦理道德准则提供认同基础。这必然赋予执政为民新理念以伦理性的理论特质。

执政为民新理念是对当代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生活的现实反映,也是诸多社会道德的统摄性理念,即社会伦理的总体性概括。首先,契约伦理原则是从执政为民新理念的道德基础中引申出来的,契约伦理意味着和合协同,也即鉴于他人服务于己时秉持诚信负责的态度,反过来在自己服务于他人时也应守信无欺,竭诚热忱,这恰恰是执政为民新理念的深层伦理意蕴之所在;其次,集体主义伦理原则是从执政为民新理念的伦理基础中引申出来的,执政为民新理念的道德基础不是以个人为中心,而是以他人与集体利益为核心;最后,权利与义务平等的道德原则是从执政为民新理念的伦理基础中引申出来的,社会成员之间建构的是互相服务的关系,即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平等均衡。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本质内容涵盖契约、集体主义以及权利与义务平等的三大道德原则,而执政为民新理念则正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集中反映。endprint

执政为民新理念的践行路径

新的历史任务与新的时代环境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从理论引领、信念强化、制度约束及道德形塑等方面践行执政为民新理念,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与先进性建设。

理论引领的践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与客观阐述,具有巨大的理论引领力与现实指导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对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有重要指导作用。这一科学论断揭示出一个规律,即:没有科学的理论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行动。在执政为民新理念践行过程中,我们党必须坚持理论引领,着力发挥好理论先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为民观,并为继续坚持和发展党的执政为民新理念指明了方向。具体而言,我们党应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作为建设改革发展的起点和终点,将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作为建设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动力,将人民的历史评判作为建设改革发展的成效检验标准。只有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并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特别是通过深入学习把握人民是历史发展唯一动力的唯物史观以及群众路线理论,才能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才能真正理解与把握执政为民新理念,始终保持政治清醒与理论定力,牢牢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动权。

信念强化的践行路径。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坚定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践行执政为民新理念过程中必须努力化解的关键难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应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政治信仰,信马列而不信鬼神,补足精神之钙,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牢固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守“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从根本上去除“软骨病”,严防政治变质、思想腐化、道德沦丧。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实质上就是对党、对人民是否绝对忠诚的问题,因为只有每个共产党人都努力强化理想信念,才能更好更持久更真诚地服务于党和人民,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就现状而言,极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不坚定甚至彻底动摇和丧失,这是一个预警信号。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大案要案以及腐败分子情况看,大多起因于党员领导干部对共产主义的前途命运产生怀疑,进而逐步动摇其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最终走上人生不归之路。只有牢固树立坚定的执政为民新理念,党员领导干部才能真正做到真懂真信真实践。

制度约束的践行路径。在践行执政为民新理念过程中,我们党不仅需要加强理论引领与信念强化,更需要建立健全更具约束力的制度規范。作为根本性规范,制度管全局、管根本、管长期、管稳定,能够有效防范与纠正不正之风并不断促进和有力保证执政为民新理念的贯彻践行。只有在提高理论认识与巩固理想信念的基础上建章立制,将教育领先与制度跟进紧密联结,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才能有效巩固践行执政为民新理念进程中理论引领与信念强化的成果。

党的十八来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倡导以高压态势“打虎拍蝇”,约法三章,扎紧制度笼子,强力推进反腐败斗争。腐败严重危害党群关系,是生长在党和国家肌体中的恶性毒瘤与政治之癌。倘若不能及时有效惩治腐败现象,人民对执政党的认同感就会随之急剧下降,从而产生执政合法性危机。因此,抓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关键是要建设一个廉洁政党,不断净化执政党肌体,这也是决定我们党能否真正并长期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要害问题,必须通过制度反腐,严厉打击腐败分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一贯强调反对腐败,要求所有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做到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与践行执政为民新理念,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彻底根治腐败。为此,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新修订的党章明确强调指出:“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④

道德形塑的践行路径。在践行执政为民新理念过程中,还应通过着力加强执政党伦理建设,努力夯实我们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道德基础。

首先,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和庸俗的道德价值观,自觉提升伦理道德素养。极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严重扭曲,为生活和交往所累,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从思想上拒绝道德修炼,从根本上背离了党的执政为民新理念。其次,必须用以执政为民新理念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教育广大党员,坚持用共产主义道德标准要求广大党员,促使广大党员自觉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真正发挥模范引领与示范带头作用,真正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表率与伦理主体。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通过加强学习改造,强化宗旨意识,深入思考为政之志、为政之要与为政之德,真正从道德认知与践行上解决问题。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5年度一般项目“全面从严治党的伦理意蕴与德治体系研究”、中南大学2017年度宣传思想工作研究课题“全面从严治党的伦理意蕴与德治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15YBA382、17XC03)

注释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年,第3、367页。

《管子·牧民》。

《中国共产党党章》,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年,第18~19页。

责 编∕郑韶武endprint